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川羚牛

鎖定
四川羚牛(學名:Budorcas taxicolor):是牛科、羚牛屬物種。
四川羚牛體形粗大,肩高100-130釐米;尾長15-20釐米;重量250-400千克。雄性和雌性均具較短的角,角呈扭曲狀,一般長約20釐米。頭如馬、角似鹿、蹄如牛、尾似驢其體型介於牛和羊之間,但在牙齒、角、蹄子等更接近羊,是一種大型牛科食草動物。毛髮蓬鬆,體側和下顎有長毛,腿粗壯。身體呈淺黃灰色或稻草色,背部、腿部和臀部具有深灰色斑塊。有一些身體前軀呈橘黃色、紅棕色至黃色,後軀顏色更深、更灰。夏季體色以金黃色為主。棲息於2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喜羣居,每羣約20-30頭,多至50頭。體型雄健,性情兇悍。主要以草、樹葉及花蕾為食,一般在白天活動。冬天組成小規模的種羣,夏天時種羣數量可擴充到100頭以上,年長的公羚牛則基本為獨居。交配季節為7-8月份,孕期大約8個月,每胎產1仔。平均壽命為12-15年。
2021年8月7日,四川羚牛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3] 
(概述圖參考來源: [4] 
中文名
四川羚牛
拉丁學名
Budorcas taxicolor
別    名
藏羚牛
外文名
Sichuan Takin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偶蹄目
牛科
羚牛屬
四川羚牛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科
羊亞科
命名者及年代
Milne-Edwards, 1874
保護級別
易危(VU)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1]  [7] 
同義學名
Budorcas taxicolor tibetana

四川羚牛動物學史

四川羚牛 四川羚牛
四川羚牛一般被視為羚牛Budorcas taxicolor)的一個亞種,但是也有學者和文獻將其視為獨立物種。譬如格羅夫斯(C.P.Groves, )等人,在2011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有蹄類動物分類法》(Ungulate taxonomy)中,將所有四個羚牛亞種提升到物種狀態(B.taxicolor,B.bedfordi,B. whitei,B. tibetanus)。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25日版即視該物種為獨立物種。 [2]  [5] 

四川羚牛形態特徵

四川羚牛
四川羚牛(7張)
四川羚牛頭體長1.70-2.20米,雄性比雌性略大,成年雄性可達到2米以上,體重250-350千克,尾長15-20釐米。全身毛色為淡金黃色或棕褐色。頜下和頸下長着鬍鬚狀的長垂毛。雄性和雌性都有粗大的角,角尖光滑,從頭頂先彎向兩側,然後向後上方扭轉,角尖向內。體形粗大,四肢粗壯,肩高大於臀部,尾較短,吻鼻部高而彎起,似羊。肩高於臀,角粗而彎向兩側。其毛色色澤依老幼而不同。遍體白色或黃白色,老年個體為金黃色,背中不具脊紋。吻鼻部和四肢為黑色。幼體通體為灰棕色。 [2]  [5] 

四川羚牛近種區別

羚牛
四川羚牛
秦嶺羚牛
肩高為110-130釐米,體長170-220釐米,雄性體重可達300千克,雌性250千克,最重的羚牛甚至可達1000千克。
頭體長1.70-2.20米,雄性比雌性略大,成年雄性可達到2米以上,體重250-350千克,尾長15-20釐米。
體長約1.8米,成年雄性可達到2米以上。成年雄性體重200-300千克。
羚牛 羚牛
四川羚牛 四川羚牛
秦嶺羚牛 秦嶺羚牛

四川羚牛棲息環境

四川羚牛 四川羚牛
四川羚牛是一種高山動物,棲息於高海拔的高山懸崖地帶。由低至高依次生長着常綠落葉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和高山草甸灌叢,海拔愈高條件愈酷,氣候也愈冷。可是羚牛並不在乎,林下生長的灌木、幼樹、嫩草及一些高大喬木的樹皮都是它們的美味佳餚,它們白天隱匿於竹林、灌叢中休息,黃昏和夜間出來覓食。上下往來於羣山之中,縱橫於懸崖峭壁之間,如履平地。它們身上長有一身厚密的被毛,能抵禦嚴寒,不怕寒冷,可是怕熱,夏季氣温接近30℃時,每分鐘氣喘即達100次以上。常棲息於25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草甸地帶,冬季遷移至2500米以下的針葉林中的多巖區。 [6] 

四川羚牛生活習性

四川羚牛社會行為

羚牛集羣性強,常十多隻一起活動,多至二、三十隻,甚至多達百隻以上的大羣,冬季還會出現數量更多的集羣。羚牛行進時的隊伍非常有紀律,健壯的公牛分別走在隊伍的前面和後面,隊伍的中間是母牛和幼牛。羣牛不會主動攻擊人,危險性要低很多。但獨牛的性情跟生活在羣體中的羚牛則大不一樣。牛羣移動時,由強壯個體領頭和壓陣,其他成員在中間一個挨着一個地隨後跟着順小道行走。牛羣平時活動時,一般有一隻強壯者屹立高處瞭望放哨,如遇敵害,頭牛會率領牛羣衝向前去,勢不可擋,直至脱離險境。平時成年雄獸喜歡過孤獨的生活,故有“獨牛”之稱;也有2-3頭同棲的,稱為“對牛”。 [6] 

四川羚牛覓食行為

羚牛和山羊一樣,凡是能夠到達它們寬闊嘴邊的植物,幾乎都吃,它的食料至少包括100多種植物,甚至可達300種。因此具有多方面的營養,有些是天然的中草藥,有止瀉驅蟲的功能,能抵禦疾病,它還喜愛舐食岩鹽、硝鹽或喝鹽水以滿足自身的需要,因此林中含鹽較多的地方,常是牛羣的集聚點喜羣棲。羚牛春季採食禾本科、百合科青草、竹筍與竹葉以及灌叢的一些嫩枝幼葉。夏季遷移至高處採集多種維生素及澱粉的草本植物。秋季採食植物的果實,冬季進入高山台地或向陽的山地,主食箭竹,冷杉等樹皮及灌木嫩枝。 [6] 

