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態旅遊規劃

鎖定
改革開放以來,以工業化為依託的城鎮化出現了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諸多情況。十六大以來,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生態文明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十八大報告首次專章論述生態文明,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 旅遊作為無煙產業和綠色產業,在生態文明下的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被寄予厚望。生態旅遊規劃可以降低能耗和物耗,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最終促進美麗中國的實現。
中文名
生態旅遊規劃
外文名
Ecotourism planning
背    景
以工業化為依託的城鎮化出現了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諸多情況
概    念
生態旅遊的對象是自然景物等

生態旅遊規劃概念介紹

做生態旅遊規劃,首先要先了解什麼事生態旅遊。生態旅遊包含兩個要點,其一是生態旅遊的對象是自然景物,如特定的動物、植物、羣落以及整個生態環境;其二是生態旅遊的對象不應受到損害。其核心是“生態”。對生態旅遊開發機構來説,盈利與其説是一種目的,不如説是更好實現生態對象保護的一種可持續性發展手段;對遊客來説,生態旅遊的科普性、教育性要高於對舒適度和風光的要求;對當地居民來説,生態旅遊帶來的文化層次的提升和收入的增加,能夠更多地調動其自發地、更科學地參與到生態保護中來。

生態旅遊規劃背景

生態危機是現代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之一,它實質上是現代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的危機。旅遊景區作為人類親近自然的主要場所,也正在逐步陷入開發與保護的兩難境地。旅遊景區是人類的自然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生態、文化、經濟價值,旅遊景區的開發利用有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但是不恰當的開發建設和人類活動的過度干擾往往會帶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土地退化沙化、森林破壞、水土流失、環境污染、水資源緊缺等等。這些問題威脅景區的生態安全,制約着旅遊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藉助生態學原理對旅遊區進行生態化規劃設計應該成為旅遊區規劃設計的重要內容。

生態旅遊規劃要求

生態旅遊是一種小眾高端旅遊模式。生態保護的第一性,生態旅遊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無論是對從業者、遊客、當地居民,還是管理部門,都需要科學系統的教育和培訓,並處理好兩方面關係--生態旅遊區內部生態保護與傳統文化、旅遊開發、經濟效益等的關係;生態保護、生態旅遊開發與當地政府、居民致富的關係。考慮到生態環境的承載量,生態旅遊區往往通過高價來限制遊客的數量,難免會偏向高端和小眾。

生態旅遊規劃機制

生態旅遊在國際上已經成為一種較為成熟的旅遊模式,國內的生態旅遊雖然起步較晚,但也日趨成熟,形成了一些關於管理體制、資源開發、環境教育與居民權益保護等方面較為系統的經驗。在對生態旅遊的管理上,基本原則是立法保護、嚴格執法,即嚴格遵照國家《環境保護法》、《海洋保護法》以及相關的環境法律法規,並針對旅遊對環境影響有潛在性、持續性、累計性的特點,增加補充規定,如環保税等。同時,明確規定生態旅遊的經營範圍、開發規模和次序、接待人數、開放季節,並對其經營思路和方式作一定的限定。違法侵害自然資源者,無論是經營者、開發商還是遊客,都要承擔相應的民事和刑事責任。

生態旅遊規劃原則

生態旅遊規劃整體性

生態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生態化規劃應該遵循整體性原則,既要考慮景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又要研究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還要考慮景區內外生態環境的交互作用,把生態化的要求貫穿於景區各項規劃之中。

生態旅遊規劃協調共生

生態化規劃面對複合生態系統,具有多元化和組成的多樣性特點。子系統之間及各生態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直接影響系統整體功能的發揮。景區生態化規劃中堅持共生就是要使各個子系統合作共存,互惠互利,提高資源利用率;協調指保持系統內部各組分、各層次及系統與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協調、有序和相對平衡。

生態旅遊規劃區域分異

不同地區的生態系統有不同的結構、生態過程和功能,規劃的目的也不盡相同,生態化規劃必須在充分研究區域生態要素功能現狀、問題及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進行。如森林公園與主題公園,一個偏自然景觀,一個是偏人工景觀,前者注重生態服務功能,後者生態服務功能會少些,社會效應會重些。

