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喀斯特峯林

鎖定
高聳林立的石灰岩山峯。分散或成羣地出現於平地上,遠望如林。它是熱帶喀斯特的典型地貌形態,以中國華南最為發育,被稱為中國式喀斯特,屬廣義峯林的範疇。
中文名
喀斯特峯林
命名時間
1954年
定    義
廣義的峯林
相對高度
100~200米
年平均温度
20℃
年雨量
1500毫米以上

喀斯特峯林簡介

喀斯特峯林 喀斯特峯林
峯林有廣義和狹義之分。1954年中國陳述彭首先將華南的喀斯特正地形定名為峯林, 即廣義的峯林 [1]  。中國曾昭璇將其中的聯座峯林命名為峯叢,相當於國外一些學者稱為的錐狀喀斯特 [2]  。那些基座不相連的石峯在國外稱為塔狀喀斯特,即為狹義的峯林。

喀斯特峯林形態

狹義的峯林相對高度一般為100~200米,直徑遠小於高度,坡度較陡,大多在60° 以上,甚至直立,以塔狀或堡壘狀聳立在平原上,表面有石芽和溶溝等微形態(見喀斯特地貌)。峯叢是一種複合地貌,上部是高聳的典型的峯林形態,下部為彼此相連的基岩山地,峯與峯之間帶形成“U”字形埡口,峯頂至埡口的高差不超過整個山峯高度的三分之一。峯叢的坡度較緩,一般為30°~60°,整個峯叢的相對高度可達300~600米。

喀斯特峯林成因和分佈

喀斯特峯林 喀斯特峯林
喀斯特峯林形成於高温、高濕的氣候條件下,分佈於年平均温度20℃和年雨量1500毫米以上的地區。高温潮濕、植被茂盛、微生物繁衍迅速、土壤中 CO2的分壓力較高和強烈的溶蝕作用,是熱帶喀斯特峯林形成的重要條件。  狹義的峯林發育於喀斯特水水平循環強烈的、由洪水氾濫形成的邊緣平原。由於洪水對峯林山體的旁蝕和沖蝕,因而基部發育腳洞,崖壁不斷崩塌後退,使峯林的坡度陡直。峯林(狹義的)分佈在中國南部、越南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牙買加古巴等地地勢較為平坦的區域,以中國桂林、陽朔等地最為典型(圖1)。峯叢發育於喀斯特水垂直循環強烈的地區。垂直循環有利於喀斯特窪地的形成和發展,因而峯叢總與窪地伴生。峯叢分佈在中國南部、老撾、越南爪哇牙買加等地地勢較高的區域,以中國廣西西部、貴州最為壯觀(圖2)(見彩圖)。
喀斯特峯林 喀斯特峯林
峯林、峯叢分佈的差異性反映了地殼運動的強度。峯林分佈於區域性地殼運動處於輕微上升的地區,這些地區的地殼上升強度與石峯之間地面下切的速度基本平衡,故石峯之間為平地或具有很低的埡口。中國喀斯特峯林是在燕山運動以後的準平原基礎上、長期處於輕微上升條件下形成的。 而世界上大部分熱帶喀斯特地區是在中新世以後才緩慢地從海面升起,其形成的時間較短。因此,中國喀斯特峯林具有獨特的高大雄偉的特點。峯林區地下水位較淺,且多水平洞穴,常為旅遊勝地。峯叢則分佈於地殼運動比較強烈的地區。上部的峯林地貌,表示形成時的地殼運動強度較小;下部的聯座山體及其很高的山間埡口,表明地殼的上升速度遠高於埡口地面的下切速度。所以,峯叢地貌指示地殼上升強度由弱變強的過程。峯叢區的地下水埋藏較深,地下水系發育,且流域面積較大,廣西都安縣的地蘇地下水系的流域面積達1000平方公里左右。峯叢區域的水平洞穴較少,多垂直洞穴
參考資料
  • 1.    程維明,周成虎,勵惠國,王英傑,劉高煥.地貌從腳踏實地開始:地理信息世界,2009:25-26
  • 2.    曾昭璇,程明豪,姚清尹,李孔宏,陳洪祿.華南喀斯特峯林區地形類型初步劃分:地理學報,1960: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