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家寨楚長城遺址

鎖定
周家寨古名金斗關,位於板山坪南3公里的華山上,楚長城遺址是一道近20公里的石城牆。它把6座崇峻的山峯連成一座山間石城,牆高4~6米,底部寬3米餘,頂寬2米左右。牆體全部為幹壘石,上部均有垛口,有些城段有了望孔,並有幾處甕城。石城內部依高山修築了一道內城牆,形成城內城,是周家寨的核心區。區內現存大量人居石牆基遺址和石桕、石碾、石壁刻等遺物。
中文名
周家寨楚長城遺址
牆    高
4~6米
全    長
20公里
地理位置
板山坪南3公里的華山上

周家寨楚長城遺址簡介

周家寨楚長城遺址結構特點

周家寨楚長城遺址 周家寨楚長城遺址
周家寨是這座石山城的總稱,其南部的三個高山之巔又擺佈着王家寨、盧家寨、華家寨3座衞星寨。3個大寨堡均有烽燧台,各有大小兩座寨門,加上週家寨城外廊牆4座城門,大小總計10座門。周家寨城外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口子門,東曰大軍門,西曰大青門,舊時有石拱形關門,扼守住通往內鄉的古道河口,隘口,並與主寨之間有連結牆,形成整體相連的軍事防禦構築。經中國長城學會專家對南召楚長城遺址的實地考察,周家寨被列為楚長城重點關城之一,長城學會專家題字“長城之父”、“祖賜楚城,無價之寶”,證實了它具有頗高歷史價值和文物旅遊價值。

周家寨楚長城遺址遺址位置

周家寨楚長城遺址 周家寨楚長城遺址
南召的古長城遺址主要位於板山坪鎮、喬端鎮馬市坪鄉等鄉鎮。
專家們在板山坪鎮考察了約幾十公里的周家寨等3個山寨的古長城遺址,在南召楚長城遺址喬端鎮野牛嶺考察了約1公里長的土長城遺址,在其他山寨附近考察了向外延伸的古長城遺址。通過考察,楚長城外的梯田 專家們認為:歷史上記載的楚長城就在這一區域。周家寨的古長城遺址長20多公里,佔地面積20平方公里,這麼大的規模決非短時間修成,也不是為了短期利用,只有統治者動用國家力量才能修建這麼大規模的長城,屬國家行為;在南召歷史上,只有楚國時才有修建長城的必要;在南召發現的古長城,山寨與山寨之間有聯繫,城牆佔據重要軍事通道,屬軍事防禦工程,正如歷史上記載的萬城,它印證了古書對楚長城的記載,可以楚長城中的軍營遺址 説楚萬城就是楚長城。因此,專家確認,在南召境內發現的古長城必是楚長城無疑。中國長城學會秘書長董耀會激動地對記者説:這次來南召考察後我非常激動和振奮,南召的古長城在中國長城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下一步這些遺址面臨着開發和保護。興奮之餘,董秘書長和副秘書長吉人分別揮筆寫下了長城之父、祖賜長城、無價之寶的題詞。

周家寨楚長城遺址發現過程

周家寨楚長城遺址 周家寨楚長城遺址
中國長城學會專家對河南省南召縣新發現的古長城遺址進行了全面考察後,確定河南南召縣與內鄉、魯山、方城三縣交界地帶山峯上的100多公里古長城遺址,應該是春秋時期的楚長城。楚長城遺址的發現填補了我國長城研究的空白。
南召縣的文物、地方誌工作者,沿古長城遺址進行了詳盡周密的考察,找到94處古長城遺址,其中較長地段尚存有數十公里相連的石砌城牆。南召縣楚長城遺址,多為石砌牆體,牆體底寬2-4米,牆高約4-6米,個別土質山樑之上有土築城牆。
楚國西周時立國於荊山,常與周王朝發生戰爭。周衰敗後,楚國才在長江、漢水一帶強大起來。春秋初期,楚國征服了周圍許多戎蠻小國和一些姬姓小國,但在齊桓公稱霸中原的時候,楚國尚不能公開與齊國抗衡,而齊國隨時可能率諸侯兵前來征伐,所以楚國在其北部修建了防禦齊國的長城,這是中國歷史上修建時間最早的長城。
南召縣的古長城遺址是楚長城有如下理由:楚長城歷史有記載,新發現的遺址又完全與歷史記載相吻合;歷史上,在南召縣只有春秋時的楚國才有修築如此大規模防禦工程的需要。春秋之後該地區僅東晉時小有戰火,南宋時有小規模、短時間的抗金活動,明末農民起義軍做過短暫停留。這些軍事活動不可能修建規模如此之大的長城;從南召縣古長城遺存可以看出,其作為防禦工程,修建者絕對是出於戰略考慮,而非戰役性目的。楚長城線路之長,工程量之大,肯定不是短時間完成的,更不可能是家族和地區的力量所能為之的;長城遺址完全是用於軍事防禦目的,整體相連的構築。僅從現在考察到的遺址來看,在延綿續接的16條山嶺上,能行人及車馬的43處隘口,均有長城遺址。在8條古道上更是多層設關。
楚長城部分遺址之所以能較好地保存下來,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得利於長城建築於險山之上,沒有人為拆除破壞的條件。二是長城多為石砌,十分堅固,自然損壞不重。三是清朝及民國初期,當地民眾為防匪患修復利用了這些古長城。 [1] 

