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球溪河

鎖定
球溪河,古稱龍水、珠溪,長江支流沱江的支流。上游稱龍水河,發源於龍泉山仁壽縣牛角寨,流經仁壽縣、資陽市雁江區資中縣,至資中縣順河鄉大河口匯入沱江。全長142公里 [7]  ,流域面積1044.17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通江河、清水河、貴平寺河、龍結河等。 [1] 
球溪河是仁壽縣的主要河流,流域佔該縣東部大半,流域內建有安全、六角堰、李家溝、長征、紅旗等眾多小型水庫,並配套灌溉渠道。干支流上小水電開發較早,分佈較廣。
球溪河全線有46公里可通航。可行駛20至100馬力機動船、小客輪、25噸以下載貨船。 [7] 
據傳,孔子之師萇弘死於蜀(球溪河畔),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是成語碧血丹心的由來。 [11] 
中文名
球溪河
別    名
龍水、珠溪河
所屬水系
長江支流沱江的右岸支流之一
地理位置
四川資中縣內
流經地區
仁壽縣、資陽市雁江區、資中縣
發源地
龍泉山脈仁壽縣牛角寨
主要支流
通江河、清水河、貴平寺河、龍結河
河    長
142 km
流域面積
1044.17 km²
河    口
資中縣順河鄉大河口

球溪河水源概況

球溪河上游有三支,一般以龍水河為正源。龍水河,有地圖標為廣堰河,發源於仁壽縣牛角寨(屬高家鎮)。流經千合、鰲陵、五馬、文宮、古佛、花園、三溪、青崗、曲江、龍馬、龍橋、鴨池、寶石等鄉,至北斗的清水寺與清水河相匯,南行匯為球溪河入沱江。仁壽境內流域面積717.1平方公里,長54.5公里,發源地高程650米,出境地高程344米,河寬20~60米,枯水面積2.9平方公里,嘉慶、道光、同治、光緒、民國諸版《仁壽縣誌》記載:“龍水河發源於城北5裏龍王溝之龍池,穿縣城東流經珠嘉等鄉至三溪遊子寺與婆支水匯合”。據河源、水量、流域面積確定正源標準,把原婆支水定為龍水的上游,原龍水的上游按《太平寰宇記》“仁壽水在縣西十里,東流匯婆支水”稱仁壽水。 [3] 
球溪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球溪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球溪河干流位於資陽與資中交界處,呈犬牙交錯形,絕大部分又在資中地界,流域面積在資陽市雁江區境內僅25.8平方公里,其支流流域面積在資陽市雁江區境內有122.35平方公里。 [2] 
球溪河至資中縣天池寺鄉古堰村入資中縣境。經發輪、棗樹、配龍、翠流、球溪、成渝等鄉鎮至大河口入沱江(資中段又稱資江、珠江 [4]  )。資中縣縣境內幹流河長38.7公里,流域面積301.27平方公里。 [1] 
球溪發源地仁壽縣高家鎮牛角寨及鷹頭水庫 球溪發源地仁壽縣高家鎮牛角寨及鷹頭水庫
球溪發源地仁壽縣牛角寨 球溪發源地仁壽縣牛角寨
球溪河仁壽縣文宮鎮河道 球溪河仁壽縣文宮鎮河道
球溪仁壽縣曲江鎮河道 球溪仁壽縣曲江鎮河道
資中縣發輪鎮段 資中縣發輪鎮段
資中縣配龍鎮段 資中縣配龍鎮段
球溪河江入沱江處 球溪河江入沱江處

球溪河水文特徵

仁壽縣境內,球溪河最大洪水流量為900~1050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08~0.15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2.52億立方米。 [3]  河口資中縣年徑流總量9702萬立方米。 [1] 

