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川省環境科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

鎖定
四川省環境科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於1999年由四川省教育廳批准籌建,是以西華師範大學“環境科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動物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區域經濟”6個碩士點和省級重點學科“動物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為依託建立的省級專業性重點實驗室。
中文名
四川省環境科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
依託單位
西華師範大學
籌建時間
1999年
批准部門
四川省教育廳

四川省環境科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簡介

[1]  實驗室全程:四川省環境科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
依託單位:西華師範大學
實驗室主要大型儀器設備有:電子顯微鏡、研究顯微鏡、系統顯微鏡、PCR儀及其配套設備、梯度電泳儀、超低温冰箱、蛋白質純化系統、超高速冰凍離心機、高速冰凍離心機、紫外分光光度計、UV-VIS分光光度計、自動記錄分光光度計、紅外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傅立葉紅外儀、氣相層析儀、電化學工作站人工氣候箱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全定量水質分析儀、腐蝕電化學測定儀、地理信息系統、全站儀、GPS等。有專題研究室5個:數字化與環境信息技術室、分子生態室、生殖生態室、生物多樣性室、植物天然產物提取室。具備對珍稀動植物進行生態學和環境學研究、各種生態環境及生態工程中生物多樣性綜合評價與分析、人類活動對生物的影響及對策、生化成分的分析及分子水平的測試、細胞遺傳亞顯微結構的比較和大型數據運算及圖文空間數據處理等研究能力。
自1989年以來,該室研究人員已在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400多篇,出版專著28部。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點攻關項目10餘項,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48項,總金額300多萬元。
該實驗室還通過各種途徑和聯合國自然科學基金會(WWF)、世界自然資源與自然保護聯盟(IUCN)、世界糧農組織及美國、法國、英國等20多個國家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通過講學、訪問學者和攻讀學位等形式和美國、日本、荷蘭、意大利、新西蘭、泰國等國家進行了多項合作研究,並建立了較穩定的友好關係,為該實驗室的科學研究和對外開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川省環境科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組成人員

四川省環境科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實驗室主任

彭正松 教授

四川省環境科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副主任

黎雲祥 副教授

四川省環境科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

主 任:湯澤生(教授)
副主任:張新時(院士) 劉寶君(院士) 鍾章成(教授)
委 員:張新時(院士) 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研究所
劉寶君(院士) 成都地質礦產資源研究所
胡錦矗(教授) 西華師範大學珍稀動植物研究所
湯澤生(教授) 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蘇智先(教授) 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鄭發科(教授) 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蔡鐸昌(教授) 西華師範大學電化學研究所

四川省環境科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

實驗室在原有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追蹤國際、國內環境科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發展前沿。注重發揮學科覆蓋面廣的優勢,經過多年的努力,以長江中上游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自然環境為基礎,在自然環境保護與治理、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農業生態環境綜合評價、環境監測新方法、新實驗技術、現代計算機技術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和環境地理資源時空配置應用研究等方面,既取得了重要的理論成果,也為地方經濟作出了重大貢獻,其成果居國內領先水平。1986年和1996年,本室分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評為“環境保護先進集體”和“四川省環境教育先進集體”。從1989年以來,該室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的與本建設項目相關的科研論文 400 多篇,專著28部。1989年以來,先後承擔的與本建設項目相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點攻關項目10餘項,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48項,總金額為300多萬元。
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為:
(一)環境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
1. 生態環境重建和生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開發利用;
2. 動、植物資源檔案庫及基因庫;
3. 珍稀瀕危動植物信息系統;
4. 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方法與利用技術;
5. 種質資源源庫研究與利用技術。
(二)生態農業規劃與設計
1. 生態農業規劃與設計優化技術;
2. 生態農業工藝設計技術;
3. 生態農業產業化模擬研究與應用技術。
(三)環境監測與治理
1. 電化學監測技術;
2. 流體污染監測與評價;
3. 計算機對環境的監測與模擬技術;
4. 環境治理。
(四)數字化與環境信息技術
1. 環境地理資源經濟信息動態監測研究;
2. 環境地理資源經濟信息系統研究;
3. 環境地理資源經濟信息評價系統;
4. 環境地理資源經濟信息系統的模擬與開發。
(五)生殖生態學
1. 資源植物生殖生態學研究;
2. 珍稀瀕危植物生殖生態學研究;
3. 生殖生態學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
(六)生態旅遊規劃與設計
1. 生態旅遊資源評價;
2. 生態旅遊資源規劃;
3. 生態旅遊工程及開發。
參考資料
  • 1.    http://210.41.192.21/hjkxlab/mai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