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和蔣夔寄茶

鎖定
《和蔣夔寄茶》是北宋蘇軾所作的一首詩。
作品名稱
和蔣夔寄茶
作品別名
過木櫪觀
作    者
蘇軾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東坡七集
文學體裁
七言詩

和蔣夔寄茶作品原文

我生百事常隨緣,四方水陸無不便。
扁舟渡江適吳越,三年飲食窮芳鮮。
金齏玉膾飯炊雪,海螯江柱初脱泉。
臨風飽食甘寢罷,一甌花乳浮輕圓。
自従舍舟入東武,沃野便到桑麻川。
剪毛胡羊大如馬,誰記鹿角腥盤筵。
廚中蒸粟埋飯甕,大杓更取酸生涎。
柘羅銅碾棄不用,脂麻白土須盆研。
故人猶作舊眼看,謂我好尚如當年。
沙溪北苑強分別,水腳一線爭誰先。
清詩兩幅寄千里,紫金百餅費萬錢。
吟哦烹噍兩奇絕,只恐偷乞煩封纏。
老妻稚子不知愛,一半已入姜鹽煎。
人生所遇無不可,南北嗜好知誰賢。
死生禍福久不擇,更論甘苦爭蚩妍。
知君窮旅不自釋,因詩寄謝聊相鐫 [1] 

和蔣夔寄茶詩歌註釋

(1)蔣夔:人名,字子隆,南宋兵部侍郎、直學士,陝西安撫使、京兆尹
(2)百事:泛指人生中所有的事情。
(3)水陸:水路與陸路。
(4)扁舟:小船。
(5)吳越:地名,吳郡,今浙江境內。
(6)芳鮮:味美新鮮。
(7)金齏:讀音[jīn jī],謂精美的食物。美食。
(8)玉膾:讀音[yù kuài],借指東南佳味。
(10)海螯:指海蟹。
(11)飽食:吃得飽,充分滿足了需要量。
(12)甘寢:靜卧;安睡。
(13)一甌:讀音[ōu],一杯,一碗。
(14)花乳:煎茶時水面浮起的泡沫。俗名“水花”。
(15)輕圓:形容聲音和諧。
(16)東武:地名,西漢初年置縣,始稱東武,隋代改稱諸城,宋、金、元屬密州。
(17)沃野:大片的沃土,肥沃的田野。
(18)桑麻川:種滿桑麻的田野。 [1] 

和蔣夔寄茶內容簡介

我的一生事事都隨緣;遍佈全國各地,不管是乘船還是坐車徒步,沒有什麼不方便的。乘着小船渡過吳越;三年的富足生活讓我嚐盡了天下美食。 [1] 

和蔣夔寄茶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八年(公元1075)的一天,密州(治所在今山東諸城)知州蘇軾收到友人蔣夔寄來的一盒新茶。茶香清逸,沁人心脾,更引人遐思。那時,蘇軾離開杭州通判之任還不到一年。他隨即寫下一首題為《和蔣夔寄茶》的長詩,以對比的手法凸顯了杭、密兩地生活的巨大反差,運用莊子齊物思想,平衡心態,護衞心靈,保持對生活的信念和樂觀的態度。
蘇軾的樂觀與豁達領世人所敬佩。的確,人生無常,時使物然,何必過於執着,人要豁達一些,生活帶給你什麼你就享受什麼,從一切事物上都可以得到樂趣,不要自己禁錮了自己的心。 [3] 

和蔣夔寄茶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描寫泡茶的詩句,蘇軾和蔣夔寄茶古詩全文語帶詼諧,如敍家常,娓娓道來,儘管通篇貫穿着隨緣自適的佛老思想,對江南的深情懷念卻仍是無法遏止地畢現於筆端。
“扁舟渡江適吳越……一甌花乳浮輕圓”。吃着潔白晶瑩的米飯,嘗着各色各樣剛剛出水的河鮮海味,在酒足飯飽、午醉初醒的時刻品一盅清茶,這位十足的美食家常常充滿了陶然自得的滿足感。而最令他難忘的則是吳郡名菜鱸魚膾。
“自從舍舟入東武……大杓更取酸生涎”。當時的密州,是一個遠離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窮鄉僻壤。莽莽荒原上顛簸勞頓的車馬,替代了江南水鄉安逸的舟船;僅蔽風雨的簡樸民宅,替代了雕樑畫棟舒適的屋宇;一望平川單調的桑麻之野,替代瞭如詩如畫醉人的江山美景。而更為叫人難以適應的,則是飲食的粗陋和單調。
荒瘠寒冷的大地,物產本來就不夠豐富,再加上連年蝗旱,莊稼、菜蔬無不歉收,因而食物奇缺。早已習慣了鮮食美味的蘇軾,如今卻不得不學着像本地人一樣吃粟米飯,飲酸醬,有時也把肉塊埋在飯下蒸煮,做成所謂“飯甕”,這大概可算是密州的一道“美食”吧。
“柘羅銅碾棄不用……一半已入姜鹽煎”。那些精緻的茶具如今早已廢棄,那些優雅的情趣如今早已忘記,友人破費萬錢、千里相贈的茶中極品竟好似明珠投暗。
沙溪:溪名。宋時沙溪為外焙。沙溪源發黃梔峯下冷水寺,經今建甌市小橋鎮的下歷、上屯,出東溪南岸的今東峯鎮的東溪口,匯入東溪。這條河流至今仍稱為“沙溪”。 [1] 

和蔣夔寄茶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