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樹夏

鎖定
周樹夏(1922-2007.07.11)
我國著名的口腔醫學教育家,口腔頜面外科專家,我國軍隊口腔頷面外科醫學開拓者。浙江諸暨牌頭鎮溪北村人。1923年6月23日出生,童年時期因為戰爭原因一家從諸暨縣流落到湖南省衡陽生活,周教授中學就讀於衡陽的湘西國立第八中學,畢業後考上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醫學院口腔醫學專業,1946年畢業於中央大學醫學院牙醫專科,後留校任教於牙本科專業。建國後,歷任第四軍醫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口腔頜面外科學教研室主任,總後勤部衞生部醫學科技委員會委員。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擅長口腔頜面大面積創傷的臨牀治療。1978年建立頜面部洞穿性組織缺損的快速修復方法。1979年採用胸三角皮瓣修復戰傷性全下唇及顏部缺損,用摺疊的全頜皮瓣,通過吻合斷端篾這構成雙蒂血供,以修復面頰部洞穿性缺損,均獲成功。編有《臨牀口腔學》、《頜面頸部創傷學》等。 [1] 
中文名
周樹夏
出生日期
1923年6月23日
籍    貫
湖南省衡陽
畢業於
中央大學醫學院

周樹夏人物履歷

周樹夏 周樹夏
周樹夏在抗美援朝時期二次受命赴朝鮮戰場,擔任我軍的後勤醫療工作服務隊副隊長,為傷員治病護理工作。1954年到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進修整形外科專業知識,1956年再次到北京醫科大學參加由蘇聯專家舉辦的頷面外科培訓班學習。1971年1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91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待遇。從1946年畢業後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第五軍醫大學,之後調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工作,一直到2007年。先後任講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教授,主任醫師,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頷面外科學教研室主任,學校專家組成員,特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少將軍銜。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衞生部醫學科技委員會委員,中華口腔醫學會顧問,口腔頷面外科專業委員會顧問,口腔頷面創傷學組顧問,口腔種植學組顧問,全國頭頸腫瘤外科學會常委,《軍醫大學學報》主編,《實用口腔醫學》雜誌主編等職。在長達60年的教育生涯中,長期致力於口腔頷面外科臨牀,教育和科研工作,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精湛的操作技能及高深的學術造詣,廣受同行,病人和學生等的愛戴尊敬。1998年被陝西省學位委員會陝西省教育委員會評為優秀博士指導教師稱號,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授予優秀科技人才建設伯樂獎稱號。2000年獲總後勤部科學技術一代名師稱號,2006年榮獲中國口腔頷面外科醫學領域最高獎項--華佗獎榮譽稱號。其中由周樹夏教授領銜指導的醫學研究成果“頷面部高速投射物損傷的系列實驗研究”榮獲1995年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於第二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另一項研究成果“頷面部創傷基礎與臨牀救治研究”在2003年獲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200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周樹夏著作

在長期工作中主編了《口腔頷面損傷治療學》《頷面頸部創傷學》《臨牀口腔學》《手術學全卷--口腔頷面外科手術卷》等作品。
2007年7月11日在西安市去世。

周樹夏高級工程師

周樹夏 1959年畢業於江蘇省泰興中學,研究員,高級工程師,中國兵器工業第二○六研究所設計師。曾參與研製我國早期晶體雷達及新一代火控雷達系統。1976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8年獲科技進步特等獎,198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