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高

(明朝將領)

鎖定
吳高(生卒年不詳),定遠(今屬安徽)人。江國公吳良之子,明初將領。 [9] 
洪武十四年(1381年),吳高之父死,吳離襲侯爵。屢次出山西、北平、河南練兵及從北征。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調任廣西,去征討土司趙南壽。“靖難之役”起,與楊文守遼東,多次出兵攻永平。後朱棣使用離間之計讓建文帝生疑,吳高被削爵並貶到廣西,獨自讓楊文鎮守遼東,後來就失敗了。 [9] 
永樂年間,朱棣召其守大同,吳高上言守衞邊疆需復東勝的策略。永樂八年(1410年),朱棣北征班師,吳高稱疾不朝,被彈劾,並廢為平民。 [9] 
明遠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定遠縣三和集石馬窪
主要成就
靖難之役關鍵將領
本    名
吳高
爵    位
江陰侯
官    職
神策衞試指揮使

吳高人物生平

吳高,明朝將領,吳良之子。早年在山西北平河南等地練兵,率部隊征討百夷,後因為獲罪而調任廣西,去征討土司趙宗壽。當時燕王朱棣起兵,吳高鎮守遼東,與楊文數次進攻永平。朱棣説“吳高雖然膽小,但是做事基本縝密。楊文則有勇無謀,除掉吳高,楊文就無能為力了。”於是採用離間計,製作兩封信,其中盛讚吳高、貶低楊文,並故意調換信函送去。建文帝知道後生疑,把吳高削爵並貶到廣西,獨自讓楊文鎮守遼東,後來就失敗了。永樂年間,其再次被啓用鎮守大同,上言守衞邊疆需復東勝的策略。永樂八年,朱棣北征回師,吳高稱病不朝,被彈劾並廢為平民。
洪熙元年,明仁宗看到他的名字,説道:“這個人過去經常對我無禮,貶去海南吧。”當時吳高已死,其家人被迫遷徙,遇到大赦得釋。

