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瑜

(蘭州大學教授)

鎖定
唐 瑜,女,1972年10月生,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甘肅省有色金屬化學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蘭州大學)副主任,化學化工學院配位化學與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長,化學化工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副主席,學術委員會委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無機化學課程組組長。
中文名
唐瑜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72年10月
畢業院校
蘭州大學
職    業
教師
職    務
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
職    稱
教授

唐瑜人物經歷

1993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1996、1999年在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先後獲理學碩士、博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從事無機化學的教學以及稀土配位化學的研究工作。曾於2000至2003年從事在職博士後的研究工作。2001年11月晉升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7年4月晉升為教授,2008年1月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入選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二層次人選和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受聘甘肅省“飛天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化學會女化學工作者委員會委員,甘肅省高等學校化學與化工類專業指導委員會秘書長,甘肅省化學會副秘書長,甘肅省化學會青年工作者委員會委員。

唐瑜主要貢獻

主要從事無機化學的教學工作以及稀土配合物功能材料的研究工作,在新型稀土配合物複合發光材料以及超分子功能配合物等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曾主持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重點項目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
近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新型稀土配合物發光材料研究。先後承擔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科技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研究課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多功能稀土配合物光-磁納米探針構築及多模式成像和藥物控釋研究”、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稀土多核配合物的識別功能及其應用研究”(2/10)的研究工作。在Angew. Chem. Int. Ed.Chem.Commun.Chem. Eur. J.J. Mater. Chem.Inorg. Chem.J. Phys. Chem. CJ. Phys. Chem. BDalton Trans.中國科學:化學等國內外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170餘篇。
2004年作為項目負責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的資助(項目名稱:多足配體稀土超分子配合物作為活性中心的新型發光功能雜化材料的研究,批准號20401008),同年獲蘭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青年教師資助計劃的資助,2006年獲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名稱:稀土超分子配合物新型發光功能雜化納米材料的設計合成和構效關係研究,批准號3ZS061-A25-003)及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的資助。

唐瑜獲獎記錄

榮獲2015年度蘭州大學隆基教學名師獎;蘭州大學第四屆“我最喜愛的十大教師”榮譽稱號;2012年度蘭州大學隆基中青年教師教學骨幹獎;2010年榮獲寶鋼優秀教師獎;2008年榮獲霍英東基金會第十一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自然科學類)三等獎;2007年榮獲第十三屆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2006年10月榮獲第六屆“挑戰杯”甘肅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指導的學生作品榮獲二等獎);2005年所在課題組榮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及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2004年榮獲第三屆“蘭州大學教學新秀獎”一等獎。

唐瑜代表性論文

(Representative Publications):
(1)Stimuli-responsive Lanthanide Smart Nanocomposite for Multi-dimensional Optical Recording and Encryption, Xiang Li, Yu-Jie Xie, Bo Song, Hao-Li Zhang, Hao Chen, Hui-Juan Cai, Wei-Sheng Liu, andYu Tang*,Angew. Chem. Int. Ed.,2017, 56, 2689-2693
(2)Enhanced Separation of Potassium Ions by Spontaneous K-Induced Self-Assembly of a Novel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nd Excess Specific Cation-π Interactions, Wenyu Wu, Alexander M. Kirillov, Xuhuan Yan, Panpan Zhou, Weisheng Liu, andYu Tang*,Angew. Chem. Int. Ed.,2014, 53, 10649 -10653.
(3)NIR light/H2O2-triggered nanocomposites for a highly efficient and selective synergistic photodynamic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 against hypoxic tumor cells, Yu Zhang, Ting-Ting Shen, Alexander M. Kirillov, Wei-Sheng Liu andYu Tang*,Chem. Commun.,2016, 52, 7939-7942, back cover paper.
(4)Two-photon sensitized hollow Gd2O3:Eunanocomposites for real-time dual-mode imaging and monitoring of anticancer drug release, Tingting Shen, Yu Zhang, Alexander M. Kirillov, Huijuan Cai, Kun Huang, Weisheng Liu andYu Tang,Chem. Commun.,2016, 52, 1447-1450.
(5)A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nanoprobe based on terbium functionalized carbon dots for highly sensitive detection of an anthrax biomarker, Hao Chen, Yujie Xie, Alexander M. Kirillov, Liangliang Liu, Minghui Yu, Weisheng Liu andYu Tang,Chem. Commun.,2015, 51, 5036-5039. [1] 
參考資料
  • 1.    唐瑜  .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2016-12-07[引用日期2019-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