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人街

(林語堂著小説)

鎖定
《唐人街》是由國學大師林語堂於20、30年代所著的一本描寫海外華人的英文版小説,後譯為中文版。小説刻畫的是來自中國的老湯姆一家在紐約唐人街同舟共濟,艱苦創業的故事,體現了早期中國移民的“美國夢”。
作品名稱
《唐人街》
外文名
Chinatown
作品別名
Chinatown Family
作    者
林語堂
文學體裁
小説
首版時間
1936年(英文版)2007(中文版)
首版字數
240000

唐人街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初,來自中國的老湯姆一家在紐約唐人街同舟共濟“創業”,最終實現“美國夢”的故事。老湯姆是福建的農民,從美國東海岸淘金到紐約,開了一個地下室洗衣店。在二兒子的資助下,把妻子和兩個小兒女從家鄉接到了紐約團聚,全家的夢想是攢夠錢開一家中國餐館。他們同大多數唐人街的中國人一樣,勤勞節儉,每週工作近100小時,靠着智慧和勞動在唐人街生存。
有一天,老湯姆突然遭遇車禍死亡,由此得到的5000美元保險金改變了全家人的命運,成就了他們開餐館的夢想。雖然美國的生活使最傳統的母親相信了耶穌,但其骨子裏依舊保持着東方婦女的傳統思想,希望子女都能有好的歸宿。大兒子洛伊與一個意大利女孩結了婚;二兒子弗雷德不顧家人的反對,和一位中國交際花結婚,不久便分了手;最讓母親滿意的是小兒子湯姆的婚姻。小兒媳是一位出身於書香門第的中國女學生,為了參加抗日救亡社團的募捐工作隻身一人來到美國。她在唐人街認識了湯姆,湯姆教她英語,而她教湯姆中文,倆人漸漸產生了感情。經過一系列波折,他們最終結合在一起。 [1] 

唐人街創作背景

從寫作的歷史背景看,《唐人街》這部作品是林語堂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所創作的一部作品。那時的中國舉國上下都在進行着一項耍猴運動,而且致力於把每一個國人都變成猴的過程中,海島的政壇正在醖釀一場民主與文明的變革。而當時的林語堂早年就去了台灣 ,並不在中國大陸,同時也是受到自身經歷的影響所以作者在小説開始就敍述了大量移民的背景。 [2] 
從林語堂自身經歷看,他在旅居美國期間,受到了大量西方思想的影響,所以導致他的作品創作中會將西方文化思想和東方文化思想相融合,寫出《唐人街》這樣的“移民文學作品”,而作品中也從某些地方透露出了他個人的政治色彩。 [2] 
從《唐人街》的內容構思上來看,林語堂更多地是以他童年時期在故鄉一家人同舟共濟、相親相愛的人生經歷為素材,描寫着老湯姆一家在紐約唐人街同樣同舟共濟的“創業”歷程的。 [3]  從而更好地《唐人街》中宣泄了對美國文化和物質文明的讚美和驚羨之情,以及對故國和故國傳統文化的留戀與懷舊思緒。

唐人街人物介紹

馮老二
馮老二也就是老湯姆,他是廣東人,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他為了生活,來到了美國打工,在美國經歷了修建鐵路時非人般待遇及異常艱辛的勞工生活並幸運地活了下來。後來他帶着他的大兒子來到紐約的唐人街,他們開了一家手工洗衣店,日夜操勞,勤奮地為客人們手洗衣服,熨燙平整。他的最大理想是要將他的妻兒接到美國,全家人能團聚在一起。與此同時他希望開一個飯店,他知道達此目的需要時間,需要等待,然而他的執着和意志都隱藏在那不起眼的外貌和略顯木然的表情中。馮老二深諳水的哲學,水性柔弱,順自然而不爭;水性居下、謙卑、沉靜。他一輩子就是這樣過來的,雖談不上事業,沒有轟轟烈烈的所謂輝煌,但活得平靜、實在,亦不缺少凡人之樂。 [4] 
馮太太
馮太太是一個明白自己面臨的處境和責任,明白了自己應該怎樣做和做什麼的人。即使她對某件事失望極了,但她不會去埋怨,她的心中默默地想着一大堆的事情——家庭的收支、房子以及孩子們。她是一個善於將情緒和想法壓入內心深處的人,一旦採取行動也許不像男人那樣雷厲風行,可紮實穩妥,且百折不回。 [4] 
洛伊
洛伊是湯姆的大兒子,跟着湯姆開洗衣店,並與相鄰的小意大利區的一位意大利姑娘結了婚。洛伊深深愛着他的家庭,是一個傳統的好男人,孝敬父母,懂得回報。從不為自己謀私利、充滿理性的洛伊總是懂得在適當的時期做適當的事。同時洛伊也是個很謹慎的人,對於是否放棄一直都很順利的洗衣店,他深思熟慮,而且善於權 衡利弊,對餐館的規劃也有自己的一套思路。
弗雷德
弗雷德是湯姆的二兒子,自己偷渡到美國,在保險公司工作,收入還算不錯,幫着老湯姆湊夠了妻兒來美國的路費,之後一家人團聚在紐約的唐人街。曾與一位中國交際花結婚,受到母親的反對,又由於兩人感情不合,最終分手。
湯姆
湯姆是老湯姆的三兒子,從小便有着美國孩子難以企及的刻苦勤奮。他鄙視拿破崙,説他不過是個“鼓動人殺來殺去的傢伙”他很小就懂得“不爭”的道理,懂得拳頭下的勝利不值一談,懂得小事的忍讓絲毫不會失去什麼。小湯姆在學校面對美國同學的挑釁嗤之以鼻,不予理睬。在送衣服的路上遇到頑童們的襲擊,他忍住怒氣,主動避開。最後和一位為了參加抗日救亡社團的募捐工作隻身一人來到美國的女子在唐人街相識並相愛,成為一對戀人。 [4] 