吳高親屬成員

父親:吳良,神策衞試指揮使、江陰侯,追封江國公吳良。
兒子:吳昇

吳高史料記載

吳高,字明遠,神策衞試指揮使,江國公吳良之子,定遠三和集人也。其先曰延陵季子,江南巨族。
洪武十七年,吳高服闋。太祖命江陰侯吳良之子吳高、靖海侯吳禎之子吳忠俱襲父爵,聖諭説:“昔年,爾父兄弟為朕百戰,以取天下,功在國家,朕弗能忘。故封爵之報,及於子孫。爾當思前人立功不易,各立乃志,毋驕毋怠,以延福慶” [1] 
吳高嗣侯,屢出山西、北平、河南練兵,從北征,帥蕃軍討百夷。洪武二十一年,江陰侯吳高帥迤北降人南征。女直千户孛羅哥等叛於沅江,初江陰侯吳高率所部故元蕃軍,往徵百夷至是。行至沅江,孛羅哥與百户粉紅等謀叛。事覺,高召其黨至驛擒之。高擒百户粉紅。孛羅哥聞之,即馳馬渡江,殺不從己者。趨晃州驛,掠驛馬,走思州。由思州出荊、樊,道渭河,欲遁歸大漠。 [2]  明年正月,何福與都督聶緯追擊,及諸鄜、延,盡殲之。移兵討平都勻蠻,俘斬萬計。二十八年,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以事獲罪,調廣西,從徵土司趙宗壽,建功自贖。
建文初,有告湘王朱柏反者,帝遣使即訊。朱柏不懼,無以自明,闔宮焚死 [3]  。湘王妃吳氏,靖海侯吳禎之女,以朱允炆削藩行,朱柏闔宮自焚,吳高之妹亦葬火海。建文帝謂吳高不信。燕師起,吳高守遼東,與楊文數出師攻打永平。燕師至,吳高走,燕師走,吳高復至。吳高皆間道襲燕師,燕王甚忌吳高。吳高數襲永平,以制燕師,爭明師眾北征。壬辰,建文帝尋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並進。九月戊辰,吳高、耿瓛、楊文帥遼東兵,圍永平。戊寅,李景隆合兵五十萬,進營河間。九月十九,燕王以姚廣孝協助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親率大軍援永平。江陰侯吳高及都督耿獻等率遼東之兵圍攻永平。燕王語諸將曰:“景隆色厲而中餒,聞我在必不敢遽來,不若往援永平以致其師。吳高怯不任戰,我至必走,然後還擊景隆。堅城在前,大軍在後,必成擒矣。” [4]  壬辰,吳高等聞燕王至。吳高自知不敵,倉卒盡棄輜重走山海。燕王遣輕騎追之,斬首數千級,俘降亦數千人,盡散遣之。吳高退保山海關。
吳高忠心,雖性怯而心思縝密。吳高之策使燕陷北平。燕王謀去吳高,曰:“遼東雖隔山海,而數擾永平,當思所以靖之。吳高雖怯,而行事差密。楊文粗而無謀。去吳高,則楊文不足慮矣。” [5]  乃遺二人書,盛譽吳高,極詆楊文,故易其函授之。遂遣人齎書諭二人。與楊文書則盛毀辱之,與吳高書則盛稱譽之。而故易其函,若誤置者。於是二人皆以聞於朝。建文帝果疑吳高,削爵徙廣西,獨楊文守遼東,由是兵無紀律,人懷疑貳,不敢數出矣,竟敗。
永樂元年,帝惜吳高之才,復召高鎮守大同。永樂二年(1404),韃靼知院馬剌沙屬民裏不花到京納款請朝,帝許之。遂命民裏不花等往,導馬剌沙入境。令高遣兵納之,且令約束所遣將士毋有侵擾 [6]  ,高從之。永樂七年(1409),成祖朱棣敕鎮守大同江陰侯吳高,上言備邊方略:“聞塞外有徑道,自甘肅七晝夜可達北京,即遣人踏至寧夏,又自大同踏至北京。果自幾程,果若近便,今後驛使只於此路往來”。吳高為封疆大吏,貢道皆由大同入居庸。八年,帝首徵漠北,吳高選練山西及晉王府護衞步騎萬五千人隨徵,斬獲甚眾,班師。
永樂十二年,十月,江陰侯吳高以罪免。初吳高領兵守大同,多行不法。及上北征班師至興和,高稱疾不朝。被召回京,縱家人給驛,及私役有司車牛。又擅以守邊官軍千百户鎮撫張玉等百二十餘人隨行,所過騷擾,為御史成務等所劾,遂免為民 [7]  。吳高因奸人進言削奪侯爵,遂無心士路,辭官迴歸故里定遠縣三和集。營宮室,建祖廟,杜門謝客,同妹婿齊王朱榑於定遠縣三和集修建江國公吳良衣冠冢,寫家訓一十二條,名曰傳家錄,錄成絕筆,後七日歸真,無一語及朝廷者,後廢為庶人,奪券。
洪熙元年,帝見吳高名,曰:“吳高往年多行無禮,其謫戍海南。”吳高已死,徙其家。宣德十年正月,宣宗崩。壬午,英宗即位,大赦天下。吳高平反,子吳升乞嗣,不許。 [8] 
參考資料
  • 1.    《明太祖實錄》卷之一百六十二,洪武十七年五月戊戌朔。諭之曰:昔爾父兄弟為朕百戰,以取天下。功在國家,朕弗能忘。故封爵之報,及於子孫。爾當思前人立功之不易,各勵乃志,毋驕毋怠,以延福慶
  • 2.    《明太祖實錄》卷之一百九十四,洪武二十一年冬十月庚子。庚子女直千户孛羅哥等叛於沅江初江陰侯吳高率所部故元蕃軍往徵百夷至是行至沅江孛羅哥與百户粉紅等謀叛事覺高召其黨至驛擒之孛羅哥聞之即馳馬渡江殺不從己者趨晃州驛掠驛馬走思州
  • 3.    《明史·湘王柏傳》:“建文初,有告柏反者,帝遣使即訊。柏懼,無以自明,闔宮焚死。諡曰戾。”
  • 4.    《明史•成祖本紀》卷五:“景隆色厲而中餒,聞我在必不敢遽來,不若往援永平以致其師。吳高怯不任戰,我至必走,然後還擊景隆。堅城在前,大軍在後,必成擒矣。”
  • 5.    《明太宗實錄》卷四:“遼東雖隔山海,而數擾永平,當思所以靖之。吳高雖怯,而行事差密。楊文粗而無謀。去吳高,則楊文不足慮矣。”
  • 6.    《明太宗實錄》卷三十四∶韃靼知院馬剌沙,率部落駐於哈敦不剌之地,遣其屬民裏不花等至京師,納款請朝。上許之,遂命民裏不花等往,導馬剌沙入境,而敕鎮守大同江陰侯,吳高,遣兵納之耳。
  • 7.    《 明太宗實錄》卷一百五十七∶“丙申,江陰侯吳高以罪免。初高領兵守大同,多不法。及上北征班師至興和,高稱疾不朝。被召回京,縱家人給驛,及私役有司車牛。又擅以守邊官軍千百户鎮撫張玉等百二十餘人隨行,所過騷擾,為御史成務等所劾,遂免為民。
  • 8.    《明史》(卷130):“子高嗣侯,屢出山西、北平、河南練兵,從北征,帥蕃軍討百夷。二十八年,有罪調廣西,從徵趙宗壽。燕師起,高守遼東,與楊文數出師攻永平。燕王謀去高,曰:“高雖怯,差密,文勇而無謀,去高,文無能為也。”乃遺二人書,盛譽高,極詆文,故易其函授之。二人得書,並以聞。建文帝果疑高,削爵徙廣西,獨文守遼東,竟敗。永樂初,復召高鎮守大同,上言備邊方略。八年,帝北征班師,高稱疾不朝,被劾,廢為庶人,奪券。洪熙元年,帝見高名,曰:“高往年多行無禮,其謫戍海南。”高已死,徙其家,會赦得釋。宣德十年,子升乞嗣,不許。”
  • 9.    王者悦主編;莊樹藩,姜守鵬,安楓等副主編.中國古代軍事大辭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1.第3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