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繼善

(明朝官員)

鎖定
吳繼善,字志衍,明朝官員。南直隸太倉人,中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崇禎十六年(1643年)任成都知縣。
本    名
吳繼善
別    名
徐繼善
志衍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江蘇太倉
出生日期
1606年
逝世日期
1644年

吳繼善人物生平

吳繼善,字志衍,南直隸太倉人,中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崇禎十六年(1643年)任成都知縣。當時耶穌會利類思、安文思兩人在成都傳教,道士很厭惡他們,通過賄賂蜀王府的太監,聚集六千人赴官府,威脅官府驅逐之,説他們是張獻忠派來的間諜。吳繼善從北京攜帶湯若望給利類思的書,以晤二司鐸,甚相得。甫視事,為遊説諸公,事稍息。
同年十一月十九日,瑞王朱常浩自漢中入蜀避難,蜀中乃知李自成軍已據西安。而張獻忠驅馳湖廣已久,也傳聞他會向西進軍。當時蜀中兵少,而且缺少軍餉,眾官乃進言蜀王捐金助軍為準備。
於是繼善作《上蜀王箋》,曰:“高皇帝眾建藩輔,碁置繍錯,數年來,踣命亡氏,失其國家。此數王者,非真有敗德失道,見絕於天也。直以擁富貴之貲,狃便安之計,為賊所利而不思自全,此非殿下前車之鑑乎?今楚氛日惡,秦關失守,曹(羅汝才)、闖(李自成)、徭黃陸梁左右,殿下付之悠悠而不恤。夫全蜀之險,在邊不在腹,若設重戍於夔關、劍閣,誠足自固。否則,黃牛、白帝,亦屬夷庚,黑水、陽平,更多歧徑。乃欲坐守門庭,謂為設險,不可解者一也。往者,藺酋撲滅,獻賊逃遁,止以藺兵力有虧,獻地利不習。今者,荊襄撤其藩籬,秦隴寒其唇齒,揣量賊請,益無瞻顧。而欲援引前事,冀幸將來,不可解者二也。至於錦城之固,不及秦關,白水之險,寧逾湘漢?此可恃以無虞,彼何為而失守?且城如孤注,救援先窮,時及嚴冬,長驅尤易,累卵不足喻其危,厝火不足明其急,而猶泄泄以幸苟免,不可解者三也。為殿下計,宜召境內各官,諮諏謀議。發帑金以贍戍卒,散朽粟以慰飢氓,出明禁以絕廝養蒼頭,蠲積逋以免流離溝瘠,募民兵以守隘,結夷目以資援,政教內修,聲勢旁震,則可易危為安,轉禍為福。苟或不然,蜀事誠莫知所終矣,竊為殿下危之。”蜀王最終以祖製做推辭,於是大家都很失望。

吳繼善屈身降賊

崇禎十七年(1644年)六月末,張獻忠破重慶,砍掉降兵的一隻手,放於各州縣示威,成都大震。吳繼善每與華陽知縣沈雲祚、成都府推官劉士鬥聚會,嘆泣無能為力,惟以氣節相激勵,誓存亡與城。時邛州舉人劉道貞欲歸家,繼善與之善,為保自己有後人,乃約沈雲祚託家眷給劉道貞,於七月十四日夜出城。城破,諸官員來不及走的,都被抓獲到拘捕在大慈寺內,張獻忠欲降而盡用之,誘三日。不屈而罵者,巡按劉之渤被射死、沈雲祚被殺。於是吳繼善很害怕,就投降了。
最開始張獻忠稱王,有建國的想法,釋放俘虜不殺,招安居民。又網羅鄉居舊官,充六部,理州縣。吳繼善既受禮部尚書職,以為獻忠聰明有大志,非常盡心。當時家眷隨難民走至洪雅,急忙遣人追取回成都。繼善知利類思、安文思在綿竹,薦焉。張獻忠乃遣官往搜山,強迫他們當官,備問天文地理算學事,封稱“天學國師”,養以俸祿。然而張獻忠終恨舊官吏,常以小事而殺之,剝皮填草,植衙署兩側,望之如出殯列伍,白天常有陰風。有人勸他不要濫殺,張獻忠回答説:“文官豈無人做?”降官知道可能免不了一死,每聞召見,如在刑場。繼善奉命給馬於兵,按例請開名簿,張獻忠厭其繁,乃殺之,妻子亦同日戮。吳繼善受官至此,三個月而已,並且也沒有後代了。

吳繼善人物評價

球溪河曰:《蜀記》載:繼善左執印,右攜妾,於馬前乞降。其事非也。當其時,獻軍圍三日,屠三日,安得道迎哉?成都之官,恃氣殉職者,指不勝屈,降繼善一人而已,固厭之也。是若北都陳演、魏藻德,南都錢謙益、王鐸之輩,易壹為貳,邀辱或有差,恥則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