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喜春來·贈茶肆

鎖定
《喜春來·贈茶肆》是元代散曲作家李德載創作的散曲。此曲着意寫烹煎妙手的高超技藝,渲染茶香色美。信口道來,格調明快,語言通俗,押韻順口,頗似廣告。
作品名稱
喜春來·贈茶肆
作品別名
【中呂】喜春來·贈茶肆
【中呂】陽春曲·贈茶肆
作    者
李德載
創作年代
元代
作品出處
全元散曲
文學體裁
散曲

喜春來·贈茶肆作品原文

【中呂】喜春來·贈茶肆
茶煙一縷輕輕飈,攪動蘭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賽維揚。非是謊,下馬試來嘗。
金芽嫩採枝頭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間無。君聽取,聲價徹皇都。 [1] 

喜春來·贈茶肆註釋譯文

喜春來·贈茶肆詞句註釋

⑴中呂:宮調名中呂宮是元曲常用宮調之一。喜春來:曲牌名,入中呂宮,亦入“正宮”。五句,句式為七七七三五。押平聲韻,首句可不入韻。
⑵蘭膏:澤蘭練成的油,可點燈。此處指茶的水色。
⑶烹煎:指煎茶。維揚:揚州的別稱。 [2-3] 

喜春來·贈茶肆白話譯文

茶杯上一縷青煙輕輕飛揚,一攪動蘭花膏汁一樣的水色,四座飄香。這裏有賽過揚州的烹煎妙手,不是説謊,不信請你下馬來品嚐。
清晨將枝頭尚帶露珠的茶樹嫩芽採下,雪乳香浮起如塞上酥油茶,我家這種奇珍異品世間見不到。您聽下,它的聲價響徹皇城帝都。 [3] 

喜春來·贈茶肆創作背景

中國的茶文化雖不如酒文化歷史悠久,但種茶飲茶之習並不晚出。雖舊本中“茶”字尚作“荼”。直到唐代“荼”才省作“茶”,但茶的地位已可略見,所以將“荼”省作“茶”,與種茶、飲茶盛行有關。自第七、八世紀以來,南北各地、上下人士都喜歡茶,唐德宗始行茶法以徵税,可見茶的經濟價值。唐陸羽著《茶經》三卷,翔實記載茶的產、採、烹、飲,則見其時飲茶之盛。至元朝,市朝之盛也不亞於宋,茶肆極多。可以設想李德載生性嗜茶,經常品茗於此,很可能是應主人之請,書此十支《陽春曲》,既可清謳誤賓,遊戲文字,以資笑樂,又可權作廣告,為之延譽,招徠茶客。雖作者身世不詳,但沉抑下僚、鬱郁失意者常有應諧雜出之作,於此亦可推見。 [1] 

喜春來·贈茶肆作品鑑賞

李德載用同一曲調、同一曲題譜寫了十首小令,全是贈茶肆的,內容均為誇讚茶好。這兩首是首尾二首。
前一首曲盛讚茶的香味和煎茶的手藝。首二句寫茶煙輕揚,詠歎烹茶的煙氣,給四座送過來陣陣芬芳(古時用澤蘭煉成的油脂稱為蘭膏,用作點燈,有香氣。有香氣的油脂亦稱蘭膏)。第三句更是以“烹煎妙手賽維揚”自誇,烹為煮,煎茶法則是陸羽所創。維揚即揚州,在元時雖不及大都、杭州、泉州繁華,但畢竟唐時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之譽,故“賽維揚”實是自調老牌之意。最後,又以“非是謊”三字加重之,“下馬試來嘗”則以實相號召。重複、極端之言本為元曲顯、透闢的表現,用在此處則更見招客勸飲之意。
後一首曲首句“金芽嫩採枝頭指在清晨之時,將枝頭尚帶露珠的茶樹嫩芽採下。茶以芽為上,其未展者稱為“槍”,已展者稱為“旗”,據宋人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載:“凡茶芽數品最上曰小芽,……次曰中芽,乃一芽帶一葉者,號一槍一旗;……乃一芽兩葉者,號一槍兩旗。”茶非但要嫩,而且要早晨採摘為好宋人宋子安《東試茶錄·採茶》曰“凡採茶必以晨興,不以日出。”此句“金芽”寫淡黃色以見其嫩“枝頭露”,以寫其早,可見茶品很高。次句“雪乳香浮塞上酥”承首句所説茶嫩而接言茶香。黃庭堅詠建州餅茶的《滿庭芳》有“香泉濺乳”句陳師道和作亦云“浮黃嫩白”,此處“雪乳香浮”四字與黃、陳所作意近,而連甲“塞上酥”,則既可理解為申足“雪乳”之意,又可理解為塞外民族所喝的奶茶(元代以蒙古族居統治地位,蒙俗風行並不奇怪)。由於茶極嫩、極香,數第三句自豪地宣稱“我家奇品世間無”。不同凡響,世間所無,當然不是等閒身價。最後二句的“君聽取,聲價徹皇都”,雖是自誇之筆,卻又似出之自然。如果説“非是謊,下馬試來嘗”,還只是勸飲,至此已自拔至最高地位,無以復加了。 [1] 

喜春來·贈茶肆作者簡介

李德載,元代散曲作家。生卒年、裏籍及事蹟均不詳。今存小令十首,即〔中呂〕《喜春來·贈茶肆》十首。 [4] 
參考資料
  • 1.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966-970
  • 2.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251
  • 3.    鄧元煊.元曲:彩圖版[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20:192
  • 4.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