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子王部落

鎖定
四子部落系元太祖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圖哈薩爾後裔。據史籍截,金泰和六年(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起蒙古帝國,把全蒙古部眾劃分為95個千户,在千户下又分百户和十户,組編為基本軍事單位和地方行政單位融為一體的組織。據《元朝秘史》載,哈布圖哈薩爾得四千户。自此,其家族和部眾遊牧於額爾古納河流域和呼倫貝爾草原
中文名
四子王部落
位    置
北方的廣闊草原
起    源
元太祖成吉思汗
建立時間
金泰和六年(1206年)

四子王部落四子王部落概況

四子王部落是蒙古民族中一個歷史悠久的部落,長期以來活動生息於祖國北方的廣闊草原。

四子王部落歷史沿革

四子王部落形成時期

四子部落作為哈布圖哈薩爾後裔的分支,形成於哈布圖哈薩爾第十五世孫諾顏泰奧特根時期。諾顏泰奧特根生有四子;長子僧格、號墨爾根和碩齊;次子索諾木、號達爾罕台吉;三子鄂木布、號布庫台吉;四子伊爾扎木、號墨爾根台吉。四子執政後,各有自己的領地和屬民,兄弟間仍親密無隙。隨着領地的擴大和部眾的增多,發展為愛瑪克(部落),所部被稱為“四子部”(意為四個孩子的部落)。

四子王部落遊牧地位置

四子部落蒙古族自呼倫貝爾遷徙到四子王旗境內駐牧,已有300餘年的歷史,原有遊牧地疆界,因區劃調整、墾牧等原因縮小了許多。四子部於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建旗,屬外藩蒙古內札薩克旗。初封鄂木布為和碩札薩克,順治六年(1649年)晉封多羅郡王,並率全旗户丁遷徙到今烏盟四子王旗境內。
據《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四子部落札薩克多羅達爾汗卓哩克圖郡王遊牧,東至什吉岡圖山,接蘇尼特右翼旗界;南至伊柯塞爾拜山,接察哈爾鑲紅旗界;西至巴彥鄂博,接歸化城界;北至沙巴克圖,接喀爾喀後路圖什業圖汗(即土謝圖汗)部左翼中旗界;西南至查甘和碩,接察哈爾鑲藍旗界;東北至額爾柯圖鄂博,接喀爾喀後路圖什業圖汗部左翼中旗界;西北至查爾山,接喀爾喀後路圖什業圖左翼中旗界。”又據《蒙古遊牧記》記載:“四子部札薩克駐地——烏蘭額爾濟坡”。

四子王部落多羅郡王

四子部落於天聰四年(1630年)附清後,從崇德元年(1636年)初封鄂木布為旗札薩克,賜達爾罕卓哩克圖號,順治六年(1649年)晉封多羅郡王,直到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廢除封建世襲制度,旗札薩克多羅郡王位相傳13代15位王爺,統治本旗達313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