球溪河主要支流

通江河,發源於井研縣周坡區的紫金山,從土橋流入仁壽縣縣境,流經清泉、鍾祥、青石、元正、鳳鞍、建新、石嘴、花瓷、花房、青崗、金雞、謝安、寶石、鴨池等鄉,在鴨池鄉軍林村老君山匯龍水河。流域面積489.36平方公里,長78.9公里,發源地高程631米,出境地高程344米,河寬10~80米,天然落差106米,平均比降1.3%,枯水面積3.940平方公里,最大洪水流量900~1050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06~0.10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1.72億立方米。 [3] 
清水河,發源於仁壽縣汪洋、四公鄉鄭家壩。流經鏵爐、彰加、鐵牛、促進、鳳陵、明揚、寶飛、鶴立、齊家、農旺、玉龍等鄉,至寶石鄉清水寺與龍水河相匯成球溪河。流域面積469.99平方公里,長69.75公里,發源地高程528米,出境地高程342.9米,河寬20~70米,天然落差185米,平均比降2.65%,枯水面積3.912平方公里,最大洪水流量500~700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07~0.10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1.65億立方米。 [3] 
貴平寺河,即民國版《仁壽縣誌》記載的“綠水”。發源於簡陽縣董家埂,東南流經鎮金橋入仁壽,經龍江、向家鄉貴平寺,再經鳳梧鄉至龍橋鄉辜家壩與龍水河匯合,長46.1公里。 [3] 
龍結河下游球溪鎮段 龍結河下游球溪鎮段
龍結河,源於仁壽縣識經崗及威遠縣連界場,至資中龍結區睢家鄉板栗村進入縣境,經羅泉鎮、龍結鎮、張家鄉、球溪鎮至成渝鄉三江口匯入球溪河,縣境內長35.7公里,流域面積139平方公里,年徑總流量4477萬立方米。 [1] 

球溪河治理開發

球溪河蓄水工程

資中縣縣境最早的小(一)型水庫是禾加區安全鄉境內的安全水庫,1955年冬開工,1957年建成。為均質土壩,壩高13.1米,總庫容103萬立方米,有效庫容68.9萬立方米,設計灌面4498畝,實際灌面僅2521畝。1950年代,還修建了高家鄉鷹頭水庫,蓄水290萬餘立方米,有效灌面12500畝。1960年代後期,修建複合鄉建設水庫和興盛鄉紅旗水庫,其中建設水庫1966年9月動工,施工中內坡滑動,出現病害,1967年4月停工,屬半拉子工程,僅能灌溉6255畝。1973年8月至1978年元月,還修建了黑龍灘水庫的“結瓜”水庫—李家溝水庫,總庫容1380萬立方米。 [8] 
1959年12月,資中縣縣修建黃板橋水庫。1961年9月完成土壩工程,壩高24.8米,頂寬3.5米,長140米。次年續建培厚大壩。1963年12月完成全部工程,總工程量92.9萬立米,長140米。次年續建培厚大壩。1963年12月完成全部工程,總工程量92.9萬立方米,其中主體工程量11.2萬立方米,總庫容1451萬立方米,有效庫容670萬立方米,有效灌面2.7萬畝。1968年擴建並安裝鋼筋混凝土翻板閘門。1984年2月改造溢洪道,安裝平板鋼閘門3道,同年被省列為戰備保安水庫。至1985年,總投資551.8萬元,其中國家投資424.1萬元;耗用鋼材125噸,木材343立方米,水泥2361噸,炸藥102噸。水庫淹沒耕地2200畝,跨灌資中、資陽兩縣,有效灌面3.48萬畝。 [6] 

球溪河引水工程

1960年以前,縣引水渠道多為隨彎就彎引水開溝,停水還填,土渠多,石渠少,滲漏大,不成渠系。1961年,黃板橋水庫竣工後,由省水電設計院規劃,縣組織工程隊及城鎮勞力配合水電部一局工程隊和省水利工程處工程隊共同施工。1964年完成球溪河發輪段左乾渠12公里及其配套工程,灌區受益。1972年9月,發輪渡槽建成,右乾渠及其配套工程相應發揮效益。黃板橋水庫為獨立運行灌區,球溪河發輪段左右乾渠及支渠共30條,長144.34公里,有渡槽28處,隧洞108個,暗涵39處,倒虹管3處。引水工程總投資386.7萬元,其中國家投資300萬元。有效灌面每畝造價143元。 [5] 

