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呆若木雞

(漢語成語)

鎖定
呆若木雞,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莊子·達生》。 [1] 
這則成語原意指呆得像木頭雕成的雞一樣,形容一個人有些痴傻發愣的樣子,或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其本身結構為偏正式,原為褒義詞,後用作貶義詞,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狀語補語 [1]  [5] 
中文名
呆若木雞
拼    音
dāi ruò mù jī
近義詞
瞠目結舌目瞪口呆呆頭呆腦
反義詞
大智若愚矯若遊龍神色自若
出    處
《莊子·達生》
注    音
ㄉㄞ ㄖㄨㄛˋ ㄇㄨˋ ㄐㄧ
語法功能
作謂語、狀語、補語

呆若木雞成語出處

《莊子·達生》:“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1] 
後人據此提煉出“呆若木雞”這則成語。 [1] 

呆若木雞成語典故

周宣王姬靜是個好大喜功的君主,曾經多次出兵去攻打北方的少數民族。公元前789年,他又率領軍隊在千畝同姜戎發生激戰,結果吃了敗仗,損失慘重。為了擴充兵力,他下令在太原地區調查百姓的户數,準備徵再戰。大臣仲山甫極力勸諫他根本聽不進去。
周宣王有一種特殊的愛好,就是喜歡看鬥雞。他讓太監們養了不少精壯矯健的公雞,退朝以後經常到後宮的平台上看鬥雞取樂。時間一久,他發現無論哪一隻勇猛善斗的雞都沒有常勝不敗的,因而心裏總感到不滿足。後來宣王聽説齊國有個叫紀渻子的人,是一位馴雞能手,就派人把他請到鎬京(西周都城),要他儘快訓練出一隻常勝不敗的鬥雞來。
紀渻子從雞羣中挑只金爪彩羽的高冠雞。在關進屋子馴雞以前,他請周宣王不要隨便讓人去幹擾他。
十天以後,性急的周宣王等不及了,叫人去問紀渻子:“雞可以鬥了嗎?”紀渻子説:“不行,它還非常驕傲恃氣。”
又過了十天,宣王再叫人去問。紀渻子説:“不行,它聽到聲音或看到什麼影像,還會敏捷地作出反應。”
又過了十天,宣王實在等得不耐煩了,就把紀渻子召來親自問他。紀渻子仍然説:“不行,這雞還會怒視而盛氣。”宣王感到有點疑惑不解,説:“怒視而盛氣,不正是勇猛善斗的表現嗎?”紀渻子笑了笑説:“陛下過去養的那些勇猛善斗的雞,有哪一隻是常勝不敗的呢?”
又過了十天,紀渻子主動跑來對宣王説:“差不多了,現在這隻雞聽到其他雞的叫聲,已經毫無反應,精神處於高度凝寂的狀態,看上去就像木雞一樣。別的雞見了,沒有一隻敢跟它交鋒,只好回頭跑掉。這隻鬥雞已經天下無敵了。”周宣王聽了他的話,非常高興。 [2-3] 

呆若木雞成語寓意

“呆若木雞”這則寓言故事中貌似木頭的鬥雞根本不必出擊,就令其他的鬥雞望風而逃,主要是用來闡明“相反的兩極在某種高度便相互接近轉化”的道理,這也正是莊子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辯證思維。呆若木雞,原是把精神全部收斂,後來演化為因恐懼或驚嚇而發愣,成為貶義詞。 [4-5] 

呆若木雞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呆若木雞”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謂語、狀語、補語。本意為褒義,比喻看似呆卻有很強的戰鬥力;現多用於貶義,形容因恐懼或驚訝而發呆的神態。 [1]  [4-5] 
運用示例
現代·曲波林海雪原》二八:“匪首侯殿坤,在得知這個噩耗之後,特別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網後,當即呆若木雞。” [1] 
現代·陳世旭小鎮上的將軍》:“人們第一眼看見將軍的時候,都吃驚得呆若木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