四川羚牛節律行為

四川羚牛活動具有晝行性,主要在白天活動,夜間僅有少量的活動痕跡。日常行為主要包括移動、休息、警戒、取食、覓食、反芻、修飾、發聲、排尿和排糞等。社會行為主要包括爬跨、嗅陰、卷唇、嗅尿和追隨等性行為、威脅、警告、壓迫、爭鬥、對峙和驅趕等攻擊行為、相互修飾、玩耍等交往行為和舔角、嗅臉等其他行為。與雌性相比,雄性用在活動上的時間比例更高。 [12]  [13] 

四川羚牛防禦行為

四川羚牛具有防禦行為,也具有攻擊傷人行為。其防禦行為模式分為發現行為、警覺行為、示警行為、禦敵行為。其中禦敵行為主要有聚集、護幼、威嚇、攻擊和逃跑。其警戒對象主要來源於同伴或對方,禦敵行為主要有聚集、護幼、威嚇、走開(離開) 。 [14] 

四川羚牛分佈範圍

四川羚牛為中國特有種。四川羚牛的野外種羣數量和分佈範圍面積均為最大,現主要分佈青藏高原東源的山地,包括甘肅南部和四川北部至中部。分佈區跨越6個山系,四川與甘肅交界的岷山山系和四川邛崍山系是羚牛的主要分佈區,四川的相嶺山系、涼山山系、大雪山和沙魯山系也有少量羚牛分佈。 [12]  [13] 
四川羚牛分佈圖 四川羚牛分佈圖

四川羚牛繁殖方式

四川羚牛4歲性成熟,發情期在六至八月份,發情的雌牛心神不安,時而站立或走動,時而卧倒,不斷抬頭張望,觀察羣中公牛的活動,處於高潮期的雌牛會主動向公牛靠近;同時雌牛不停搖擺尾部,排尿頻繁。雄羚牛會發出求偶的吼聲。雄羚之間為爭奪雌羚,常常開展激烈的搏鬥,鬥敗者則被趕出羚羣,勝者便和雌羚交配。 [8] 
四川羚牛妊娠期8~9個月,於翌年3~5 月份產仔,一般產1仔,偶產2仔,羚牛出生後一年開始長角,初期短而直,隨着年齡的增長不斷向外側偏斜,而後向頭後扭轉,四川羚牛壽命約25年。 [9]  [11] 

四川羚牛保護現狀

四川羚牛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2021年8月7日版一級。 [3] 
列入中國《中國種紅色名錄》(2016年11月版)列為危(EN),IUCN《紅皮書》列為危(EN)CITES 列於附錄。 [9] 

四川羚牛種羣現狀

截止到2006年12月30日,四川羚牛種羣數量呈穩步增長趨勢。 [10] 

四川羚牛瀕危原因

(1)在未保護前,由於任意獵殺,從無人過問,致使河谷和被開採伐地區的資源破壞盡,有的地區已經滅絕。自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將它列為重點保護動物以來,除部分地區有少量盜獵外,一些主要產區,尤其保護區都在一定程度上數量有所恢復。然而在保護區外,非法獵殺現象仍然在。
(2)由於伐木場不斷進行森林採伐,其生境受到破壞,到1986年考察時僅殘存5頭左右的小羣,退縮於與陝西接壤尚未伐的森林中。
(3)由於分佈區多被分割縮小,種羣間少基因交換,勢必導致種羣衰退,有分片逐漸消失的危險。 [9] 

四川羚牛保護措施

中國四川羚牛在其分佈保護區內受到了重點保護,保護區外各地州縣主管部門也很重視宣傳貫徹保護政策,部分地區還建立了禁獵區,保護羚牛等珍貴動物。 [9] 
參考資料
  • 1.    Takin  .The IUCN Red List.2021-02-01[引用日期2021-10-15]
  • 2.    四川資源動物志編輯委員會.四川動物資源志(第2卷):四川科學出版社,,1984年
  • 3.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10-15]
  • 4.    Budorcas taxicolor tibetana Milne-Edwards, 1874 - Sichuan Takin  .BioLib.cz[引用日期2021-10-15]
  • 5.    Sichuan-Takin  .Zootierliste[引用日期2021-10-15]
  • 6.    Budorcas taxicolor  .Animal Diversity Wel[引用日期2021-10-16]
  • 7.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引用日期2022-04-08]
  • 8.    陳英主編. 文縣史話[M]. 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 2011.02.152
  • 9.    楊博輝主編. 中國野生偶奇蹄目動物遺傳資源[M]. 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11.314.315
  • 10.    中國動物園協會編. 中國動物園論文集 第八輯[M]. 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 2008.04.61.62
  • 11.    豐志全.中國羚牛習性研究進展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7(5):1.DOI:10.3969/j.issn.1673-9957.2017.05.097.139
  • 12.    官天培,唐中海,遊章強,等.四川羚牛的生態和保護研究進展[J].綿陽師範學院學報, 2015, 34(5):5.DOI:CNKI:SUN:MYSF.0.2015-05-011.
  • 13.    肖梅,何芳,楊旭等. 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活動節律及季節變化[J]. 四川林業科技, 2022, 43(3)
  • 14.    葉平,嚴新巧,劉成龍,等.四川羚牛和水鹿在舔鹽過程中警戒行為的對比分析[J].林業調查規劃, 2022(047-00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