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商於子駕豕

(元末明初文學家宋濂之作)

鎖定
《商於子駕豕》是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的作品。本書是一篇諷喻性小品文。作者借古喻今,把朝廷任用無德無才的庸人充當地方官吏比作是駕馭豬耕田,形象生動地抨擊了統治者不用賢人這一社會問題。
作品名稱
商於子駕豕
作    者
宋濂
創作年代
明朝
文學體裁
諷喻性小品文

商於子駕豕原文

商於子①家貧,無犢②以③耕,乃④牽一大豕⑤駕之而東。大豕不肯就軛⑥,既就復解,終日不能破一畦。寧毋⑦先生過而尤⑧之曰:“子過⑨矣!耕當⑩以⑾牛,以⑿其⒀力之⒁巨能起塊也,蹄之堅能陷淖⒂也。豕縱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應。
寧毋先生曰:“《詩》不云乎?‘乃造其曹,執豕於牢,’言將以為餚。今子以⒃之代耕,不幾⒄顛之倒之乎?吾憫而詔⒅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⒆予顛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顛之。吾豈不知服田⒇必以牛,亦猶21牧22吾民者必以23賢。不以24牛,雖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賢則天下受禍,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寧毋先生顧25謂弟子曰:“是蓋有激者也。”(選自明·宋濂《宋學士文集》)

商於子駕豕註釋

  1. 商於(wū)子:作者虛構的人物。
  2. 犢:小牛。
  3. 以:用來。
  4. 乃:於是,就。
  5. 豕(shǐ):豬。
  6. 軛(è):駕車時擱在牛馬頸上的曲木。 [1] 
  7. 寧毋:作者虛構的人物。
  8. 尤:責備。
  9. 過:犯錯(此時為動詞)。
  10. 當:應當。
  11. 以:用。
  12. 以:憑藉。
  13. 其:代(牛的)。
  14. 之:結構助詞,的。
  15. 淖(nào):爛泥。
  16. 以:用。
  17. 幾:差不多,幾乎。
  18. 詔:告訴,告誡。
  19. 以,:以為,認為。
  20. 服田:駕牲口耕田。
  21. 猶:如同。
  22. 牧:統治、管理。
  23. 以:以為,認為。
  24. 以:用。
  25. 顧:回頭看。
  26. 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氣的人。

商於子駕豕譯文

商於子家很貧窮,又沒有牛耕田,他就牽一頭大豬自西向東耕田。大豬不肯被套上軛,一套上就掙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塊田。寧毋先生經過時責備他説:“你錯啦!耕地應當用牛,憑藉牛巨大的力氣能夠使土塊耕起,憑藉牛堅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於泥淖之中。豬再大,怎麼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視但沒搭理他。寧毋子先生説:“如今您用豬來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顛倒了嗎?我同情你才告訴您,您卻發怒還不搭理我,是為什麼呢?”商於子説:“您認為我顛倒是非,我還認為您顛倒是非呢。我難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須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須用賢人一樣。不用牛,雖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處小;不用賢人,那麼天下遭受禍害,它的害處大。您怎麼不用責備我的話去責備治理百姓的人啊?”寧毋先生回頭對弟子説:“這大概是對現實有不平之氣的人。”

商於子駕豕文言知識

上文“子以予顛之倒之”中的“以”,作動詞用,解為“認為”。有時“以”與“為”組合成“以為”或“以……為”,也解為“認為”。 上文“必以賢”中的“以”,解為“任用”,也作動詞用。 上文“無犢以耕”中的“以”,作連詞用;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中的“以”,作介詞用,解為“把”。

商於子駕豕主題思想

商於子對國家現狀很不滿,認為國君不能任用賢人來治理國家,於是想辦法要奉勸國君和寧毋子。
寧毋先生是個有知識,有才能的人,但不去幫助統治者管理國家,不去向統治者直言.事後還用“激憤”來掩飾自己理屈詞窮的窘況,顯然是一個固守教條又十分虛偽的人。

商於子駕豕作者

宋濂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漢族,浦江(今浙江義烏)人,元末明初文學家,自幼家境貧寒,但聰敏好學,曾受 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溍等,他一生刻 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他為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父母為由,辭不應召,修道著書。他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太史公。宋濂與高啓、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送東陽馬生序》、《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等。
他為文主張“宗經”“師古”,取法唐宋,著作甚豐。他的著作以傳記小品和記敍性散文為代表,散文質樸簡介,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明初朱元璋稱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學提舉,與劉基、章溢、葉琛同受朱元璋禮聘,尊為“五經”師,為太子(朱標)講經。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誥。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辭官還鄉。後因其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朱元璋本欲殺戮,經皇后、太子力勸,改為全家流放茂州(即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縣)。1381年五月二十日(6月12日),途中病死於夔州(即重慶奉節縣),後諡文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