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哈薩克盤羊

鎖定
哈薩克盤羊(學名:Ovis collium):是牛科、盤羊屬動物。雄性肩高可達120釐米,體重可達200千克。雄性的彎角粗大,長達1米以上,向下扭曲呈螺旋狀,外側有環稜;雌性的角非常短,而且彎度不大。毛的顏色從淡棕色至白灰色,該物種腿比較長,身材比較瘦,與其它野綿羊相比其爬山技巧比較差,因此在逃跑時一般避免逃向太陡峭的山坡。
是羣聚動物,其習性與其它野生綿羊一樣。在發情期外雄羊和雌羊各自形成約5至10頭羊組成的羣。發情期在冬季,這樣幼羊可以在春季出生。以草和樹葉為生。分佈於哈薩克斯坦和中國新疆北部地區。
(概述圖參考來源: [5] 
中文名
哈薩克盤羊
拉丁學名
Ovis collium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偶蹄目
牛科
亞    科
羊亞科
盤羊屬(綿羊屬)
盤羊
亞    種
哈薩克盤羊
命名者及年代
Severtzov, 1873
保護級別
近危(NT)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1]  [7] 
同義學名
Ovis ammon collium
外文名
Kasachstan Argali

哈薩克盤羊物種學史

哈薩克盤羊曾經被視為盤羊(Ovis ammon)的一個亞種。2019年版《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將其視為獨立物種,2021年發佈的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也將其作為獨立物種。但截止2021年2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仍將其列入盤羊的亞種之一。 [1] 

哈薩克盤羊形態特徵

哈薩克盤羊
哈薩克盤羊(11張)
哈薩克盤羊軀體粗壯,體長1.2-2米,肩高90-120釐米,體重65-185千克,肩高等於或低於臀高。頭大頸粗,尾短小。四肢粗短,蹄的前面特別陡直,適於攀爬於岩石間。有眶下腺及蹄腺。乳頭1對,位於鼠鼷部。通體被毛粗而短,唯頸部披毛較長。體色一般為褐灰色或污灰色,臉面、肩胛,前背呈淺灰棕色,耳內白色部淺黃色,胸、腹部,四肢內側和下部及臀部均呈污白色。前肢前面毛色深暗於其他各處,尾背色調與體背相同,雌羊的毛色比雄羊的深暗。 [3] 
雌雄均有角但形狀和大小均明顯不同。雄性角特別大,呈螺旋狀扭曲一圈多,角外側有明顯而狹窄的環稜,雄羊角自頭頂長出後,兩角略微向外側後上方延伸,隨即再向後下方及前方彎轉,角尖最後又微微往外上方捲曲,故形成明顯螺旋狀角形。 [3] 

哈薩克盤羊棲息環境

哈薩克盤羊在一些地區,如蒙古南部戈壁沙漠、哈薩克斯坦卡拉幹達地區,生活在低海拔、半乾旱地區。通常避開森林地區。更喜歡佔據緩坡的開闊地帶。哈薩克盤羊的生物學與居住在高山上的其他盤羊種羣顯著不同。在大平原地區很常見。該物種幾乎不會發生垂直遷移。哈薩克斯坦高地的山脈很少比周圍的平原高出300-400米,因此盤羊每天可以很容易地向下移動到底部並向上移動到頂部。在哈薩克斯坦的高地,盤羊棲息在不同的景觀中,從高山到丘陵平原。 [2] 

哈薩克盤羊生活習性

哈薩克盤羊產羔後,雌性通常佔據更陡峭(懸崖)的地形。以草、莎草和一些草本植物和地衣為食,它們經常從開闊的泉水和河流中飲水。 [1] 

哈薩克盤羊分佈範圍

哈薩克盤羊分佈於哈薩克斯坦和中國新疆北部地區,存在於哈薩克斯坦中部的哈薩克丘陵以及該國東北部與中國接壤的塔城地區和薩吾爾山 [1] 

哈薩克盤羊繁殖方式

哈薩克盤羊在秋末和初冬發情交配,交配是一雄多雌的;許多配偶之間可以在一個季節發生多次交配。占主導地位的雄性將與眾多雌性交配。並在此期間遊蕩。當雄性的主導地位發生變化或雌性離開族羣加入另一個羣體時,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機會。妊娠期150-160天,次年5月至6月產仔,每胎產仔1-3只。幼仔適應環境的本領很強,出生後毛一干便能直立起來吃奶,幾小時後即可隨雌盤羊活動,在斷奶前的前4個月,幼仔體重迅速增加,體型增加。肌肉張力和協調性在護理期間得到進一步發展。1月齡左右開始吃草,哺乳期大約持續半年以上,1-2歲性成熟。壽命約為10-15年。 [3] 

哈薩克盤羊保護現狀

哈薩克盤羊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0年 ver3.1——近危(NT)。 [1]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二級。 [4] 

哈薩克盤羊種羣現狀

在2006-2007年的調查中,哈薩克盤羊在比以前看到過的地方要大得多的地區被觀察到,即使是在非常小的山丘上。在1990年代和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期間,可以在其分佈範圍的北部和中部觀察到哈薩克盤羊在其原棲息地恢復,總面積超過140,000平方公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