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山花吹

鎖定
唐山花吹,是在鼓吹樂正常吹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傳統民樂。包括嗩吶、鼓、鈸三個部分。它是以手中的樂器為載體,集演奏表演於一身,既好聽又好看的一種鼓吹樂演出形式。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大約出現在清代光緒年間。這種形式一出現,就得到了勞動人民的喜愛。在逢年過節、喜慶的時候,只要有花吹,就引起轟動,演奏者與觀眾,互動互勵,歡騰熱烈之情溢於言表,十分令人感動。 [1]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組織開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唐山花吹保護單位為唐山市曹妃甸區文化館。 [2] 
中文名
唐山花吹
類    型
傳統民樂
表演樂器
喇叭,鼓、鈸等
演出曲目
滿堂紅、大姑娘愛、拉洋片等
保護單位
唐山市曹妃甸區文化館

唐山花吹表演形式

唐山花吹的演繹 唐山花吹的演繹
唐山花吹,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唐山地區的鼓吹樂,正常演奏的基本形式,是由兩支大杆喇叭(杆長一尺一寸)、一個堂鼓、一付小鈸組成。以喇叭為主奏樂器,鼓、鈸為伴奏樂器。一般採用口吐鼻吸的循環換氣法演奏。音量宏大,音色脆亮輝煌,穿透力強。特別適於户外演奏。演奏場合,有紅白喜事、門市開張、節日、廟會、鬧秧歌等。隨着演奏技巧的不斷提高,出現了滑音、嘟嚕音、單吐、雙吐等。民國初年,又有遷安藝人金財、灤縣藝人(現灤南)姚卓雨等開始用嗩吶咔戲,並且發明了雙咔、穿三件等。 [1] 

唐山花吹曲目內容

唐山花吹(包括打擊樂)的出現,由於它演奏靈活,妙趣橫生,深受人民羣眾的歡迎。有時可以與秧歌爭奪觀眾,讓秧歌隊冷場。花吹演奏的主要曲目有《滿堂紅》、《大姑娘愛》、《拉洋片》、《繡得勒》等。 [1] 
唐山花吹是傳統民間藝人的百年集體創造,是鼓吹樂中的一支奇葩。既然它能在民間流傳上百年,並深受人民羣眾的喜愛,就證明它有着極強的藝術生命力。因此我們應該加以大力的扶持,使其健康地發展下去。 [1] 

唐山花吹保護現狀

唐山花吹,已後繼乏人。能夠較全面掌握花吹的藝人,寥若辰星。但值得慶幸的是唐海縣姚氏嗩吶第六代傳人姚少林(藝名二林)不但全面繼承了花吹演奏技巧,還有所發展。他的主要成就是,花吹技巧嫺熟,與樂隊配合密切,能調動樂隊的整體力量,形成集體優勢。高潮時還能引入轉碟,六支嗩吶合吹等技術,讓人觀之大振。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