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嘉州

(古代地名)

鎖定
嘉州,古代地名。(北周、隋、唐)原指四川省眉山市 [1]  ,今指四川省樂山地區,歷史上曾叫南安縣(漢-北周)、平羌郡(北周)、嘉定府(宋、清)、嘉定路(元)、嘉定州(明),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部,北距省會成都一百二十餘公里。樂山城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宣帝大成元年(579),眉山改名為嘉州,《元和郡縣圖志》載:“按州境近漢之漢嘉舊縣,因名焉”,“嘉州”之名由此出現。同年,又改青城稱青神,依然郡縣同名。 [1] 
樂山市交通四通八達,有成昆鐵路橫貫其中,成(都)樂(山)高速公路也建成通車。
中文名
嘉州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西南
面    積
12827 km²
政府駐地
樂山市
電話區號
0833
著名景點
樂山大佛,嘉陽小火車,峨眉山
火車站
樂山北
車牌代碼
川L
方    言
樂山話

嘉州簡介

嘉州嘉州概況

樂山是四川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早在秦漢時期,其鹽業和冶鐵業已相當發達。唐宋時期,農業和手工業更加繁榮,史書稱“山川秀髮,商賈喧闐”。藝術上嘉州畫派獨樹一幟,在四川國畫界有很高聲譽。國際龍舟會、國際旅遊大佛節,在國內外也都有一定影響。嘉定絲綢暢銷省內外,“水波綾”、“烏頭綾”、“絹錦”、“鵝溪絹” 成為貢品。夾江的造紙,亦頗負盛名。現今的樂山市不僅是四川的糧食和副食品生產基地,而且是著名的煤炭、水泥、電力、機電產品、紙張和鹽化工生產基地。
樂山是全國首批對外開放重點風景旅遊城市,素有“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的美稱,境內以峨眉山——樂山大佛為中心,呈放射狀相對集中地分佈數十個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烏尤山、凌雲山、東巖山連綿依託,構成了宏大的“巨型睡佛”自然景觀。位於凌雲山西面臨岷江的崖壁上,處於“巨型睡佛”胸部的世界上最高的石刻彌勒坐佛——樂山大佛,建於唐代,通身高71米,已有1200年的歷史,1991年在國家旅遊局評出的全國十大名勝中名列第二。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峨眉山-樂山大佛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
樂山大佛背後的麻浩崖墓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雄、秀、奇、險、幽著稱的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峨眉山,是1991年評出的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有被稱為“中國百慕大”的峨邊黑竹溝,有大熊貓產地之一的馬邊大風頂自然保護區,有仍在運行的蒸汽小火車——嘉陽小火車。

