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哈爾濱清真寺

鎖定
哈爾濱清真寺是哈爾濱的清真古寺之一,該寺始建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原稱哈爾濱清真東寺,舊稱濱江清真寺。哈爾濱清真寺總面積為0.016平方公里,是東北最大的伊斯蘭清真寺廟。
哈爾濱清真寺主殿高13米,可容納500~600人,後窯殿有21.75米高的尖塔(俗稱望月樓),望月樓和每個穹頂的頂端都高聳着一彎新月,是依斯蘭風格建築,其中大殿面積為426平方米,為阿拉伯式建築風格。
中文名
哈爾濱清真寺
原    稱
哈爾濱清真東寺
始建於
1897年
總面積
0.016平方公里
風    格
阿拉伯式建築風格
位    置
哈爾濱市道外區

哈爾濱清真寺歷史沿革

哈爾濱清真寺初建

哈爾濱市清真寺原分東寺、西寺和女寺。該寺始建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原稱哈爾濱清真東寺,舊稱濱江清真寺,為民房五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着中東鐵路的建設,關內許多回族紛紛前往哈爾濱謀取生路,且大多集中在傅家店(現道外區),後由回族丁永全倡議,通過牛會,每頭牛成交後提2角錢,作為建寺公積金,共和香摺合永恆官帖毛錢3000帛,在南十二道街購買5間草房為清真寺,後聘請張二阿訇為第一任教長。此後清真寺不斷擴建,1931年後,白羽生阿訇繼任清真東寺教長,在馬松亭大阿訇的倡議和支持下,白羽生教長四處募集資金,興建了現哈爾濱清真寺禮拜殿。

哈爾濱清真寺修繕重建

1904年改建,1935年在眾多穆斯林朋友的倡議和捐助下再次擴建。
1958年,東寺與西寺、女寺合併,開放東寺,稱哈爾濱市清真寺。
1979年,由政府撥款修復了清真寺。

哈爾濱清真寺規模建制

哈爾濱清真寺 哈爾濱清真寺
哈爾濱市清真寺原分東寺、西寺和女寺。東寺建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原為5間民房,20世紀30年代重建,為阿拉伯式典型建築。阿拉伯式建築普遍採用券拱結構,貼彩色陶板或琉璃面磚做外裝飾。阿拉伯建築在中世紀就達到輝煌時期。
哈爾濱清真寺擴建改造工程是在清真寺南北兩側臨十二道街新建兩座附屋用房建設面積440平方米,並對清真寺主殿進行維修和裝飾,廣場建設是以清真寺為依託,建設佔地1.8公頃供市民休閒、教民集會活動的休閒綠化廣場,新增綠色3000餘平方米,配套設施建設是在廣場靠近育民街一側建設7500平方米的商服中心。 [1] 

哈爾濱清真寺建築特點

哈爾濱清真寺風格特點

哈爾濱清真寺 哈爾濱清真寺
哈爾濱清真寺的內裝修樸實,為適應做禮拜之用,多采用樑柱結構造成寬廣的室內空間,木柱少有方、圓形而多呈多面形,其中以八角柱居多。清真寺的窗户裝飾也獨具特色,無論是尖券窗還是長方形窗,面積都比較大,而且都朝向清真寺內院,窗户上佈滿花格用細細的欞條組成各種幾何紋樣。清真寺各部位裝飾的色彩多比較清麗。

哈爾濱清真寺主要建築

哈爾濱清真寺是東北最大的伊斯蘭清真寺廟,是全國1500座清真寺中唯一的一座阿拉伯式建築,主殿高13米,可容納500~600人,後窯殿有21.75米高的尖塔(俗稱望月樓),每逢齋月和開齋節前夕,可以從旋轉式階梯攀登上去仰望新月。尖塔上有電燈裝置的用有機玻璃裝飾的透明“月牙”,為開齋時間信號。
哈爾濱清真寺 哈爾濱清真寺
後窯殿有21.75米高的尖塔(俗稱望月樓),每逢齋月和開齋節前夕,可以從旋轉式階梯攀登上去仰望新月。尖塔上有電燈裝置的用有機玻璃裝飾的透明“月牙”,為開齋時間信號。 寺內有2個敏拜爾(象徵性的講壇)。中間弧形的圓門周圍鑲着若干紅綠黃色的電燈,裝飾着禮拜殿,並照耀着圓拱門的《古蘭經》金字經文。清真寺的配套設施和宣禮塔是按照伊斯蘭教的發源地麥加和沙特麥地那大寺的宣禮塔設計而成。塔高50米,塔分五層,各有走台。
望月樓和每個穹頂的頂端都高聳着一彎新月,是依斯蘭風格建築,其中大殿面積為426平方米,為阿拉伯式建築風格。每年清真寺都接待從巴拿馬蘇丹馬來西亞、土爾其及西亞地區待十幾個阿拉伯國家的300多穆斯林國際友人,接待國內穆斯林朋友每年多達10萬人,該寺作為省會的清真大寺是哈市廣大穆斯林的主要宗教活動場所,在開齋節、宰牲節、聖紀節三大節日,有2萬餘人在此舉行活動。1998年哈爾濱清真東寺被評為為全國百座模範清真寺之一。
寺內有2個敏拜爾(象徵性的講壇)。中間弧形的圓門周圍鑲着若干紅綠黃色的電燈,裝飾着禮拜殿,並照耀着圓拱門的《古蘭經》金字經文。?清真寺的配套設施和宣禮塔是按照伊斯蘭教的發源地麥加和沙特麥地那大寺的宣禮塔設計而成。塔高50米,塔分五層,各有走台。白天雙塔聳立雲霄,莊嚴神聖,夜晚在燈光的輝映下,燈與塔渾然一體,如同沙特的第二大寺麥地那聖寺一般。

哈爾濱清真寺地理交通

地 址:哈爾濱市道外區南十二至十三道街之間
開放時間:廣場全天對外開放,內部暫不對外開放。
交通指引:乘坐7、28、64、76、202路公交車在公交瑪克威站下車。 [2] 
清真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