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商丘師範學院人文學院

鎖定
商丘師範學院人文學院(應天書院),是一家成立於2016年11月隸屬於商丘師範學院以傳授漢語言文學(師範)、秘書學歷史學(師範)等專業知識的教育教學機構。
中文名
商丘師範學院人文學院
創辦時間
2016年11月
辦學性質
學院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商丘師範學院人文學院學院簡介

商丘師範學院人文學院(應天書院)成立於2016年11月,由原文學院、歷史與社會學院合併組建而成,設有漢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文化產業管理系和秘書學系,在校生1800餘人。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86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7人,博士48人;有河南省模範教師1人,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河南省“四個一批”人才1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4人,河南省青年骨幹教師6人,商丘師範學院教學奉獻獎3人,商丘師範學院青年教師教學獎6人,商丘師範學院校長教學質量獎2人。 [4] 
近年來,學院教師共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8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和全國古籍整理項目16項,其他省部級項目7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近百部;在核心期刊以上雜誌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獲省級優秀社科成果獎10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學院教師主編的《普通話教程》《大學語文》入選河南省規劃教材;學院教師主持20餘項省級教學改革項目,獲教學成果獎10餘項。 [4] 
2022年,歷史學專業成功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2023年實現一本線招生;漢語言文學專業為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河南省特色專業、河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022年,漢語言文學專業順利通過教育部師範專業認證;外國文學史、中國古代政治史、文化產業管理學、中國傳統文化素養等課程為河南省一流本科課程;外國文學史為河南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外國文學、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文學為河南省精品課程;文學經典中的情感人生、中國傳統文化素養為河南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中國傳統文化素養為河南省課程思政樣板課程;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中國文學演變與文化轉型研究創新團隊”為省級科研團隊。 [4] 
學院現有“漢梁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兩個省級科研平台;有應天書院研究中心、莊子與道家文化研究中心、商文化與火文化研究所等多個校級科研平台。 [4] 
人文學院實驗教學體系日趨完善,現有應天國學堂、文旅教學實驗中心、文化產業創意實訓中心、文秘實訓室、語音實驗室、計算機輔助教學實驗室、書寫技能實驗室等多個專業實習實訓實驗室。 [4] 
學院注重培養基礎紮實、視野開闊、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持續向好,一大批同學先後考取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蘭州大學等名校研究生;多名同學由國家漢辦委派到世界各地從事漢語教學和推廣工作;各專業學生積極參與“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師範生技能大賽,並屢創佳績;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許源哲同學獲第七屆全國師範生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歷史學專業張博文同學獲第八屆全國師範生教學技能大賽二等獎。學生就業率在全校名列前茅,連續三年被學校評為“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4] 
學院學生社團活動豐富多元,有方舟文學社、采薇文學社、莫夕話劇社、光明學社、未晞漢服社、長河文史學社、綠楓詩社、漢韻雅儀文化社、JD舞蹈協會、Players玩行社、聽濤閣等10餘個學生社團,成為學院和學校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4] 
應天書院建在商丘,系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應天書院薪火相傳,培養了一批批社會棟樑。人文學院秉承應天書院精神,以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為己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讓傳統文化滋養學生心靈,使之成為人格健全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同時注重校地合作,引領商丘文化發展方向,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 [4] 

商丘師範學院人文學院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陳曉明(主持學院黨務全面工作) [5] 
黨委副書記、院 長:高建立 (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 [5] 
黨委副書記:盧忠雷 (負責學院學生管理工作) [5] 
副院長:馮志偉 (分管科研工作) [5] 
副院長:李衞軍 (分管教學工作) [5] 

商丘師範學院人文學院辦學條件

設置有漢語言文學(師範)、秘書學歷史學(師範)文化產業管理等4個本科專業。人文學院(應天書院)現有在校生2700人,
商丘師範學院人文學院(應天書院)現有教職工101人,專職教師9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8人,博士以及在讀博士46人,河南省教學名師1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河南省青年骨幹教師4人,首屆教學奉獻獎教師3人。
人文學院(應天書院)圍繞學校轉型發展需要,確立了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特色化、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秘書學專業突出了“商務秘書”特色,漢語言文學專業突出了“師範”特色,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突出了“跨文化交流”特色,社會工作專業突出了“社區服務”特色,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突出了“文化旅遊”特色,歷史學專業突出了“國學”特色。鮮明的專業特色、獨特的課程教學範式改革,使學生在差異化中彰顯競爭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專業實戰能力,人文學院(應天書院)每年都要選拔學生參加多項國內外有影響的專業賽事,屢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大獎,學生就業率在全校名列前茅。
人文學院(應天書院)具備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擁有文秘實訓室、語音實驗室、文化產業創意實訓中心、社會工作實驗與實訓中心等5個專業實驗室。漢語言文學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外國文學史課程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中國古代史、古代文學教學團隊為省優秀教學團隊,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為省重點學科,中國近現代史為省級優秀課程。

