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哈日

鎖定
哈日族原先是指盲目崇拜、複製日本流行文化的台灣青少年族羣,這羣人從生活、娛樂、思想上,大量地從日本文化中吸取養分。不論在台灣香港,還是在中國大陸,都有相當數量的哈日族。這個詞彙的推廣主要是起自哈日杏子的哈日族系列漫畫。
中文名
哈日
外文名
Japanophile
詞    源
哈字來自滿語
釋    義
指盲目崇拜、複製日本流行文化
主要原因
哈日杏子的哈日族系列漫畫

目錄

哈日詞源

哈字來自滿語。滿語裏管拍馬屁、獻媚叫做“hadaba”。在台灣話中,有渴望、希望的意思。現今哈日族已經成為一個通俗的用法,而哈日的範圍除了日本流行文化、服飾外,也包含了日本傳統文化,一般只要看到一個人對日本某些領域很著迷,就會被稱為「很哈日」。

哈日主要特點

台灣由於先前曾經是日本殖民地,所以日本文化本來就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戰後,雖然台灣曾經管制過日本電視劇、電影播放,但書籍、漫畫、卡通、電玩等,卻依舊源源不絕地影響台灣的青少年,後來日本電影、戲劇等全面開放之後,「哈日」變得更為容易。
日本文化對於台灣老一輩也有相當的吸引力,有人認為這是一種「錯置的鄉愁」。國民黨過去對於鶴佬文化有一定的限制,例如電視節目很少有真正的鶴佬連續劇,最多隻是鶴佬語發音、由外省人或外省化的鶴佬人所想像的鶴佬連續劇(只有語言模仿到,文化及生活卻與實際相差很多)。老一輩的台灣人卻能由日本連續劇找到更多相近的生活、文化經驗;使得老一輩的台灣人只能依賴日劇來解「鄉愁」。
粗淺的哈日族是以外表來哈日,會在西門町這個哈日大本營中大量購買日本最流行的服飾、配件、手機吊飾等等,讓自己看起來像日本人,同時也參考日本的時尚雜誌,學日本人化妝。哈日族在口語上,也大量複製日文常見語彙。
另一羣較為深刻的哈日族被稱為:知日派。他們的日文能力大多不錯,通常會從較嚴肅的領域來複制、內化日本文化與精神,例如定期去日本旅遊、喜歡「泡湯」(浸泡温泉)、閲讀日本書籍報紙期刊等,會主動去了解日本的政治、經濟議題。
美國也吹起日本風,不論日本的漫畫、動畫都很流行,而湯姆·克魯斯拍攝電影「末代武士」後,也被當成是美國的哈日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