嘉州歷史沿革

樂山歷史悠久,遠在3000多年前的巴蜀時代,曾是蜀王開明部族的故都。公元前四世紀秦滅巴蜀,樂山隸屬於蜀郡,因在成都的南面,故定名南安。 漢將南安隸屬於犍為郡。南北朝時期,因戰亂不斷,樂山地區的建制屢有變遷。
嘉州,中國南北朝時設置的州。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析南安縣置平羌縣,置平羌郡,治平羌縣(今樂山市東北),轄平羌,南安等縣。北周宣政二年(579年)置嘉州,仍治平羌,取“郡土嘉美”之意。 [1-2] 
隋朝開皇三年(583年)廢平羌郡。大業二年嘉州(606年)併入眉州。三年改為眉山郡。 [2]  傳説是隋朝軍隊從成都乘船向樂山進軍、追擊陳國敗兵時,岷江中有游龍導航,幫助隋朝軍隊統一天下,因此改南安為龍游。 [3]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又改為嘉州。改治龍游縣(今樂山市市中區),天寶初年,改為犍為郡。乾元初年,復為嘉州。 [4]  唐代詩人岑參曾為嘉州刺史,時人稱為岑嘉州。儀鳳以後,轄境相當今四川省樂山、峨眉山、夾江、犍為、沐川、馬邊等市縣地。
峨眉山茶 峨眉山茶
宋慶元二年(1196)升嘉州為嘉定府。領五縣一監:龍游縣、洪雅縣、夾江縣、峨眉縣、犍為縣、豐遠監。 [5]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為嘉定路,治龍游,領一司四縣二州,錄事司,龍游,夾江,峨眉,犍為,邛州,眉州。 [6]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降嘉定府為嘉定州,降眉州,邛州降為縣,仍屬嘉定州。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復眉州為州,劃出。成化十九年(1483年)升邛縣為州,劃出。領六縣,樂山縣、峨眉縣、洪雅縣、夾江縣、犍為縣、榮縣。 [7]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嘉定州為嘉定府,並改府治龍游縣為樂山縣,取“城西南五里有‘至樂山’”為名,此後“樂山”之名沿用。 領縣七:樂山縣、峨眉縣、洪雅縣、夾江縣、犍為縣、榮縣、威遠縣。 [8] 
民國廢府,治地設樂山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0年,設樂山專區,屬川南行署區。樂山專署駐樂山縣。轄樂山、犍為、沐川、屏山、雷波、馬邊、峨邊、峨眉、井研等9縣。
1951年,由犍為縣析置五通橋市,屬樂山專署領導。樂山專區轄1市、9縣。
1952年,樂山專區屬四川省領導。
1953年,原眉山專區所屬眉山、彭山、青神、夾江、洪雅(駐洪川鎮)、丹稜6縣劃入樂山專區。轄1市、15縣。
1953年,五通橋市改為省轄市,委託樂山專署代管。
嘉州夜景 嘉州夜景
1955年,將雷波、馬邊、峨邊3縣劃歸涼山彝族自治州,峨邊、馬邊2縣委託樂山專署代管。樂山專區轄1市、12縣。
1957年,將屏山縣劃歸宜賓專區。樂山專區轄1市、11縣。
1958年,原屬內江專區的仁壽縣劃入樂山專區。轄1市、12縣。
1959年,撤銷五通橋市,併入樂山縣。撤銷青神、彭山2縣,併入眉山縣;撤銷丹稜縣,併入洪雅縣。樂山專區轄9縣。
1962年,恢復彭山、青神、丹稜3縣。樂山專區轄12縣。
1970年,樂山專區改稱樂山地區。撤銷樂山縣,設立樂山市。樂山市的行政區域包括原樂山縣的行政區域和原由樂山地區直屬的五通橋區。地區駐樂山市,轄樂山市及夾江、洪雅、丹稜、青神、眉山、彭山、井研、仁壽、犍為、沐川、峨眉等11縣。
1979年由原屬峨邊縣的金口河區析置金口河工農區(相當於縣級),工農區政府駐和平公社。樂山地區轄1市、11縣、1工農區。
1984年,撤銷馬邊、峨邊2縣,設立馬邊彝族自治縣和峨邊彝族自治縣,由涼山彝族自治州劃歸樂山地區管轄。
1985年,撤銷樂山地區和樂山市、金口河工農區,設立地級樂山市和市中區、五通橋區、沙灣區、金口河區。
1997年行政區劃調整,眉山等6縣劃出。

嘉州行政區劃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
樂山市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地理座標為東經102°15′30〞-104°15′02〞、北緯28°28′52〞-29°56′06〞。北面與眉山市接壤,東面與自貢市毗鄰,東南面和西南面分別與宜賓市涼山彝族自治州相連。總面積12826平方公里。總人口349萬人(2006年末)。全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2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市中區。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樂山市總人口3324139人。其中:市中區564857人、沙灣區192156人、五通橋區310229人、金口河區52916人、犍為縣506834人、井研縣384060人、夾江縣348481人、沐川縣229945人、峨邊彝族自治縣141166人、馬邊彝族自治縣170425人、峨眉山市423070人。

嘉州自然氣候

樂山地域處於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過渡地帶,地形呈西南低、東北高,高差懸殊,在特定地理環境條件下形成了多種氣候類型。全市屬中亞熱帶氣候帶,具有四季分明的特點,雨量豐沛 ,水熱同季,無霜期長,農業氣候條件優越。年平均氣温在16.5-18.0度之間,大於或者等於0℃>積温為6100-6500,年平均無霜期長達300天以上,年平均霜日4.2-9.4天,年平均降雪日數僅1.0-2.7天,是水稻、小麥、 油料、糖料、水果、棉花等多種農副產品的高產區。
西南山區氣候垂直差異明顯,從山麓至山巔依次分佈着中亞熱帶一暖温帶一温帶一寒温帶的完整氣候帶,小氣候條件十分複雜,是地域內發展農業綜合經營和立體農業區域,是木材、茶葉、中藥材等的主要產區,也是寶貴的旅遊資源。 受季風影響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氣候濕潤,雨量豐沛 年平均降水量絕大多數地區在1000毫米以上,峨眉山市達1500毫米以上,僅峨邊、金口河少於1000毫米以下,降水有季節性變遷,夏秋季雨量佔全年的80%左右,冬春季只佔20%,降水的年際差異較大,年最少降水量多在900毫米以下,部份地區年最多降水量達2000毫米以上。山頂一隻船的羅城古鎮,嘉陽小火車,五通橋小西湖等.

