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建華

(原蘭州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少將)

鎖定
周建華,1928年9月出生於山東省榮成市。抗日戰爭時期,周建華積極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194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1950年隨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85年周建華任蘭州軍區後勤部副部長,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中文名
周建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8年9月
逝世日期
1996年7月
職    務
原蘭州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少將軍銜
出生地
山東省榮成市
周建華(1928年9月—1996年7月),男,漢族,1928年9月出生於山東省榮成市泊於鎮崮山村。抗日戰爭時期,周建華積極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經常以學生身份作掩護,為共產黨的地下聯絡站遞送信件。1944年9月,參加榮成縣第14區青年救國會和青年抗日先鋒隊,任村文教委員兼文化教員。1945年入伍,8月參加解放威海的攻堅戰鬥。194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時期,周建華曾任膠東軍區交通學校學員、旅大警校(戰車學校)學員、東北炮兵後勤部衞生部書記、東北炮兵衞生學校區隊長、東北炮兵野戰醫院一所政治幹事、東北炮兵後勤部政治處保衞幹事、炮兵後勤部修械營二連政治指導員、第四野戰軍特種兵軍械處汽修廠修械二所政治指導員等職。1948年春夏參加了圍困長春的戰役,同年秋參加了遼瀋戰役,1949年春參加了平津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建華奉命由漢口北上哈爾濱,任風城大堡炮兵第二師供給部修炮連政治指導員。1950年隨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回國後,調中央軍委軍械部工作,歷任軍委軍械部彈藥處科員、秘書,總軍械部彈藥供應局助理員,武昌高級炮兵技術學校師軍械主任系學員。1956年周建華赴蘇聯學習。1964年後,他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軍械部工廠管理處副處長、彈藥處副處長、科技處副處長。他參與了我軍第一個彈藥裝配廠和彈藥裝配修理站的組建工作,為我軍的兵工廠重建恢復及全軍彈藥技術管理和提高彈藥保障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他多次率部冒着生命危險,圓滿完成了近萬噸廢舊彈藥的銷燬處理和日軍遺留的部分毒氣彈的掩埋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周建華受到林彪、“四人幫”的迫害。1969年2月被強行調離總後勤部機關,一家5口人被放逐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3師巴楚總場,後調任兵團食品一廠廠長。1971年黨組織為他平反,重新安排工作,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後勤供應裝備部副部長。1975年兵團撤銷,他被調任新疆軍區後勤部裝備部副部長。1981年,周建華任烏魯木齊軍區後勤部軍械部部長,1983年任烏魯木齊軍區後勤部副部長。1985年烏魯木齊軍區與蘭州軍區合併後,周建華任蘭州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周建華在西北戰區工作期間,先後參與了原子彈實爆條件下的實兵學習及後勤保障的組織領導工作,赴老山前線參加完成了對越自衞反擊作戰的輪戰部隊陣地接防及部隊開進的組織領導等重大任務,積極參與組織了駐海拔4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區”的邊防連隊設施改造建設和邊防公路的建設工作。周建華主持撰寫了《論戈壁沙漠地區未來戰爭後勤保障的“三位一體”發展理論和西北周邊地區運輸保障淺談》、《歷史的回顧和現實的思考——論發展西北軍事經濟的手段》等論著。周建華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榮獲三級解放勳章和獨立功勳榮譽章。1990年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綠化委員會授予全軍綠化先進個人。1996年7月,周建華因病逝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