唐人街點評鑑賞

唐人街作品主題

《唐人街》通過對馮家每一個成員成長軌跡的描述,用中國文人細膩而敏鋭的筆觸展現出以儒、釋、道三家為主的多元文化薰陶下的中國人質樸、睿智的整體民族特性,以及對於美國文化的採納摒棄。作者沒有為點出文化差異所帶來的衝突而矯飾一些場景,而是以看似信手拈來的平鋪直敍,將這種深刻的衝突糅合。在散淡的描述中逐漸的切入美國文化的元素,兩者的融合過程,宛若和麪,不愠不火,卻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契合。 [5] 
《唐人街》通過描寫移民在美國的生活,東西方文化的對比,強化了“文化中國”的形象,並“解構”現實美國背後的精神危機,表現出身處異國的林語堂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懷念與珍視,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説《唐人街》的主題也可以説是民族情懷。 [6] 

唐人街藝術特色

林語堂的英文長篇小説《唐人街》並不以藝術性見長,而重在彰顯中國文化的優質品性。小説敍寫了大都市紐約唐人街上馮氏一家的生活,但着力的是儘管生活艱辛,卻洋溢温情、寬容與和諧的理想家庭形象建構,這個華人家庭代表了中國文化的實質。小説還通過還原童年經驗來演繹具有家庭精神的中國文化,這種自傳式寫作更加體現了作者對中國文化的認同。而小説中多元文化景觀的展示、皈依鄉土的強烈意向和中國文化現代價值的全面張揚,具有全球化表徵,中國文化成為主題化的鄉愁。小説從時間和空間雙重維度強化了懷舊意味。 [7] 

唐人街作者簡介

林語堂 林語堂
林語堂,福建龍溪人,1895年出生於福建一個基督教家庭,父親為教會牧師。他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景星學社社員。 [9] 
1912年林語堂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寫雜文,並研究語言。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凋”的小品文,成為論語派主要人物。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風聲鶴唳》, 在法國寫《京華煙雲》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説。
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47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誌。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8] 
參考資料
  • 1.    林語堂講述華人的美國夢  .法制晚報.2007-05-28[引用日期2015-04-10]
  • 2.    周勁松 《當代文壇》 2011年04期 文化間性·語言政治·多重小我——從流散研究視角看林語堂小説《唐人街》
  • 3.    沈慶利 《山東社會科學》 2000年05期: 虛幻想象裏的“中西合璧”——論林語堂《唐人街》兼及“移民文學”
  • 4.    謝友祥 《林語堂論中國文化的陰柔品格》北方論叢 2000年第5期(總第163期)
  • 5.    Bambook推薦林語堂移民文學作品《唐人街》  .zol新聞網站.2011-10-19[引用日期2015-04-10]
  • 6.    孫良好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2005 第四卷 林語堂筆下的美國形象以《唐人街》和《奇島》為中心
  • 7.    賴勤芳 《論林語堂《唐人街》的懷舊意味》 《温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01期
  • 8.    《唐人街》--林語堂  .鳳凰報道[引用日期2015-05-26]
  • 9.    林語堂  .金陵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