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咳,漢語一級字 [8]  ,讀作咳(ké或hāi),本義指小兒笑。 [1-4]  [7] 
中文名
拼    音
hāi,ké
部    首
五    筆
kynw
倉    頡
ryvo
鄭    碼
jsz
注    音
ㄎㄜˊ,ㄏㄞˉ。
總筆畫
9
部外筆畫
6
四角碼
60082
統一碼
基本區 U+54B3 [6] 
筆順編號
251415334 [6] 
結    構
左右結構 [6] 
異體字
孩、欬、𠹛、𠺡 [6]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咳ké
⒈ 〔咳嗽〕呼吸器官受刺激而引起一種反射作用。把吸入的氣急急呼出,同時發聲,能清除呼吸道中的異物或痰,亦是某些病的症狀。 [7] 
其他字義
咳hāi
⒈ 嘆息:咳聲嘆氣。
⒉ 嘆詞,表示惋惜或後悔:又表示招呼人,提醒人注意:咳!我昨天沒去醫院。 [7] 
基本詞義
◎ 咳 hāi
〈嘆〉
(1) 啊 [hi]——用以表示各種感情(如歡欣、寬慰、遺憾或輕蔑等)。如:咳!我怎麼忘了?
(2) 哎呀,唉,嗚呼 [alas]——用以表示不幸、悲痛、惋惜或關切。如:咳!這真是意料不到的事
(3) 該死!糟了! [damn it]——用作輕微的詛咒。如:咳,我怎麼這麼糊塗!
(4) 表示感嘆 [what]。如:咳,提起話來就長啦;咳,真有這種怪事兒!
(5) 嗨 [hi]——用以表示問候或引起注意。如:咳,到這兒來!;咳咳(戲曲中起加強樂曲節奏的襯字) [7] 
詞性變化
◎ 咳 hāi
〈動〉
(1) 嘆息 [sigh]
黛玉只“咳”了一聲,眼中淚直流下來,回身便走。——《紅樓夢》
(2) 另見 hái;ké
常用詞組
咳聲嘆氣
基本詞義
◎ 咳 hái
〈動〉
(1) 小兒笑 [child laugh]
咳,小兒笑也。從口,亥聲。——《説文》
(2) 後泛指笑貌。如:咳咳(喜笑貌),咳笑(小兒笑);
(3) 通“閡”。阻隔 [obstruct]
頸尾咳於天地乎。——《晏子春秋》
詞性變化
◎ 咳 hái
〈名〉
(1) 通“孩”。小兒 [child]
曾不可以告咳嬰之貌。——《史記·扁鵲列傳》
(2) 又如:咳兒;咳咳(胎兒拳曲貌);咳嬰(指幼兒剛會笑尚需哺乳)
(3) 另見 hāi;ké
基本詞義
◎ 咳ké
〈動〉
(1) (形聲。從口,亥( hāi)聲,①( hāi)本義:小兒笑。《史記·扁鵲傳》:“曾不以告咳嬰之兒。”(咳嬰:剛會笑的嬰兒) ②咳嗽 [cough])
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宋· 蘇軾《石鐘山記》
(2) 又如:咳唾(咳嗽吐唾液);咳逆(咳嗽病的一種。因氣逆而作咳);咳珠吐玉(比喻措辭優美);咳血(咳嗽咯血)
(3) 另見 hāi;hái [7]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咳【醜集上】【口部】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6畫
〔古文〕孩《唐韻》戸來切《集韻》《正韻》何開切,音頦。《説文》小兒笑也。《史記·扁鵲傳》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注》咳嬰,言嬰兒初知笑者。
《禮·內則》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疏》謂以一手執子右手,一手承子之咳而名之。《集韻》或作㜾。
集韻》柯開切,音該。《史記·倉公傳》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術。《注》奇咳,言奇秘非常術也。《集解》奇音羈,咳音該。○按《前漢·藝文志》有五音奇胲用兵二十六卷,《淮南子·兵略訓》德奇賌之數,《廣韻》作奇侅,亦作奇賅。咳胲賌侅賅五字皆通。
與該同。《晏子·外篇》頸尾咳於天地,然而漻漻不知六翮之所在。
玉篇》苦代切,音慨。《禮·內則》不敢噦噫嚏咳。《釋文》咳,苦愛反。《莊子·漁父篇》幸聞咳唾之音。《前漢·宣元六王傳》大王誠賜咳唾。《正韻》謦欬,亦作咳。

説文解字

咳【卷二】【口部】
小兒笑也。從口亥聲。孩,古文咳從子。户來切

説文解字注

(咳)小兒也。內則雲。孩而名之。為作小兒而名之也。從口。亥聲。户來切。一部。
(孩)古文咳。從子。內則孟子皆作此字。按亥部有古文亥。則右當作古文亥。而亦從?者、?亦古文也。於史趙之言知之。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梅縣腔] kak7 ket7 kat8 kem3 kak8 [海陸豐腔] hai2 kiet7 [客英字典] ket7 [台灣四縣腔] hai2 kiet7 [客語拼音字彙] ked5 [寶安腔] ket7 [陸豐腔] ket7
粵語:haai1 hoi4 kat1 koi3
潮州話:hai6 , hai1
贛語:krek5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