商丘師範學院人文學院專業簡介

1.漢語言文學專業 [6]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商丘師範學院首批本科專業,於2000年9月開始招生,其前身是設置於1978年的語文教育(專科)專業。本專業是河南省一流專業、省特色專業、省首批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建設有河南省非物質遺產研究基地1個,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高校創新團隊1個,省級高校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河南省一流本科課程1門,省高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所依託的漢語言文學系是2020年度河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現有在校生826人。
漢語言文學專業依託豫東地區豐富的人力與教育資源,“面向基礎教育,突出師範特色”,着力構建“3515”師範生教育新模式,第一個3是指三個深度融合,即“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校內與校外”深度融合;5個“化”,即“課程體系模塊化、教學場景多樣化、實踐教學真實化、素質教育全程化、技能訓練常態化”;1個“中心”,即“師範技能”;最後一個5是指人才培養的五個特徵,即培養“執教有能力、教學有方法、視野有高度、發展有後勁、深造有基礎”的高素質師範教育人才。
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4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5人,講師9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8人,碩士學位者13人。1人具有埃及孔子學院教學經歷,2人被省教育廳、省教育工會授予“教學標兵”稱號,2人被授予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稱號,逐漸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職稱、學歷較高,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聘請河南省實驗中學、商丘市第一高級中學、商丘市第六中學多名中原教學名師定期走進課堂,形成“專業教師+中原名師”雙師結合的開放式師資結構。
2013年以來,漢語言文學專業迎來發展高峯,教學與科研均取得了豐碩成果,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CSSCI收錄52篇,教研論文17篇。出版學術著作18部,主編本專業教材10部。主持各級科研項目60餘項,其中國家級10項,省部委項目20餘項,省級以上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12項。主持或參與省級以上本科教學工程項目6項。獲得省哲學社科、本科教學等各級獎勵23項。
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連續多年在全省師範生教學技能大賽中取得佳績,在全國師範生教學技能大賽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商丘師範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了學校和社會的普遍認可。十餘年來,本專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一線教師、學者、作家、記者等專業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據追蹤調查,這些畢業生中有超過百分之八十已成為工作單位的骨幹或拔尖人才,為河南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2.秘書學專業 [7] 
商丘師範學院秘書學專業是人文學院(應天書院)重點發展專業和學科,前身是漢語言文學專業高級文秘方向,2017年正式以秘書學專業招生。本專業突出辦文辦會技能教學和秘書實踐訓練,讓每一位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辦文辦會、處理事務、參謀諮詢、調研協調等秘書工作基本能力。畢業生能夠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秘書、管理、公關、宣傳等工作。深厚的學術氛圍、強大的學術背景和優秀的師資力量,讓商丘師範學院秘書學專業走出一批又一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複合型、應用型專業人才。
構建“智圓行方”特色課程體系。秘書學專業配備有三十餘名導師,有兩名教授,十六名副教授,教師博士學位獲得者佔46%。在老師和學生的共同的努力下,秘書學專業塑造了“高層次、多維度”的教學體系,構建了“智圓行方”的特色課程體系。通過中國文學、應用寫作、秘書學概論等課程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基礎底藴和人生智慧,通過社交與禮儀、實用書法和秘書實踐等課程與活動培養學生的秘書技能和行事方式。打破“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桎梏,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培養,打造“會做事、會做人、會思考、敢行動”的新時代秘書人才。
探索“職場化”情境教學模式。經歷多年沉澱,秘書學專業打破經典的“範例式教學”模式,結合秘書職業實際,將“講實例、創情境、深思考、細分析、穩解決”的“職場化”教學模式深度融入課堂。學生在課堂上可以一覽職場全貌,零距離接觸職場情境,做到“發現問題——自主思考——合作解決”三位一體。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升學生思考與合作、探究與應變的高素質秘書職業能力,鍛造“職場優勢”。
打造“走出去”實踐教學特色。創新秘書學教學模式,通過認知實習、項目科研、參加比賽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實踐能力,通過“多維創新、廣角視域、深入探索”促進理論有效互動和能力創新發展,通過“實例精練、現象探究、模式規整”增強案例精練學習和多元知識獲取,提升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在多元維度下對學科進行創新,積極開拓第二課堂,通過“走出去”訪名校、進職場等活動拓展實踐能力,實現實踐教學目標。
樹立“以賽促教”全新專業品牌。在構建校特色課程體系和探索教學模式改革的同時,通過組織和參加秘書專業技能比賽來發現不足、促進提高。在課堂實踐和實習環節,採用“秘書實訓比賽”方式,兩個年級的同學分別出題、答題,從“組織、策劃、舉辦”到“答題、實操、競賽”,既考驗了學生的組織策劃能力,又強化了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與素質。“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學生組隊參賽獲得2018年高校秘書專業技能大賽團體一等獎和2019年第九屆全國商務秘書職業技能大賽團體一等獎。學生參加高級商務秘書水平證書考試,一次通過率達85%。梁園多景,應天獨秀。商丘師範學院秘書學專業正如英姿勃發的少年,繼承前輩學人的優秀傳統和厚重積澱,躊躇滿志,一路前行。
3.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8]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是商丘師範學院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其前身為歷史學專業文化產業管理方向,2013 年獨立設置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6人,其中副教授5人,講師9人,助教2人,博士6人,碩士8人,“雙師雙能型”教師3人,已經逐步形成了一支職稱梯度合理、知識結構互補的教師隊伍。文管專業擁有一個文化創意實驗室、2個專業社團,並在永城芒碭山漢文化景區商丘市博物館、寧陵縣石橋鎮建立實訓基地,同時與方塘智庫、智行人生研學基地、蝸牛小鎮等文化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正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以滿足文化產業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文化+旅遊為重點發展方向,助力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專業特色明顯。本專業學生需要掌握文化產業管理理論及管理方法,能夠對文化資源進行調查分析及開發,具有從事文化產業相關行業所需的創意、策劃及規劃等能力,熟知國際文化產業的先進理念與運作模式、文化產業營運特性和基本運作規律,掌握文化行政管理、文化資本運作、文化企業經營、文化政策和法律等專業知識,為旅遊、會展等文化企業公司或事業單位培養管理、運營、創意、策劃、規劃等文化產業管理人才。
4.歷史學專業 [9] 
歷史學專業設置於1984年,2001年招收本科生,學生規模300人。現有專業教師29人,教授9人,副教授14人,博士佔90%以上。中國古代史教學團隊是河南省優秀教學團隊、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中國古代史是河南省精品課程,中國近代史是河南省優秀課程。歷史學專業教師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6項、省部級項目16項、省部級教改項目14項,獲省部級教學和科研成果獎勵14項,出版教材、專著21部。
本專業聚焦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歷史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瞭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熟悉教育理論、計算機技能、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在中等學校從事教學和研究的中學歷史骨幹教師。
本專業實行2110師範生人才培養模式(2年基礎知識學習、1年中學名師指導、1年中學頂崗實習,實現0距離就業上崗),實行導師制,小班上課,通過“中學名師指導+基地頂崗實習”實踐機制,中學名師進高校指導師範生教學實踐1年,師範生進中學頂崗實習1年,強化師範生教學技能培養,實現師範生畢業即可就業上崗。培養的學生多人獲河南省師範生技能大賽一、二等獎,獲批省級以上“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多項,考研率最高到達40%。
主要課程: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史學概論、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史料學基礎、考古學概論、中國歷史地理、國學通論、西方文明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斷代史、專門史、傳統文化經典導讀、商丘歷史文化專題、歷史教學論等。
5.語文教育專業(專科) [10]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面向21世紀,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勝任初中語文和相關學科教學及班主任工作的教師,併為其進一步接受高層次學歷教育奠定基礎。
基本規格要求。1.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熱愛教育事業,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良好的品質和教師職業道德,具有高度的事業心和工作責任感,能自覺地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服務。2.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學藝術鑑賞能力,能閲讀一般古典文獻,普通話達到國家二級甲等水平,能書寫規範的三筆字(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英語達到三級水平,具有使用電腦進行文字處理的能力。3.掌控教育基本理論,瞭解教育與教學的一些基本規律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班級組織管理能力。4.具有健康的體魄和文明行為習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勞動觀,達到《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和《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的要求。
主要課程。寫作、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外國文學、語文教學論、邏輯學。
學制:三年

