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書遇序

鎖定
《四書遇序》是明末清初著名史學家、散文家張岱作品。
作品名稱
四書遇序
作    者
張岱
作品出處
琅嬛文集
作品體裁
散文

目錄

四書遇序原文

四書遇序
《六經》《四子》,自有註腳,而十去其五六矣;自有詮解而去其八九矣。故先輩有言,《六經》有解不如無解,完完全全幾句好白文,卻被訓詁講章説得零星破碎,豈不重可惜哉!
餘幼遵大父教,不讀朱注。凡看經書,未嘗敢以各家註疏橫據胸中。正襟危坐,朗誦白文數十餘過,其意義忽然有省。間有不能強解者,無意無義,貯之胸中;或一年,或二年,或讀他書,或聽人議論,或見山川雲物,鳥獸蟲魚,觸目驚心,忽於此書有悟,取而出之,名曰《四書遇》。蓋“遇”之雲者,謂不於其家,不於其寓,直於途次之中邂逅遇之也。
古人見道旁蛇鬥而悟草書,見公孫大娘舞劍器而筆法大進,蓋真有以遇之也。古人精思靜悟,鑽研已久,而石火電光,忽然灼露,其機神攝合,政不知從何處着想也。舉子十年攻苦,於風檐雨晷之中,構成七藝,而主司以醉夢之餘,忽然相投,如磁引鐵,如珀攝芻,相悦以解,直欲以全副精神注之。其所遇之奧竅,真有不可得而自解者矣。推而究之,色聲香味觸發中間,無不有遇之一竅,特留以待深心明眼之人,邂逅相遇,遂成莫逆耳。
餘遭亂離兩載,東奔西走,身無長物,委棄無餘。獨於此書收這篋底,不遺隻字。曾記蘇長公儋耳渡海,遇颶風,舟幾覆,自謂《易解》與《論語解》未行世,雖遇險必濟。然則餘書之遇知己,與不遇盜賊水火,均之一遇也。遇其可易言哉! [1] 

四書遇序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文學家。出生於官宦之家。一生未曾做官,過着落拓不羈、遊山玩水的“風雅”生活。自稱“少為紈禱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童孌,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事,好花鳥,兼以茶淫桔虐,書蠹詩魔”(《自為墓誌銘》)。明亡後,“無所歸止,披髮入山,為野人”(《陶庵夢憶序》)。清康熙初,參與編修《明史紀事本末》。著作頗豐,以小品散文著稱。有《琅嬛文集》《石匱書後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數種行於世。 [2] 
參考資料
  • 1.    張岱 .琅嬛文集:嶽麓書社,2016年1月第1版:8
  • 2.    陸亞萍,駱自強,詹丹主編.大學語文: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8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