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古特雪蓮

鎖定
唐古特雪蓮(Saussurea tangutica Maxim.)是菊科風毛菊屬植物,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唐古特雪蓮的全草,有清熱解毒功效,主治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咳嗽、咽喉腫痛、蕁麻疹等症。分佈於中國河北、山西、甘肅、青海等地。
中文名
唐古特雪蓮
拉丁學名
Saussurea tangutica Maxim. [4] 
別    名
東方鳳毛菊
血蓮
東方雪蓮花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風毛菊屬
唐古特雪蓮
分佈區域
中國河北、山西、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

唐古特雪蓮形態特徵

唐古特雪蓮
唐古特雪蓮(7張)
多年生草本,高16-70釐米。根狀莖粗,上部被多數褐色殘存的葉柄。莖直立,單生,被稀疏的白色長柔毛,紫色或淡紫色。基生葉有葉柄,柄長2-6釐米;葉片長圓形或寬披針形,長3-9釐米,寬1-2.3釐米,頂端急尖,基部漸狹,邊緣有細齒,兩面有腺毛;莖生葉長橢圓形或長圓形,頂端急尖,兩面有腺毛;最上部莖葉苞葉狀,膜質,紫紅色,寬卵形,頂端鈍,邊緣有細齒,兩面有粗毛和腺毛,包圍頭狀花序或總花序 [1] 
頭狀花序無小花梗,1-5個,在莖端密集成直徑3-7釐米的總花序或單生莖頂。總苞寬鍾狀,直徑2-3釐米;總苞片4層,黑紫色,外面被黃白色的長柔毛,外層橢圓形,長5毫米,寬2毫米,頂端鈍,中層長橢圓形,長1釐米,寬2.5毫米,頂端漸尖,內層線狀披針形,長1.5釐米,寬2毫米,頂端長漸尖。小花藍紫色,長1釐 米,管部與檐部等長。瘦果長圓形,長4毫米,紫褐色。冠毛2層,淡褐色,外層短, 糙毛狀,長5毫米,內層長,羽毛狀,長1釐米。花果期7-9月。 [2] 

唐古特雪蓮生長環境

唐古特雪蓮生長在海拔3600 -4800米之間的風化帶和雪線上的石隙,礫石及砂質濕地中,喜潮濕和涼爽,光照強烈的複雜性氣候環境。能在5—39~C~常發芽生長。盛花期,能迎着寒風傲雪及烈日毅然開放,生命力極強。 [3] 

唐古特雪蓮分佈範圍

唐古特雪蓮
唐古特雪蓮(6張)
分佈於中國河北(小五台山)、山西(五台)、甘肅、青海(稱多、同仁、興海、大通、湟中、互助、祁連、門源)、四川(康定、小金、貢嘎嶺)、雲南(中甸)、西藏(拉薩、安多、巴青)。生於高山流石灘、高山草甸,海拔3800-5000米。模式標本採自甘肅。 [2] 

唐古特雪蓮主要價值

【藥 名】:唐古特雪蓮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唐古特雪蓮的全草。
【功 效】:清熱解毒。
【主 治】:治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咳嗽、咽喉腫痛、蕁麻疹。
【性味歸經】:甘、苦,寒。肺經。
【用法用量】:內服:9一15克,水煎服。
【別 名】:東方鳳毛菊、血蓮(《甘肅中草藥手冊》)、東方雪蓮花(《雲南種子植物名錄》)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甘肅、青海、四川、西藏。
【拉丁名】:唐古特雪蓮 Saussurea tangutica Maxim (DC) Edgew var Diels
【考 證】:始載於《西藏植物誌》。
【藏藥】漏姿多沃:全草治瘟病時疫,痹症,血病,腸絞痛《中國藏藥》。魯孜多吾:全草治流行性感冒,咽喉痛,瘟病時疫,心熱,血熱,血機亢進,食物中毒,風濕關節痛《藏本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