生態旅遊規劃高效和諧

生態化規劃是要建設一個高效和諧的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生態系統,因此生態規劃要遵守自然、經濟、社會三要素原則,以自然環境為規劃基礎,以經濟發展為目標,以人類社會對生態的需求為出發點。

生態旅遊規劃內容

生態旅遊規劃確定目標

生態化規劃目標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自然資源目標在於要保存現有資源的整體生態價值、基本特徵以及對人類活動干擾進行自我恢復的能力。具體內容有保護、保存並提高地表和地下水質量;保存、保護並提高動植物及其棲息環境的多樣性;保護自然風景的質量等。
第二,人文資源目標在於要維護並提高歷史和文化資源。具體內容有維護與規劃區域整體生態價值相關且協調的傳統生活方式;保存、保護歷史和文化資源要素;發掘歷史和文化資源要素。
第三,發展目標在於採取與景區整體生態和文化價值的保護相互協調的方式來調整旅遊產業的發展。如只允許在指定的未來發展區內進行能夠促進發展的項目、只允許在規定區域內佈置旅遊接待設施等。

生態旅遊規劃生態調查

生態調查的目的在於收集規劃區域的自然、社會、人口、經濟方面的資料和數據,為充分了解規劃區域的生態過程、生態潛力與制約因素提供基礎。
景區生態調查可以通過實地調查、歷史調查及公共參與的社會調查、遙感調查等調查手段來完成。
自然環境調查的內容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氣候、植被、野生動物、土地利用現狀等方面。人文調查的內容包括當地的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人文地理特徵。社會經濟要素的調查分析是確定旅遊景區所在區域的經濟水平,以及最臨近中心城市、經濟帶、經濟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輻射距離。這對旅遊景區的發展規模有關鍵的決定作用。

生態旅遊規劃產品規劃

隨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們旅遊產品越來越強調生態模式,其中,包括主題生態化、遊樂生態化、藝術表現生態化三個方面的內容。
體現旅遊景觀生態化的項目,有生態迷宮(花卉迷宮、果蔬迷宮、濕地迷宮、水景迷宮、樹林迷宮等等)、森林氧吧和森林浴場、大型樹屋、大地藝術、空中花園等等。把生態造景與生態遊樂結合起來,用綠色植物進行造景,用綠色植物製造遊樂項目,用綠色環境打造遊憩模式。

生態旅遊規劃生態技術

生態技術,包括生態材質運用、本土化植物配置、低耗能技術應用、綠色植物環境、環保材料與技術等等,對於景區規劃特別重要。

生態旅遊規劃適宜性分析

生態適宜性分析是生態化規劃的核心,其目的是應用生態學、經濟學、地學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原理和方法,確定景觀類型對某一用途的適宜性和限制性,劃分景區資源環境的適宜性等級,為景區旅遊開發中的土地利用方式提出建議。
以生態適宜性分析為基礎,可以準確地將那些生態上極為敏感、景觀獨特、宜保持原貌,不宜進行人工建設干擾的區域設為保存區;對有的敏感性稍低,景觀較好,宜在指導下做有限的開發利用,設置為保護區,還有生態敏感性較低,自然地形及植被意義不大,適於開發而成為開發區。