商丘師範學院人文學院辦學成果

近年來,學院教師共獲得國家級課題10項,教育部課題9項,其他省部級課題5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20部,在核心期刊以上雜誌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獲省級優秀社科成果獎多項。學院現有“漢梁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中國文學演變與文化轉型研究創新團隊”等省級科研平台。設有漢語言文學(師範)、秘書學、漢語國際教育、大學語文、外國文學、普通話、社會工作、文化產業管理、近現代史等基層教學組織。 [1] 
學院教師主編的普通話教程、大學語文入選河南省規劃教材;學院教師主持的多項教學改革項目獲省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

商丘師範學院人文學院文化傳統

有方舟文學社、采薇文學社、莫夕話劇社、長河文史學社、漢韻雅儀文化社、聽濤閣文史學社等10餘個學生社團。各專業學生積極參與“挑戰杯”創業創新大賽、河南省師範生技能大賽,取得優異成績。學生考研率逐年上升,每年都有一批學生考進名校進一步深造,2016年各專業學生考研人數取得歷史性突破。
中國“四大書院”之一應天書院建在商丘。應天書院薪火相傳,培養了一批批社會棟樑。人文學院(應天書院)秉承應天書院精神,傳承弘揚國學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讓傳統文化滋養學生的心靈,成為人格健全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1] 

商丘師範學院人文學院所獲榮譽

2021年6月,商丘師範學院人文學院教師第二黨支部被評為河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