嘉州發展狀況

嘉州農業經濟

樂山經過20年來的農業改革與開放,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農村林、牧、漁各業協調發展,已形成畜牧、林業、茶葉、蔬菜、鄉鎮企業五大主導產業。1999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3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35.66億元,第二產業36.74億元,第三產業42.62億元。財政收入7.01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4.29億元(現價),農民人均收入2072元。糧食總產量達到130.27 萬噸,生豬出欄28.75萬頭,肉類總產量達到31萬噸,禽蛋產量4.79萬噸,油料產量3.45萬噸,茶葉產量0.77萬噸,蠶繭產量0.24萬噸,水果產量8.13萬噸, 蔬菜產量6.7 萬噸,水果產量 1.77萬噸。
鄉鎮企業總產值 142.51億元,全市森林覆蓋率34.8%。耕地有效灌面147.01萬畝,保證灌面127.33萬畝,旱澇保收面積 108.91萬畝,農業機械總動力82.82萬千瓦。全市正進行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深入改革,擴大開放, 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為實現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經濟強市,國際優秀旅遊城市的宏偉目標努力奮鬥。

嘉州美食特產

各種各樣的蹺腳牛肉 各種各樣的蹺腳牛肉
樂山境內飲食,風味獨特,以其麻辣味聞名於海外,有“食在四川,味在嘉州”之美譽,並享有“烹飪天國”之譽,濃郁地方特色菜和小吃種類繁多。樂山小吃久負盛名,許多成都名小吃均源於樂山,樂山缽缽雞白宰雞來鳳魚跳水兔玻璃燒賣蒸籠牛肉夾餅豆腐乾夾蘿蔔絲等。樂山數得上來的美食有西壩豆腐蘇稽蹺腳牛肉牛華麻辣燙甜皮鴨、缽缽雞、牛華豆腐腦、樂山燒烤、黃燜雞、排骨麪、臘肉粽子、砂鍋、涼粉、蘇稽香油米花糖、闕記葉兒粑等。
本地特產有雪魔芋、乾薑、黃姜、白姜、黃花菜、黃連、苦筍、幹筍、竹葉青、獨蒜、靈芝等。
參考資料
  • 1.    眉州:1360年的建置沿革   .四川省情網.2016-09-14[引用日期2019-08-01]
  • 2.    《隋書》志.二十四:眉山郡(西魏曰眉州。後周曰青州,後又曰嘉州。大業二年又改曰眉州。)統縣八,户二萬三千七百九十九。   龍游(後周置,曰峨眉,及置平羌郡。開皇初郡廢。九年改縣為青衣。平陳日,龍見水,隨軍而進,十年改名焉。大業初置眉山郡。)平羌(後周置,仍置平羌郡。開皇初郡廢。)夾江(開皇三年置。)峨眉(開皇十三年置。有峨眉山、綏山。)通義(舊置齊通郡及青州。西魏改州曰眉州。開皇初郡廢,改齊通曰廣通。仁壽元年改為通義。大業初州廢。)青神(後周置,並置青神郡。開皇初郡廢。)丹稜(後周置,曰齊樂。開皇中改名焉。)洪雅(開皇十三年置。)
  • 3.    《隋書》帝紀第二:“秋八月丁未,河北諸州飢,遣吏部尚書蘇威賑恤之。九月丁丑,宴南征諸將,頒賜各有差。癸巳,嘉州言龍見。冬十月己亥,太白出西方。”
  • 4.    《舊唐書》志二十一.地理四:嘉州中 隋眉山郡。武德元年,改為嘉州,領龍游、平羌、夾江、峨眉、玉津、綏山。通義、洪雅、丹稜、青神、南安五縣置眉州。貞觀六年,改資官,屬榮州。上元元年,以戎州之犍為來屬。天寶元年,改為犍為郡。乾元元年,復為嘉州。三月,劍南節度使盧元裕請升為中都督府。尋罷。
  • 5.    《宋史》志第四十二.地理五:嘉定府,上,本嘉州,犍為郡,軍事。乾德四年,廢綏山、羅目、玉津三縣。慶元二年,以寧宗潛邸,升府。開禧元年,升嘉慶軍節度。崇寧户七萬一千六百五十二,口二十一萬四百七十二。貢麩金。縣五:龍游,(上。宣和元年,改曰嘉祥,後復故。熙寧五年,省平羌縣入焉。)洪雅,(上。淳化四年,自眉州來隸。)夾江(,中)峨眉,(中。)犍為。(下。大中祥符四年,移治懲非鎮。)監一:豐遠。(鑄鐵錢。)