生態旅遊規劃理念

1、地方性
1)尊重傳統文化和鄉土知識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和鄉土情節,挖掘當地獨特的文化和資源,利用其設計遊憩項目,使其獨特的魅力和氣質表現得更加鮮明,做有文化內涵的生態化設計。
2)充分整合旅遊區的自然資源
將有特徵的自然因素比如陽光、地形、水、風、土壤、植被及能量等結合在遊憩方式的設計中,使其成為自然的衍生物,而不僅僅是消費項目,使遊客在娛樂的同時能夠真正的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做可以親近自然的生態化設計。
3)採用鄉土材料
採用鄉土材料不僅能反應當地的特色,而且能降低其管理和維護的成本,做到節約的生態化設計。
2、保護與節約自然資本
1) 保護資源與遊憩方式結合
旅遊區的生態系統是比較脆弱了,有些獨特的景觀元素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再恢復,而景區也是因此失去生命力,因此遊憩方式也擔負着保護旅遊區環境資源的使命。
2) 採用新技術維護生態系統平衡
新技術的採用往往可以數以倍計地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消耗。
3、讓自然界成為遊憩方式設計的嚮導
大自然是有自我設計能力的,而且大自然的設計比人為的設計更加豐富多彩,相得益彰,有時我們沒必要去大動手筆,只需按照她的脈絡去略施粉彩罷了。比如可以利用當地植物的多樣性去設植物專類園;利用森林中的負氧離子設森林氧吧等。
4、顯露自然,增強人與自然的聯繫
遊憩方式的設計不僅僅能讓人們感受到與自然的互動,而且還要讓遊客瞭解自然,把自然的一些體系顯露出來,強調人與自然尚未被認識的聯繫。從而提高人們的對環境生態的保護意識。

生態旅遊規劃依據

生態旅遊規劃資源依據

1、自然景觀
氣象氣候 地方氣象氣候會影響項目設置,導致季節性地域性的產生。
地形地貌 多種類型的地質地形如:高峯、險峯、奇形山岩、火山(遺蹟)、石林、洞穴、江河湖海泉瀑、島嶼等等提供觀賞考察對象。不同坡度適合於不同的遊樂活動。水體導出潛水,水底世界、潛水船、漂流、游泳、划船、滑水、水上器械遊樂、沙灘運動……另外洞穴、泉水、植被也為人提供多種多樣的活動空間場所。
2、人文景觀
名勝古蹟:包括古建築園林、古城牆、城堡、街道、橋、名人故居、碑……對名勝古蹟主要以保護為主,並對其周圍環境加以整理,增加相應輔助項目或相關項目如博物館、文化村等。
觀光農業和生產: 旅遊區內的一些農業、生產可開發成觀光型旅遊項目,使生產和觀光結合起來。農業方面如園藝、果木栽培與採摘、禽肉類水產類動物養殖等等;加工業方面如旅遊紀念品、工藝品作坊,酒類、食品、木材等加工製作,採礦、小五金製作等。
社會風情:社會風情、民俗風情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一種精神和物質現象,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擁有自身獨特的文化,這些文化和當地的自然景觀融合,形成各自獨有的風格和個性。社會民俗風情主要表現在下列方面:節慶盛會,民族年節;民族歌舞;民間競技娛樂;服飾、織物、工藝品;飲食文化、地方民居、民族村寨;民間文學、神話傳説、宗教禮儀……

生態旅遊規劃市場依據

1、掌握市場規律進行需求分析確定生態開發思路
市場需求是經濟學中的概念,市場需求的分析主要建立在調查統計的基礎之上,研究不同消費羣體和需求數量。消費者年齡、工作、文化程度、地域等方面的不同,決定了不同的消費行為。遊憩方式的開發帶有很明顯的經濟特徵,項目運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經濟規律的制約,因此認識經濟規律應當作為項目設置的前提。
2、消費心理行為分析確定生態項目
規劃設計和經濟學研究關心的問題有所不同,在進行項目設置時,對於市場需求的研究更側重於遊客的年齡和心理行為,以達到項目實現其使用價值的目的。項目設立應以人的需要為核心,滿足人們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的心理需求。

生態旅遊規劃方法

生態旅遊規劃合理性

符合方針政策,資源利用合理有效,合乎遊客或居民意願

生態旅遊規劃便利性

遊線安排、運輸能力、超負荷時的接待能力

生態旅遊規劃舒適性

生態休閒氛圍的營造,衞生、安全、服務良好

生態旅遊規劃明確性

設施聯繫明確,標誌、指示牌、導遊系統完善

生態旅遊規劃安全性

考慮結構、構造、雨水污水排放、緊急避難場地、通道、防災措施

生態旅遊規劃延續性

追求設計美感的同時最大限度的維護生態系統的延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