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唱籌量沙

鎖定
唱籌量沙(拼音:chàng chóu liáng shā)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李大師南史·檀道濟傳》。 [2] 
唱籌量沙指以沙充米,稱量而唱數計籌,表示存糧充足。後用以形容為安定軍心,製造假象,迷惑敵人。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2] 
中文名
唱籌量沙
拼    音
chàng chóu liáng shā
出    處
《南史·檀道濟傳》
注音字母
ㄔㄤˋ ㄔㄡˊ ㄌㄧㄤˊ ㄕㄚ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

唱籌量沙成語出處

唐·李大師《南史·檀道濟傳》:“道濟時與魏軍三十餘戰多捷。軍至歷城,以資運竭乃還。時人降魏者,具説糧食已罄。於是士卒憂懼,莫有固志。道濟夜唱籌量沙,以所餘少米散其上。及旦,魏軍謂資糧有餘,故不復追,以降者佞,斬以徇。”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唱籌量沙”。 [2] 

唱籌量沙成語故事

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430 年)十一月,檀道濟被授予督征討諸軍事,奉命率眾伐北魏。他率領軍隊在二十多天裏,與北魏軍進行三十餘次戰鬥,多次獲勝。 [3] 
不久,道濟軍抵達歷城(今山東濟南市郊),遭叔孫建等騎兵部隊的截擊,所帶糧秣也被焚燒,因而難以繼續前進。這時,北魏部將安頡、司馬楚之等乘機來攻滑台。滑台守將朱修之堅守數月,終因供應不繼,困頓不堪,滑台為北魏所佔,修之被俘。 [3] 
道濟得知滑台失陷,又無糧秣接濟,欲救不能,準備撤返。此時,道濟部下有投降北魏的士兵,將宋軍缺糧的情況據實告訴以後,魏軍立即追趕,企圖一舉殲滅道濟軍。 [3] 
當道濟率軍撤退到曲周境內時,被追擊的魏軍包圍。檀道濟命令士卒唱着數籌碼量沙,把僅有的糧食蓋在沙上,以顯示糧食很多,迷惑魏軍。魏軍望見宋軍一堆一堆的“糧食”,以為宋軍並不缺糧,故將投降過來的宋兵視為“間諜”而殺掉。為了扭轉局勢,道濟又心生一計,讓士卒全穿上盔甲,唯有他一人穿白色衣服,帶領部隊從容出走。 [3] 
魏軍認為,道濟及其部隊在被包圍的情況下,如此不慌不忙地撤走,一定預設有伏兵,故不敢近前聚殲。就這樣,道濟軍得以安全返回。 [3] 

唱籌量沙成語寓意

戰爭史上,類似於唱籌量沙的例子不勝枚舉,諸葛亮的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韓信的暗度陳倉使得劉邦佔領了關中。戰爭中的智謀學識,在生活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成語告訴人們,為人處世上,不要鋒芒畢露,縱使自己具備了十分有利的條件,也不要輕易地將它顯示出來,否則將會使對方提前做好反擊你的準備。“能而示之不能”,在人際交往中,凡事不要過於直截了當,而要學會深藏不露。 [3] 

唱籌量沙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唱籌量沙”指以沙充米,稱量而唱數計籌,表示存糧充足。後用以形容為安定軍心,製造假象,迷惑敵人。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2] 
  • 運用示例
明·解縉永樂大典》卷三:“租不為軍吏所盜窺,和耀之米不為耀吏所欺隱,饋佯之數,不為舟師所蠶食,則軍糧實矣。不然,唱籌量沙,外示整暇,將有侗疑虛喝之憂。” [1]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七十二回:“那時同了你高飛遠走,他怎生奈何我?這叫做唱籌量沙的計。” [2] 
參考資料
  • 1.    雒啓坤,韓鵬傑主編. 永樂大典精編 第2卷[M]. 九州圖書出版社, 1998.01:1403
  • 2.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130-131
  • 3.    文心,李廣主編. 邯鄲成語典故 故事大全集[M]. 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2018.06: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