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告至

鎖定
告至,拼音gào zhì,漢語詞語,古代帝王封禪或出巡時在外所行的祭祀之禮;古代天子、諸侯外出返回時,祭告祖廟並與羣臣一起飲酒的禮儀,又稱“飲至”。
中文名
告至
拼    音
gào zhì
注    音
ㄍㄠˋ ㄓㄧˋ
解    釋
古代帝王在外所行的祭祀之禮

目錄

告至解釋

1、古代帝王封禪或出巡時在外所行的祭祀之禮。
2、古代天子、諸侯外出返回時,祭告祖廟並與羣臣一起飲酒的禮儀。又稱“飲至”。 [1] 

告至出處

《書·舜典》:歳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孔傳:班瑞之明月,乃順春東巡岱宗……燔柴祭天告至。
新唐書·禮樂志四》:又為告至壇,方八十一尺,高三尺,四出陛,以燔柴告至,望秩羣神。
《宋史·禮志十七》:巡幸之制,唐《開元禮》有告至、肆覲、考制度之儀。
左傳·桓公二年》:凡公行,告於宗廟,反行飲至。唐孔穎達疏:孝子之事親也,出必告,反必面,事死如事生,故出必告廟,反必告至……行言告廟,反言飲至,以見至有飲,而行無飲也。
參見“告廟”、“飲至”。
參考資料
  • 1.    告至  .在線新華字典[引用日期2019-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