球溪河航道航運

球溪河上游龍水下游從鴨池鄉紅英村經寶石、北斗至金躍鄉洞灣村26公里,(出境到資中順河場),可通木船和小型機動船。清水河下游自鶴立經齊家、農旺、玉龍、寶石鄉合龍水,到北斗鄉4公里河段,1959年闢為梯級航道,通木船,1961年廢;清水河自寶飛經蘇家灘至磨響灘9公里河段,每年榨糖季節有水泥船通行。龍水、清水河沿岸設常年渡口6處。 [9] 
球溪河資中縣段長41公里,全線有46公里可通航。1950年代前只能通行1噸級木船,洪水期不通航,枯水時用木板圍埝關水,拖船逐段航行,1噸級的船也只能裝載200至300公斤。經整治,可行駛20至100馬力機動船、小客輪、25噸以下載貨船。 [7] 

球溪河歷史文化

球溪河名稱由來

球溪河的名稱,《資中縣誌》載:“古稱龍水 [7]  ”,此與其上游龍水河一致。早期記載中以“球溪”稱謂的,為其支流龍結河下游畔的球溪鎮,《資中縣誌》載:“清嘉慶二十年(1815),名珠溪場,民國3年改為球溪鎮” [10]  ,同時,清光緒《資州志》卷2:珠溪“在州西九十里。源出羅泉井,流繞龍結鎮,至小三江口與龍水合流,入中江(當指沱江)。俗訛為球溪”。可見,珠溪、球溪原指龍結河及其下游的龍水(現代地理上的球溪河下游)。而珠溪演化為球溪系“俗訛”之故。
此外,珠溪河名稱的由來緣於《莊子·外物》篇中有這樣的記載:“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的傳説。傳説萇弘(約公元前565-前492年),出生於資中西北(今發輪鎮)與資陽市相鄰一帶。其博學多才,通曉天文、歷數,精於音律樂理,年輕時出遊河南洛陽,入朝廷為官,幫助周靈王謀劃中興統一大業。周景王繼位後,萇弘參謀遷都輔佐興邦有功,被封為大夫。孔子在入周學禮期間,專程向萇弘請教音樂和天文知識,故稱萇弘為孔子之師。
周景王在位時,萇弘經常談論星象吉凶徵兆,影射諸侯割據稱雄的陰謀,遭政敵嫉恨,採用造謠、栽贓等卑鄙手段誣陷萇弘。公元前492年,繼位的周敬王聽信讒言,一怒之下將萇弘治死罪,幸得朝臣求情,後被放逐回鄉。傳説萇弘回到蜀地龍水橋(今資中發輪鎮龍水村),仍遭奸臣派人秘密追殺。萇弘聞訊帶僕人乘舟順龍水河而下,舟泊資江(今沱江)牛碾沱,進入牛碾溪(今資中甘露鎮)龍洞河隱居。
但奸臣秘探追蹤而至,萇弘知道難逃脱追殺,便告訴僕人:請將我的血收藏好,三年後讓它再見天日。隨即萇弘祭拜天地後,剖腹自殺。僕人遵其遺囑,將其鮮血密封窖藏於龍洞河巖穴內,三年後取出見其血已凝成一顆澄碧閃光的寶珠。寶珠不慎墜地滑入龍洞河,隨波逐流徑直滾進資江,頓時霞光沖天。從此,經資陽進入資中境內的這一段流域被稱作“珠江”,萇弘避難乘舟途經的資中球溪河古時也被稱為“珠溪河”。 [11] 
參考資料
  • 1.    資中縣誌編纂委員會.資中縣誌(第一輪):巴蜀書社,1997:49
  • 2.    資陽縣誌編纂委員會.資陽縣誌(第一輪):巴蜀書社,1993:122
  • 3.    仁壽縣誌.四川省仁壽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82--84
  • 4.    資中縣誌編纂委員會.資中縣誌(第一輪).:巴蜀書社,1997:48
  • 5.    資中縣誌編纂委員會.資中縣誌(第一輪).:巴蜀書社,1997:165
  • 6.    資中縣誌編纂委員會.資中縣誌(第一輪).:巴蜀書社,1997:163
  • 7.    資中縣誌編纂委員會.資中縣誌(第一輪).:巴蜀書社,1997:279
  • 8.    仁壽縣誌.四川省仁壽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167-168
  • 9.    仁壽縣誌.四川省仁壽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227-228
  • 10.    資中縣誌編纂委員會.資中縣誌(第一輪).:巴蜀書社,1997:17
  • 11.    沱江有段"珠江"河源於萇弘的傳説  .中國青年報[引用日期2021-04-2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