  • 6.    《元史》志第十二.地理三:嘉定府路,(下)唐初為嘉州,又改犍為郡,又仍為嘉州。宋升嘉定府。元至元十三年,立總管府。舊領龍游、夾江、峨眉、犍為、洪雅五縣。二十年,並洪雅入夾江。領司一、縣四、州二。州領三縣。(户口數闕)   錄事司。   縣四   龍游,(下)夾江,(下)峨眉,(下)犍為。(下)   州二   眉州,(下)唐改嘉州,又仍為眉州。元至元十四年,隸嘉定路。領二縣:   彭山,(下)青神。(下)   邛州,唐初置邛州,又改臨邛郡,又仍為邛州。元至元十四年,立安撫司,兼行州事。二十一年,並臨邛、依政、蒲江三縣入州。領一縣:   大邑。(下)
  • 7.    《明史》志第十九.地理四:眉州(元屬嘉定府路。)洪武九年四月降為縣,仍屬嘉定州。十三年十一月復為州,直隸布政司......   邛州(元屬嘉定府路。)洪武九年四月降為縣,仍屬嘉定州。成化十九年二月復為州,直隸布政司..... 嘉定州(元嘉定府路。)洪武四年為府。九年四月降為州,以州治龍游縣省入,直隸布政司。(東有三龜山。又有九頂山。大江在城東,亦曰通江。又西有陽江,即大渡河,自峨眉縣流入,經城東烏尤山下,合於大江。又西南有青衣水,至城西雙湖,與陽江合。東南有金石井巡檢司,後廢。)北距布政司二百六十里。領縣六:峨眉......夾江......洪雅......犍為......榮......威遠.....
  • 8.    《清史稿》:志四十四.地理十六:嘉定府;衝,繁。隸建昌道。明,嘉定州。順治初,因明制,為直隸州。領縣六。康熙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樂山。嘉慶十三年,設峨邊廳。北距省治三百九十里。廣六百餘裏,袤二百九十里。北極高二十九度二十六分。京師偏西十二度三十一分。領廳一,縣七。樂山衝,繁,倚。城西隅高標山。東:凌雲、烏尤。北:白崖山。通江即岷江,自青神入,逕城東南,會陽江,入犍為。陽江即大渡河,自峨眉入,逕城西南,與青衣江合。青衣江一名平羌江,自夾江入,逕城西,納泥溪、竹公溪二水,入岷江。西蘇溪,西南臨江溪,均自峨眉入,蘇溪入青衣江,臨江溪入大渡河。東:安慶關。北:平羌、嘉禾二關。峨眉繁。府西七十里。大峨、中峨、小峨三山俱在南。西南:綏山。西北:鏵山。大渡河亦名中鎮河,自峨邊入,徑城南,東北流,與羅目江合,入樂山為臨江溪。北:粗石河,發源大峨山麓,合符文水,東南流,逕城北,亦入樂山為蘇溪。西南:土地、大圍二關。洪雅繁。府西北百三十里。南:隱蒙、八面。東:烏尤、葛仙山。西:竹箐山。東北:金雞山。西南:遜周山。青衣江自雅安入,逕縣南,又東南入夾江,一名洪雅江。擁泔水出可慕山谷,逕縣入丹稜。龍門溪二源合流,東北入青衣江。花溪源出榮經,東北流,至城西入青衣江。西:竹箐關。夾江繁。府西北八十里。西:雲吟、平羌。東:虎履。南:鳳凰。北:大觀山一名觀斗山。青衣江自洪雅入,逕城西南,南流入樂山。西:飛水溪一名瀑布泉,與青衣江合。西南龍鼻溪,繞龍鼻山入江。西:鐵石關。犍為衝,難。府東南百二十里。南:子云山。東:天馬。東:張綱山。北:舞鳳山。西南:沈犀山。岷江自樂山入,逕縣東,又東南入宜賓。沐溪、清水溪俱在南,併發源屏山,東流入江。東北四望溪,自榮入,逕三江鎮下與岷江合。鹽捕通判一,駐黃角井。大使一,駐牛華溪。榮繁,難。府東百五十里。北:鐵山、榮黎。東:梧桐。西:鳳西、白石、龍虎。南:龜泉山、五保山。榮溪自仁壽入,有二源,東西夾城流,至城南而合,東南流入富順。大牢溪源出鐵山,南流逕城西,至宜賓入岷江。縣丞一,駐貢井。威遠繁。府東二百六十里,西北:雲台。西:龍泉、老君山。西北:龍泉。西:紫金山。西北:獻寶溪,一名硫黃溪,三源合流,至縣東,有龍會河自西北南流注之,即秦川溪也,南入富順。峨邊廳要府西二百六十里。本峨眉縣地。乾隆五十五年,設主簿分駐。嘉慶十三年裁主簿,置廳,設通判。九隘皆為廳地。南:龍山。東:藥子山,左界馬邊,右接夷境。西:橫木。北:馬湖山。中鎮水即大渡河,自清溪入,逕廳北,又東入峨眉。廳屬有嶺夷十二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