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多令·雨過水明霞

鎖定
《唐多令·雨過水明霞》是南宋詞人鄧剡於宋祥興元年(1278年)所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描繪了悽清的秋景;下片回顧歷史興亡更替,抒發了深沉的興亡之感和亡國之恨。全詞借景抒情,弔古傷今,意象幽冷,風格蒼涼。 [1] 
作品名稱
唐多令·雨過水明霞
作    者
鄧剡
創作年代
南宋
出    處
《中齋集》
作品體裁

唐多令·雨過水明霞作品原文

唐多令
雨過水明霞,潮回岸帶沙。葉聲寒,飛透窗紗。堪恨西風吹世換,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華,烏衣日又斜。説興亡,燕入誰家?惟有南來無數雁,和明月,宿蘆花。 [2] 

唐多令·雨過水明霞註釋譯文

唐多令·雨過水明霞詞句註釋

①唐多令:詞牌名,又名《糖多令》《南樓令》《箜篌曲》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韻。
②水明霞:彩霞照亮了水面。
③西風吹世換:以季節變換暗示朝代的更替。
④豪華:用形容詞代指金陵,因其是六朝的京城,以豪華著稱。
⑤烏衣:即烏衣巷,金陵城內街名,位於秦淮河之南。 [3] 

唐多令·雨過水明霞白話譯文

大雨過後,霞光將水面照得十分明亮,潮水從江岸上退去後,岸上留下些許沙痕。落葉聲聲,寒意穿透窗紗 可恨西風將世代吹換,更將我吹落到天涯。
昔日豪華之地今天已經寂寞蕭條,烏衣巷口太陽又向西落去。説歷史興亡,燕子飛入誰家?只有往南飛回的無數大雁,在明月下,棲宿在蘆花叢中。 [4] 

唐多令·雨過水明霞創作背景

宋祥興元年(1278年),詞人兵敗被俘,路過金陵時,目睹山河舊景,傷情無限,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4] 

唐多令·雨過水明霞作品鑑賞

唐多令·雨過水明霞文學賞析

上片“雨過水明霞,潮回岸帶沙。葉聲寒,飛透窗紗。”黃昏雨過,彩霞映照得水面格外明亮;潮退後,江岸邊留下了幾許沙痕。落葉聲聲,飛快地透過窗紗,使詞人感到寒冷,意識到時令已由夏入秋了。詞人就這樣用輕迅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淒涼的黃昏秋江圖。詞人於兵敗被擄之後,面對着此情此景,倍加傷感。這種“寓情於景”的手法,既增添了作品的含蓄藴藉,又拓展了讀者的審美空間。“堪恨西風吹世換,更吹我,落天涯。”在這裏,“西風”既作為一種自然物的實寫,又作為一種社會物的象徵。詞人於宋亡後不肯仕元,他把蒙古統治集團比做強橫的西風,那是自然的。時移世換,庇身無所,詞人把自己比做被西風吹落天涯的枯葉,也是比較恰切。“天涯”一詞,極言其遠,以托出詞人慾歸不能的哀怨。它為下片寂寞的心境作了墊筆。
下片“寂寞古豪華,烏衣日又斜。説興亡,燕入誰家?”金陵,自古以來被稱為豪華之地,南宋王朝一直倚它為屏藩重鎮;如今蕭條了,難免使詞人生寂寞、衰歇之感。他想起唐代詩人劉禹錫詠“烏衣巷口夕陽斜”的詩句,更深為南宋王朝的覆亡慨嘆。漸次,詞人又把眼光移向空闊的水、天之間。他仰觀俯察,終於發現:“惟有南來無數雁,和明月,宿蘆花。”寥寥幾筆,便繪就另一幅悽清的寒汀蘆雁圖。詞人置羣雁於雖悽清而潔白的明月、蘆花中,正表明他對亂離中的人民懷着無限同情。他們嗷嗷待哺;滿汀遍野。不計其數。詞人似乎在問:新朝的統治者們,能否關心百姓。末三句寄寓了處於亂離之中的詞人的無盡悲慨。
全詞寓情於景,兼寫國家淪亡和個人感慨,以永恆循環的自然景色對比短暫無常的人事變遷。借“燕”“雁”分指依附新朝的官員和無家可歸的百姓,發人警醒,寓意深刻。從黃昏到深夜,光陰流過問,隱含了物換星移的必然。 [5] 

唐多令·雨過水明霞名家點評

晚清文學家王闓運《湘綺樓詞選》:亡國不死,仍有羈愁,一語寫盡黃梨洲、王船山一輩人。 [6] 

唐多令·雨過水明霞作者簡介

鄧剡(1232—1303年),字光薦,又字中甫,號中齋,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進士。愛國詩人、詞作家。與文天祥、劉辰翁為白鷺洲書院同窗。工詩詞,其詞多表達國破家亡之悽苦。有《中齋集》。 [7] 
參考資料
  • 1.    喻朝剛,周航主編.分類兩宋絕妙好詞: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09:第240頁
  • 2.    陳長喜主編.中國曆代詞曲賞讀 (下冊):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09 第1版:第488頁
  • 3.    蘇軾等著;崇賢書院釋譯.圖解豪放詞:黃山書社,2016.03:第216頁
  • 4.    (清)朱孝臧編選;方青羽編.宋詞三百首彩圖館: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03:第411-412頁
  • 5.    夏承燾等著.宋詞鑑賞辭典 下:上海辭典書出版社,2013.08:第2041-2042頁
  • 6.    喻朝剛,周航主編.中華文化的傳世經典 宋詞觀止 九 註釋 解説 集評:大眾文藝出版社,2009.04:第1615頁
  • 7.    (清)朱孝臧編選;思履主編.宋詞三百首圖解詳析 超值全綵珍藏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10:第4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