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靜

(復旦大學教授)

鎖定
呂 靜,性別,女,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蘇武進。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 [1]  ,博士生導師,東京大學博士(文學)。
中文名
呂靜
籍    貫
江蘇省常州武進
出生地
上海
職    稱
教授
性    別
學    歷
博士研究生

呂靜人物經歷

復旦大學歷史系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畢業,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亞洲文化研究博士課程畢業,獲同大學博士(文學)學位。2005年回國入職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2011年起任教授至今。
現兼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員、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協力研究員、日本法政大學大學院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外國人研究員、日本法政大學史學科客座研究員、日本東北學院大學客座教授,台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訪問學者,等。
目前擔任上海市僑史學會副主席、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教育部學位中心評審專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通訊鑑定專家,中華日本學會理事、上海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漆藝專業委員會副主席等。

呂靜研究方向

專攻先秦秦漢史、東亞歷史社會和文化遺產學。潛心於先秦、秦漢及唐出土資料研究,特別專注於甲骨、青銅、簡牘、漆器、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民俗學)以及中日曆史學術文化交流的研究。

呂靜主要貢獻

呂靜參與研究項目

曾獲日本國文部(科學省)國費獎學金,日本創價大學日中友好學術研究資助計劃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國家文物局、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新聞出版局等十數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
獲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資助、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藝術類項目《日本所藏中國古代漆器的調查與研究》、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中國古代實物文字史料及其歷史背景的研究》、國家文物局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科學和技術研究課題《復旦大學所藏甲骨文字整理與研究》、上海市教委科創重點項目《戰國秦漢社會漢字使用擴大化研究》、上海市教委課題項目《甲骨文歷史文化價值的弘揚與傳播》等。長期作為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班成員展開《中國古代出土資料及其背景》研究,參與日本學術振興會研究費助成基礎研究《新出土史料所見古代東亞世界之諸相——漢字文化圈中的地域性》、愛媛大學“資料學”研究等海外簡帛學研究項目。

呂靜開設課程

復旦大學開設本科生專業必修課《非物質文化遺產導論》、《專業論文寫作》(合上),專業選修課《中國漆器史》,復旦通識課程《古代物質文化與文明 讀懂青銅器的功用與美》,全日語課程《古代中國文明》。
碩士研究生課程《簡帛學研究》、《漆器研究》、《青銅器研究》、《歷代盟書研究》、《出土資料研究》。
博士生課程《中國古代物質文明與社會》。
培養文化遺產學(文物學、非遺等)方向的碩博士研究生。
兼上海市文廣局文博系統萬人培訓講座專家,開設《國寶的故事》、《走進千文萬華的漆器世界》、《倉頡作書”神話傳説—兼談漢字崇拜的民俗文化》等講座。

呂靜出版論著

專著
呂靜:《春秋時期盟誓研究——神靈崇拜下的社會秩序再構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
編輯
呂靜主編:《史林揮麈——紀念方詩銘先生學術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月
譯著
呂靜譯:《中國古代的社會與國家》(譯自日本增淵龍夫《新版 中國古代の社會と國家》巖波書店199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9月
呂靜,葉睿雋譯:《北京山本照相館:日本攝影師和他鏡頭下的近代中國》(譯自日向康三郎《北京·山本照相館——西太后寫真と日本寫真師》,雄山閣2015年10月),上海書畫出版社2020年
主編
呂靜主編、葛亮編著:《復旦大學藏甲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年6月

