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問誰

鎖定
《問誰》是著名詩人徐志摩的作品,創作於20世紀20年代,在《徐志摩經典》中有收錄。徐志摩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但他卻對英國批判現實主義詩人托馬斯·哈代情有獨鍾。而他的詩作與哈代的詩作也有很多共通之處。《問誰》與哈代的《黑暗中的鶇鳥》具有共通的創作背景、悲觀氣息和詩歌意象。
作品名稱
《問誰》
作    者
徐志摩
創作年代
20世紀20年代
作品出處
《徐志摩經典》
文學體裁
詩歌

問誰詩歌原文

問誰?啊,這光陰的播弄
問誰去聲訴,
在這凍沉沉的深夜,悽風
吹拂她的新墓?
“看守,你須用心的看守,
這活潑的流溪,
莫錯過,在這清波里優遊,
青臍與紅鰭!”
那無聲的私語在我的耳邊
似曾幽幽的吹噓,——
像秋霧裏的遠山,半化煙,
在曉風前卷舒。
因此我緊攬着我生命的繩網,
像一個守夜的漁翁,
兢兢的,注視着那無盡流的時光——
私冀有彩鱗掀湧。
但如今,如今只餘這破爛的漁網——
嘲諷我的希冀,
我喘息的悵望着不復返的時光:
淚依依的憔悴!
又何況在這黑夜裏徘徊:
黑夜似的痛楚:
一個星芒下的黑影悽迷——
留連着一個新墓!
問誰……我不敢愴呼,怕驚擾
這墓底的清淳;
我俯身,我伸手向她摟抱——
啊!這半潮潤的新墳!
這慘人的曠野無有邊沿,
遠處有村火星星,
叢林中有鴟鴞在悍辯——
此地有傷心,隻影!
這黑夜,深沉的,環包着大地:
籠罩着你與我——
你,靜悽悽的安眠在墓底;
我,在迷醉裏摩挲!
正願天光更不從東方
按時的泛濫:
我便永遠依偎着這墓旁——
在沉寂裏消幻——
但青曦已在那天邊吐露,
甦醒的林鳥,
已在遠近間相應的喧呼——
又是一度清曉。
不久,這嚴冬過去,東風
又來催促青條:
便妝綴這冷落的墓宮,
亦不無花草飄搖。
但為你,我愛,如今永遠封禁
在這無情的地下——
我更不盼天光,更無有春信:
我的是無邊的黑夜! [1] 

問誰詩歌賞析

《問誰》是一首抒情詩,消極悲觀的思想情緒表現得非常明顯,徐志摩的理想主義與中國的社會現實存在着距離和不可調和的矛盾,他與林徽因的戀愛結果遭到破滅,他所追求的理想的人生和理想的社會終不能實現,於是,使他憂鬱、苦悶。因此,這些詩篇也程度不同地蒙上了悲涼的氛圍,成了“苦悶憤怒的情感的無關闌的泛濫”(茅盾:《徐志摩論》)。

問誰詩人簡介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 [2]  ,現代詩人、散文家。浙江海寧人。早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北洋大學。1918年留學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轉入英國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開始創作新詩。20世紀20年代在北京、上海任大學教授,編輯《詩刊》、《新月》等刊物,是中國新詩史上重要流派新月派的主要成員。1931年因飛機失事去世。 [3] 
參考資料
  • 1.    樂齊.《徐志摩經典》.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81-82
  • 2.    徐志摩  .豆瓣[引用日期2019-08-04]
  • 3.    樂齊.《徐志摩經典》.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