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氏宅第

鎖定
吳氏宅第,位於江蘇省揚州市泰州路45號,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 [1] 
吳氏宅第坐北朝南,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吳氏宅第原包括住宅、花園(名蕪園)、吳氏祠堂三部分,共有建築九十九間半,位於東部的蕪園和吳氏祠堂今已不存。現存建築以火巷為界分東西兩大部分,東部住宅兩條軸線:東軸線上保存有門房、西式樓、觀音堂、測海樓等建築,西軸線保存有二門廳、轎廳、愛日軒大廳、廚房等建築。西部住宅三條軸線:東軸線上建有對廳、滋德堂大廳、住宅,以外廊相連;中軸線僅存第一進;西軸線已全部毀壞。吳氏宅第藏書較多,學風濃厚,吳氏後人出了許多出名的人傑,在文化、建築和歷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3] 
2006年5月25日,吳氏宅第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吳氏宅第
地理位置
江蘇省揚州市泰州路45號
所處時代
清代
佔地面積
5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534-3-23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建築面積
2700 km²

吳氏宅第歷史沿革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寧紹道台吳引孫仿寧波道台衙門建造吳氏宅第。 [1] 
民國二十年至三十四年(1931年~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吳氏宅第的蕪園被日軍強行徵用、毀壞,西部住宅樓房亦被燒燬。 [1] 
民國三十五年至三十八年(1946年~1949年),吳氏宅第被用作民國省立醫院。 [1] 
1949年後,吳氏宅第為蘇北人民醫院。 [1] 
1952年,吳氏宅第被改為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使用。 [1] 

吳氏宅第建築格局

吳氏宅第坐北朝南,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吳氏宅第原包括住宅、花園(名蕪園)、吳氏祠堂三部分,共有建築九十九間半,位於東部的蕪園和吳氏祠堂今己不存。現存建築以火巷為界分東西兩大部分,東部住宅兩條軸線:東軸線上保存有門房、西式樓、觀音堂、測海樓等建築,西軸線保存有二門廳、轎廳、愛日軒大廳、廚房等建築。西部住宅三條軸線:東軸線上建有對廳、滋德堂大廳、住宅,以外廊相連;中軸線僅存第一進;西軸線已全部毀壞。 [1] 
吳氏宅第

吳氏宅第主要建築

吳氏宅第門廳

吳氏宅第的門廳是磚刻的門樓,配以兩個圓形大石轂,託以捲雲石雕基座。兩側對聯書道:“處事無他,莫若為善;傳家有道,還是讀書。” [2] 

吳氏宅第側海樓

吳氏宅第的側海樓是全國四大藏書樓之一,為仿寧波天一閣建造,底層為“有福讀書堂”,原有藏書二十多萬卷,多為宋元以來的珍善本及民間優秀坊本書。在吳氏宅第測海樓展廳裏,陳列着“吳氏四傑”的祖父吳筠孫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殿試中獲得二甲第一名傳臚的殿試卷(複製件)。 [1]  [2]  [3] 

吳氏宅第轎廳

吳氏宅第的轎廳為吳引孫、吳筠孫展廳,木刻連環畫配以圖片的展板別具一格。 [2] 

吳氏宅第小洋樓

吳氏宅第的小洋樓,矗立在中式建築羣中,是吳宅主人為年老歸隱揚州後接待外國賓客專門修建的歐式建築。小洋樓為上下兩層,坐南朝北,有東、北、西三面環廊,廊間磚柱配以赤紅色磚垛,拱形門樓、西式羅馬柱、柱上雕有花瓣圖案。 [2] 

吳氏宅第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吳氏四傑:長子吳白匋(吳徵鑄),劇作家、教育家、文學家;老二吳徵鑑,醫學寄生蟲學家、醫學昆蟲學家、中科院院士;老五吳徵鎧,物理化學家、中科院院士;老六吳徵鎰,植物學家、中科院院士。 [3] 

吳氏宅第文物價值

吳氏宅第藏書較多,學風濃厚,吳氏後人出了許多出名的人傑,在文化、建築和歷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  [2]  [3] 

吳氏宅第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吳氏宅第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吳氏宅第旅遊信息

吳氏宅第地理位置

吳氏宅第位於江蘇省揚州市泰州路45號。

吳氏宅第交通指引

自駕:自揚州市人民政府出發,路程約為4千米,約12分鐘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