呂靜學術論文

代表性論文:《中國古代文書副本之考察——兼論先秦社會漢字使用場的擴大》、《戰後日本史家的古代中國認識——經典重讀增淵龍夫<中國古代的社會與國家>》、《秦代における行政文書の管理に関する考察――裏耶秦牘の性格をめぐって――》、《漢晉時期における名謁・名刺についての考察》、《“銘者自銘”與“著之後世”——以西周中晚期非主流青銅器及銘文的考察為中心》、《戰國秦漢時期“倉頡作書”傳説研究》、《“非遺”傳承人保護政策的再思考》、《An Investigation of Personal Letters Found in the Liye (裏耶)Qin Strips》、《耳杯及其功用新考》等七十餘篇論文,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獎三等獎,論文被收錄在日本學術年鑑類《中國關係論説資料》,等 。
(1)呂靜:《中國古代漢字世界的擴大——以秦漢識字啓蒙教材的出現與識字普及的考察為中心》,《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2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2)呂靜:《燃放爆竹該“禁”,還是該“馳”》,《社會觀察》2007年03期
(3)呂靜:《中國古代の盟誓遺物に関する一考察》,【日】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第一五〇冊,平成十九年(2007年)3月
(4)呂靜:《于右任創編“標準草書千字文”與漢字文化傳統之發揚》,《首屆于右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7月
(5)《文字書寫習慣成因探討——以東西方古代文字書寫比較為中心》,《文化遺產研究集刊》第4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
(6)呂靜:《1900年以前中國境內簡帛出土之考察——以傳世文獻收集整理為中心》,【日】《中國出土資料研究》第13號,2009年3月
(7)呂靜:《試論韓國雁鴨池出土“策事”簡》,《韓國研究論叢》第21輯,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年11月,同韓文《한국 경주 안압지 출토 ‘책사(策事)’목간에 관한 시론》(試論韓國慶州雁鴨池出土‘策事’木簡)
동아시아문명총서(東亞文明叢書)03 ,
죽간·목간에 담긴 고대 동아시아竹簡·木簡所見的古代東亞,
성균관대학교 출판부成均館大學 出版部,
1판1쇄 발행 2011년 1월 10일(第一版第一次 發行 2011年1月10日)
(8)呂靜:《中國古代文書副本之考察——兼論先秦社會漢字使用場的擴大》,《史林》2010年第5期
(9)呂靜:《秦代における行政文書の管理に関する考察――裏耶秦牘の性格をめぐって――》,【日】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第一五八冊,平成二十二年(2010年)12月(10)呂靜:《試論煙花爆竹習俗的時代侷限——兼談走出傳統民俗揚棄之路的困境》,《新視野》,2010年第6期
(11)呂靜、王成偉:《關於秦代文書形態與運作流程的考察——以裏耶秦牘的分析為基礎》,《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8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
(12)呂靜:《戰後日本史家的古代中國認識——經典重讀增淵龍夫<中國古代的社會與國家>》,《史林》2011年第4期
(13)呂靜、程博麗:《漢晉時期における名謁・名刺についての考察》,【日】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第一六〇冊,平成二十三年(2011年)12月
(14)呂靜:《秦漢官僚體制下的基層文吏研究》,《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6期
(15)呂靜、陳銀昶:《文書を以って天下を御すーー裏耶秦簡から見た秦代の行政システムーー》、【日】《資料學の方法を探る》12,2012年
(16)王文彬、呂靜、陳銀昶:《古代中國簡牘加工工具的考察》,(台灣)《史物論壇》第16期,民國102(2013)年
(17)呂靜、劉沙:《戰國秦漢時期“倉頡作書”傳説研究——以傳世文獻和出土資料的討論為中心》,《史林揮麈——紀念方詩銘先生學術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月
(18)呂靜:《富有上海特色的小校場年畫》,《文匯報》“文匯月刊”2016年2月19日星期五
(19)呂靜:《簡論漢字王國的構築——從早期漢字的使用説開去》,《書與畫》2016年第七期,上海書畫出版社
(20)呂靜:《“銘者自銘”與“著之後世”——以西周中晚期非主流青銅器及銘文的考察為中心》,《出土文獻與法律史研究》第五輯,法律出版社2016年11月
(21)呂靜:《關於甲骨著錄的新課題——以復旦大學所藏甲骨的整理出版為中心》,【日】《資料學の方法を探る》(16)、愛媛大學「資料學」研究會、2017年3月
(22)呂靜、白晨:《秦簡に見える私的書信の考察――漢簡私信との比較ーー》,《簡牘が描く中國古代の政治と社會》,【日】汲古書院,2017年9月
(23)呂靜:《裏耶秦簡所見私人書信之考察》,《簡帛》第十五輯,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辦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1月
(24)呂靜、薄小鈞:《非遺傳承人保護政策的再思考》,《東南文化》2018年第6期
(25)呂靜、施宇莉:《中華漆器及漆工藝的域外傳播》,《廣州文博》第拾貳期(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文物博物館學會 編),文物出版社2018年12月
(26)呂靜:《耳杯及其功用新考》,《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第十四,輯,2018年11月
(27)呂靜:《一期一會 正倉院展——世界文化遺產保存的奇蹟》,《上海工藝美術》,2018年第4期
(28)Lü Jing:An Investigation of Personal Letters Found in the Liye (裏耶)Qin Strips ,Bamboo and Silk 2018.12
(29)《瞭解燦爛文明,從三件國寶開始——呂靜教授在“東方講壇·思想點亮未來”系列講座的演講》,《解放日報》“思想者連載”第811期,2020年3月24日星期二,第12版
(30)《尋箱問篋:正倉院裏的唐制漆盒》,《美成在久》2020年7月,總第36期
參考資料
  • 1.    呂 靜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2015-11-23[引用日期20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