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風·鴇羽

鎖定
《唐風·鴇羽》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此詩控訴繁重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詩以不宜樹棲的鴇鳥集落柞樹起興,抒寫農民長期在外服役,不能耕種以養活父母而呼喊蒼天,表達了對徵役之事的厭倦和無奈。全詩三章,每章七句,行文有平穩的敍述,有不平的呼喊,平穩者見深沉,不平者見激切,兩者相映,有抑揚頓挫之妙。
作品名稱
唐風·鴇羽
作品別名
鴇羽
作    者
無名氏
創作年代
周代
作品出處
《詩經》
文學體裁
雜言古詩

唐風·鴇羽作品原文

唐風·鴇羽
肅肅鴇羽,集於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
肅肅鴇翼,集於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蒼天!曷其有極
肅肅鴇行,集於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嘗?悠悠蒼天!曷其有常 [1] 

唐風·鴇羽註釋譯文

唐風·鴇羽詞句註釋

⑴唐風:《詩經》“十五國風”之一,今存十二篇。鴇(bǎo):鳥名,似雁而大,羣居水草地區,性不善棲木。
⑵肅肅:鳥翅扇動的響聲。
⑶集:棲落。苞栩:叢密的柞樹。苞,草木叢生。栩,櫟樹,一名柞樹。
⑷王事:國家停息。靡:無,沒有。盬(gǔ):休止。
⑸蓺(yì):種植。稷:高粱。黍:黍子,黃米。
⑹怙(hù):依靠,憑恃。
⑺曷(hé):何。所:住所。
⑻棘:酸棗樹,落葉灌木,實較棗小,供藥用。
⑼極:終了,盡頭。
⑽行:行列。一説鴇腿;一説翅根,引申為鳥翅。
⑾嘗:食,吃。
⑿常:正常的生活。 [2]  [3]  [4]  [5]  [6] 

唐風·鴇羽白話譯文

大鴇撲稜稜地振動着翅膀,成羣棲息在叢生的柞樹上。王侯家的徭役無止又無休,我不能回家耕種五穀雜糧。我可憐的父母靠什麼養活?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爺在上,我何時才能返回我的家鄉?
大鴇撲稜稜地扇動着翅膀,成羣落在叢生的酸棗樹上。王侯家的徭役無休亦無止,我不能回家耕種五穀雜糧。可憐的父母有什麼吃的啊?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爺在上,什麼時候我才能不再奔忙?
大鴇撲稜稜地飛動着翅膀,成羣棲息在叢生的桑樹上。王侯家的徭役從來沒有頭,我不能回家耕種稻穀高粱。可憐的父母吃什麼活着啊?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爺在上,苦命的日子何時恢復正常? [3]  [4] 

唐風·鴇羽創作背景

關於《唐風·鴇羽》的意旨背景,古今各家認識比較一致,都以為是晉國政治黑暗,沒完沒了的徭役使農民終年在外疲於奔命,根本無法安居樂業,贍養父母妻子,因而發出呼天怨地的聲音,強烈抗議統治者的深重壓迫。《毛詩序》雲:“《鴇羽》,刺時也。昭公之後,大亂五世,君子下從徵役,不得養其父母,而作是詩也。”朱熹詩集傳》雲:“民從徵役而不得養其父母,故作是詩。”方玉潤詩經原始》雲:“《鴇羽》,刺徵役苦民也”,“始則痛居處無定,繼則念徵役之何極,終則念舊樂之難復。民情至此,諮怨極矣。” [3]  [4]  [5] 

唐風·鴇羽作品鑑賞

唐風·鴇羽整體賞析

《唐風·鴇羽》是一首描述徭役沉重、民不聊生之苦的詩歌。全詩三章首句均以大鴇這種鳥本不會在樹上棲息,卻反常地棲息在樹上來比喻成羣的農民反常的生活——長期在外服役而不能在家安居務農養家餬口,其苦情可見一斑。因為鴇鳥是屬於雁類的飛禽,其爪間有蹼而無後趾,生性只能浮水,奔走於沼澤草地,不能抓握枝條在樹上棲息。而今鴇鳥居然飛集在樹上,猶如讓農民拋棄務農的本業常年從事徭役而無法過正常的生活。這是一種隱喻的手法,正是詩人獨具匠心之處。王室的差事沒完沒了,回家的日子遙遙無期,大量的田地荒蕪失種。老弱婦孺餓死溝壑,這正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戰亂頻仍的現實反映,所以詩人以極其怨憤的口吻對統治者提出強烈的抗議與控訴,甚至呼天搶地,表現出人民心中正燃燒着熊熊的怒火,隨時隨地都會像熾烈的岩漿衝破地殼的裂縫噴湧而出,掀翻統治階級的寶座。
全詩三章語言大同小異,這是民間歌謠的共同點。至於三章分別舉出栩、棘、桑三種樹木,則純粹是信手拈來,便於押韻,別無其他深意。 [3]  [4] 

唐風·鴇羽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詩集傳》:“比也。言:鴇之性不樹止,而今天乃飛集於苞栩之上,如民之性本不便於勞苦,今乃以從徵役,而不得耕田以供子職也。悠悠蒼天,何時使我得其所乎?”
元代朱公遷《詩經疏義會通》:“言居處何時可定。”“言行役何時而可已。”“言舊時之樂,何時而可復。”
明代戴君恩讀風臆評》:“亦平平敷敍耳,中問縮‘父母何怙’一句,詠‘悠悠蒼天’二句,而音響節奏俱妙矣。故知詩文全在吞吐伸縮中得趣。”
清代牛運震詩志》:“音節妙,頓挫悲壯。”
清末陳繼揆《讀風臆補》:“一呼父母,再呼蒼天,愈質愈悲。讀之令人痠痛摧肝。” [1]  [2]  [3] 
參考資料
  • 1.    朱 熹.詩經集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8-49
  • 2.    李山 解讀.詩經.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165-166
  • 3.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231-233
  • 4.    王秀梅 譯註.詩經(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234-236
  • 5.    周振甫.詩經譯註.北京:中華書局,2013:164-165
  • 6.    周明初等 註釋.詩經.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