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錫瑞

鎖定
周錫瑞(英文名為Joseph W. Esherick),生於1942年。美國人。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教授。師從於費正清列文森魏斐德。1966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是當今美國的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中最有成就的學者之一,他的《義和團運動的起源》一書於1987年出版後,立即博得了國際學術界的重視。先後獲得美國的中國學研究的兩個最高獎——費正清獎和列文森獎——以及加州大學伯克萊獎。
中文名
周錫瑞
外文名
Joseph W. Esherick
國    籍
美國
出生日期
1942年
主要成就
獲費正清獎和列文森獎
代表作品
《義和團運動的起源》
職    稱
教授
性    別

周錫瑞人物簡介

周錫瑞(章靜繪)知名漢學家周錫瑞(Joseph W. Esherick)先生畢生從事中國近代社會史的研究,尤其關注社會運動史,著有《中國的改良與革命:辛亥革命在兩湖》《義和團運動的起源》《葉:百年動盪中的一箇中國家庭》等,其中《義和團運動的起源》曾榮獲美國曆史學會的費正清獎及亞洲研究協會的列文森獎。此外,他還致力於研究中國革命在陝甘寧地區的起源,著作Accidental Holy Land(《意外的聖地:陝甘革命的起源》)於近期出版。2021年10月18日,周錫瑞獲得“第六屆世界中國學貢獻獎”。 [3] 

周錫瑞研究課題

周錫瑞 周錫瑞
周錫瑞的主要研究課題是辛亥革命與義和團運動,長期關心的是農村社會和民眾運動,而且對於中國革命有着持續關注。相關的著作有:《現代中國:一部革命的歷史》、《中國的改良與革命:辛亥革命在兩湖》、《中國地方精神與主導形式》等。90年代,他通過他的一些研究生開始注意到中國近代城市史和城市文化這個問題,並且主編了《中國城市的重塑》。他説他對中國城市史的瞭解,多半是從那些學生或者其他海外學者(如王笛教授,盧漢超教授)得到的。

周錫瑞學術觀點

周錫瑞很重視經濟研究對理解歷史的重要性。對他的訪談以及山大教授孔令仁在書中提到過這個問題。另外,韓書瑞也説她和周錫瑞在研究王倫起義的時候側重點不同,她是側重宗教,而周是側重社會經濟。其實,這從他的著作中最能看出來。

周錫瑞範式批判

周錫瑞 周錫瑞
認為沒有絕對的“中國中心觀”或“歐洲中心觀”,“衝擊反應”模式和“中國中心觀”是走了兩個極端。要放在全球化、大視野的研究中,無論是內部的變化還是外部的因素都是十分重要的,這一點他和他的老師之一魏斐德看法相同。同時,周對現代化論也是持批評態度的,他説立場有兩個,一個是時代原因,就是從革命的視角研究。一個是學術角度,就是中國的歷史是很複雜的,研究應該建立在具體調查分析之上而不是先立一個現代化的概念。而且,周還批評後現代主義。何偉亞事件就能很好體現這點。何偉亞事件相信大家也都有所耳聞,具體過程就不説了。這個列文森獎的授予無疑是對何偉亞所提倡的後現代寫作方式的一次重要肯定,由於這一獎項所具有的廣泛影響力,它的頒發多少有着暗示研究範式轉換的風向標意義。這是周錫瑞大動干戈的原因。他從史料、翻譯等細微之處入手,集中批判後現代主義的治學方式,比如想象的東西太多,理論的東西太多,似乎在史料用功上有所倒退。這次事件也可以從側面體現周錫瑞的治學作風。

周錫瑞個人性情

周錫瑞 周錫瑞
從很多文章和訪談中可以看出來,周錫瑞是個性情直率的學者,面對和自己相左的觀點,總是擺出證據反駁,曾經掀起的許多論戰足以證明這點。這些性情也影響了他的教學,據説他的討論課很熱鬧,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術交流和貫通以及視野的開闊。周錫瑞對於中國文化及其近代命運抱有深切的同情,對中國文明的現代出路傾注了很多感情,對於中國近代以來不懈追求的現代化目標表示理解與敬意。另外,對中國晚清以來挫折的發展歷程也有精妙的見解,這點可以見他的相關文章。

周錫瑞獲獎記錄

2021年10月18日,獲得第六屆世界中國學貢獻獎 [1] 

周錫瑞人才培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