周家寨楚長城遺址歷史地位

周家寨楚長城遺址
周家寨楚長城遺址(19張)
(新華網2001-08-15:南召楚長城可望躋身世界文化遺產)據《南陽日報》報道:《揚子晚報》一則消息———《南召縣發現楚長城》,引起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理工大學專家的極大關注。8月7日至9日,該大學專家考察組到南召楚長城線帶進行了考察。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理工大學工程兵學院派出的這個考察組一行5人,主要專家是從事防護工程地下建築學研究的教授和博士。考察組專家陳保建、湯樺、奚江琳等,在南召縣楚長城研究會負責同志的陪同下,考察了周家寨楚長城遺址。
專家認為,一、南召縣以周家寨為主的石城山寨是楚長城肯定無疑,沒有什麼可再爭論了。他們學院是專門搞軍隊防護工程建築學研究的,幾個老院長是搞地域工程研究的國家院士,是全國最具權威性的專家。他們對南陽的楚長城早有論證。二、唐以前的地面建築現存不多了,春秋時期的地面建築只剩楚長城和齊長城,齊長城比楚長城晚,楚長城就是最早的長城。三、周家寨長城規模這麼大,城牆這麼規整,防禦體系這麼規範,是楚長城的標本,的確具有保護、研究和開發的價值。如果為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應該是有把握的。四、周家寨長城不僅規模大,自然景觀也很漂亮。如果開發,感興趣的人會很多,它會成為世界性的旅遊景點。 [2] 

周家寨楚長城遺址相關史料

南召在春秋時代處於楚國的最北部,為防禦北部秦、晉、魏、韓、齊等國的侵略,楚國修築長城作為邊防線。此外,在南召西北喬端鎮野牛嶺上還存有“楚界”碑,在雲陽鎮也遺存有“楚王行宮”。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楚長城的西頭從湖北的竹山縣,跨漢水輾轉到河南的鄧縣(鄧州),往北經內鄉縣,再向東北經魯山縣、葉縣,往南跨過沙河直達泌陽縣,總長將近500千米。南召楚長城帶狀分佈的古石城就處在“經內鄉縣,再向東北魯山縣”的楚長城分佈線上。楚長城最初是由“方城”發展而成的,先是建有一座座列城,然後將城與城之間邊牆、關口等相聯結,即為長城。南召楚長城的百餘座列城大部分保存完好,加之其大都位居崇山峻嶺,雄踞古道河口,因此既可欣賞長城的壯美,又可觀賞山、石、林、水等自然景觀的奇絕,人文與自然景觀相映生輝,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

周家寨楚長城遺址最新動態

2016年6月,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遠方的家·長城內外》欄目攝製組走進南召縣,進行取景拍攝工作,主要拍攝南召楚長城遺址沿線區域內的代表性自然風光以及民族風俗、特色美食等,預計該節目拍攝完成後將在中央電視台四套黃金時段播出。
2000年以來,河南省南召縣組織科技工作者對縣內盡人皆知而又不知其因的周家寨進行了三次認真考察,認定她是一處規模宏大、保存完好、價值頗高的戰國時期楚長城遺址,為研究我國長城之父――楚長城的規模、走向、造形和作用等填補了空白,提供了實物依據。2015年2月,國家文物局根據《長城保護條例》,委託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長城資源調查工作項目組,對南召縣有關楚長城材料進行審查,並對相關遺址進行了現場調查和專業審核,認定南召縣為長城遺址縣。
據悉,《遠方的家》攝製組一行將以南召楚長城遺址為切入點,多方位對南召進行拍攝,通過央視記者見聞、親身體驗及傾聽當地人的講述,多角度、多側面展示南召的自然風光、人文風情和動人故事。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