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呂紹虞

鎖定
呂紹虞(1907--1979), 教授浙江新昌人。1929年畢業於大夏大學教育系。1933年畢業於武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曾任大夏大學圖書館主任兼講師、上海鴻英圖書館主任、中央圖書館編纂兼編目組主任。建國後,歷任武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武漢大學教授。
中文名
呂紹虞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新昌大明市藕岸村(今屬羽林街道)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1979年
別    名
呂型孝
性    別
職    稱
教授

呂紹虞人物生平

呂紹虞(1907~1979),原名呂型孝,大明市藕岸村(今屬羽林街道)人,我國著名圖書館學家、目錄學家。1929年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教育系,留校圖書館工作,1931至1933年間,進入湖北私立武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深造,畢業後返大夏大學任圖書館主任兼講師,繼任上海鴻英圖書館主任兼大夏大學講師、浙江英士大學圖書館主任各達4年,抗戰勝利後,任南京國立中央圖書館編纂兼編目組主任直至解放。解放後,被聘為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教授、目錄學教研組組長兼圖書館主任,1953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併入武漢大學,亦隨之調入武漢大學任圖書館學專修科、圖書館學系教授,兼目錄學教研室主任, 為當時武大圖書館學系僅有的四位教授之一,與徐家麟、黃元福、皮高品一起被譽為該系四台柱。直至1975年底退休。1978年被選為湖北省圖書館學會首屆理事,直至1979年辭世 [1] 

呂紹虞學術著作

其畢生從事圖書館工作和圖書館學、目錄學的教學與研究,平生著譯等身,著有《大學圖書館建築》、《圖書館學論叢》、《普通目錄學》、《中國目錄學史稿》《中文標題總錄》,合編《冊府元龜索引》。據由其手訂、查啓森整理的《編譯四十年(1932~1972)記》記載:40年中在全國各地34種雜誌、17種報紙上共發表了146篇論文,另編著和編譯出版了專業書籍39種,特別是譯介了大量外國圖書館學著作與論文,涉及圖書館建築、圖書採購、圖書編目、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學基本理論、圖書館史與學術研究中書目編制等諸多領域,極大地促進了外國圖書館學在我國的傳播,為發展我國圖書館學和目錄學貢獻甚巨。 [1] 
呂紹虞先生為人師表、治學嚴謹、教學認真、生活樸實,為人處世之好,堪稱君子風範。他既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又受外國文化影響,吸收中外古今各種思想流派、倫理道德的優點,努力修身自善,嚴格要求自已、謙虛謹慎、關心後學,誨人不倦,深得學生敬重。同時,於圖書館學教學與研究,經驗豐富,學術造詣頗深,1932年出版《中國教育書目彙編》,被何多源《中文工具書指南》推為“研究中國教育者工具書之一”, 1937年出版之《中文標題總錄》為我國最早主題詞表,所著《中國圖書館大事記》至今為海內外學者所引載。與于震寰合編《冊府元龜索引》收入吳小如、吳同賓合著《中國文史資料工具書舉要》。晚年致力於中國目錄學研究,先後著有《普通目錄學》和《中國目錄學史稿》,尤其是後者為其嘔心瀝血之作,自1963年開始撰寫,至“文化大革命”時中輟,按原計劃僅完成全書十分之七八,最後由其學生查啓森幫助完成,為《世界圖書》雜誌推為“呂先生的力作”,現已列入“武漢大學百年名典”,1986年由台灣丹青圖書有限公司出版。 [1] 

呂紹虞人物故居

故居位於新昌縣藕岸村後台門。
故居由正房及東西廂房組成,均為二層樓房,重檐結構。東西廂房南山牆之間砌圍牆。主體建築坐北朝南,然台門朝東開設,其位於東側廂南側頭間,設木質門框,清水做法,八字狀朝東敞開。頂部設花格天花,外施彎栓,飛椽出檐牛腿承託撩檐枋。
正房面闊七間,明間底層設廳堂,次間板制檻牆上原立花格扇檻窗六扇,下夾堂板凸雕廿四孝子圖案,近期被盜,無一扇倖存。二樓早期為香火堂。朝南立面明間施花格式門窗六扇。樑架穿鬥式,分心前後各施雙步外帶單步,七檁用五柱,然前檐柱作不落地處理立於前廊月梁之上。重檐廊步開敞式施單步。牛腿承托出檐,牛腿鏤雕“和合二仙”及“獅子、老虎、山羊”等動物形象。琴枋前陽雕“忠、孝、節、義”四字。
東西廂樓面闊各二間,上下重檐,檐口與正房檐口連接,均在同一水平上。其樓地面與正房樓地面貫通。二樓朝內天井方向設竹泥夾牆,各間居中均立兩扇花格門隔式窗。東西北三面牆體為空鬥磚砌,卵石基礎,西側廂南山牆施風火山牆六峯,東側廂南山牆僅前檐設馬蹄峯一檔。總體小瓦疊脊陰陽合瓦硬山頂。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