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村鎮

(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吳村鎮)

鎖定
吳村鎮位於江西上饒廣豐區東北部,屬丘陵地帶,北連大南鎮,遙接玉山縣邊界,南鄰排山鎮,西靠下溪街道,緊連永豐街道,總面積有70餘平方公里,全鎮設有東塘村勝利村峽源村路亭山村塘邊村吳村社區普塘村前村村傅家棚村河源村等10個行政村,188個村民小組,共有自然村167個,總人口四萬有餘,全鎮幅員遼闊,北高南低,南北綿延數十里、吳村鎮被譽為“中國廣豐黑滑石第一鎮”。
1950年,分為吳村、玉田鄉屬天桂區。1984年9月,為吳村鄉。2000年7月,撤鄉設立吳村鎮。截至2020年6月,吳村鎮下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吳村社區。
2011年,吳村鎮財政總收入10085.9萬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10萬元,比上年增長40%;人均財政收入2472元,比上年增長38%。截至2019年末,吳村鎮有工業企業24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中文名
吳村鎮
別    名
吳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
地理位置
廣豐區東北部
面    積
70.03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吳村社區
電話區號
0793
郵政編碼
334618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贛E
人    口
43688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水    庫
施村水庫劉修圩水庫裏張源水庫許家橋水庫柴源水庫峽源水庫棟青弄水庫沙圩弄水庫吳家塢水庫
學    校
廣豐區吳村鎮中學
汽車站
廣豐區城南公交客運站 廣豐汽車客運總站

吳村鎮歷史沿革

吳村鎮 吳村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稱吳村鄉。
1950年,分為吳村、玉田鄉屬天桂區。
1958年,為玉田公社,屬排山區。
1961年,分為玉田、塘邊2公社。
1968年10月,合併為塘邊公社。
1984年9月,為吳村鄉。
2000年7月,撤鄉設立吳村鎮。

吳村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吳村鎮轄吳村1個社區,路亭山、峽源、塘邊、勝利、前村、東塘、傅家棚、玉田、河源9個行政村;下設36個居民小組、152個村民小組。
2020年6月,吳村鎮下轄吳村社區;10個行政村:塘邊村前村村東塘村傅家棚村河源村勝利村路亭山村峽源村普塘村,人民政府駐吳村社區

吳村鎮地理環境

吳村鎮位置境域

吳村鎮地處廣豐縣東北部,東與玉山縣仙岩鎮接壤,南連排山鎮,西接永豐街道下溪鎮,北毗大南鎮,行政區域面積70.03平方千米。

吳村鎮地形地貌

吳村鎮地處丘陵地帶。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最高點境東北的牛欄塢尖,海拔529米;最低點境南橫山坳附近,海拔109米。

吳村鎮氣候

吳村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氣温17.9℃,無霜期年平均266天,年平均降水量1626.9毫米。

吳村鎮水文

吳村鎮境內屬信江水系,源出境內裏張源的吳村溪由東北流向西南,流經境大部,匯多條溪流,在排山二都匯入豐溪,長約5.3千米。

吳村鎮自然災害

吳村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山體滑坡、旱澇、雨雪冰凍等。

吳村鎮自然資源

吳村鎮境內有黑滑石、石灰石等礦資源,礦區面積約10平方千米,儲量為294.6萬噸,其中黑滑石可開採儲量為214.18萬噸;2011年,吳村鎮有耕地面積1.56萬畝,人均0.38畝。

吳村鎮人口

2011年末,吳村鎮轄區總人口4085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185人,城鎮化率20%,另有流動人口218人;總人口中,男性21040人,佔51.5%;女性19811人,佔48.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80人。
截至2017年末,吳村鎮常住人口為36526人。
截至2019年末,吳村鎮户籍人口為43688人。

吳村鎮經濟

吳村鎮綜述

2011年,吳村鎮財政總收入10085.9萬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10萬元,比上年增長40%;人均財政收入2472元,比上年增長38%。
截至2019年末,吳村鎮有工業企業24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吳村鎮農業

2011年,吳村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38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7.5%;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6118噸,人均639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等,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3000噸,主要品種有油菜、紅薯;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2萬頭,年末存欄5810頭;羊飼養量1230只、年末存欄150只;牛飼養量193頭,年末存欄95頭,家禽年飼養量10萬羽;畜牧業總產值352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5.5%;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260噸,主要品種有馬家柚、天桂梨;漁業以水庫、魚塘養殖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淡水面積120公頃,產量95噸。
吳村鎮農業 吳村鎮農業

吳村鎮黑滑石

吳村鎮被譽為“中國黑滑石第一鎮” 吳村鎮被譽為“中國黑滑石第一鎮”
黑滑石是一種稀有非金屬礦種,廣泛應用於航天、機械、電子、計算機、陶瓷等多個領域。經中國非金屬研究院測試,廣豐黑滑石硅和鎂的含量超過90%,煅燒後白度優質品率達95%,屬全球罕見的高品位稀有礦種,是資源日趨貧乏的優質高嶺土和白滑石的絕佳替代品,為我國生產高檔陶瓷提供了大規模的優質原料。吳村鎮轄區礦產資源豐富,其中黑滑石儲量居世界第一。依託資源優勢,吳村鎮境內滑石儲量豐富、品質較好,被譽為“中國黑滑石第一鎮”。
電子、水泥、環保產品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職工2053人,實現工業總產值18.3億元,比上年增長19%。

吳村鎮商業

截至2011年末,吳村鎮有商業網點12個,職工30人,專業交易市場1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5億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1億元。

吳村鎮金融

2011年,吳村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8557萬元,比上年增長21.3%;各項貨款餘額8219萬元,比上年增長20.6%。

吳村鎮郵電業

2011年,吳村鎮郵政業務收入19萬元;電信業務收入230萬元。

吳村鎮社會事業

吳村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吳村鎮有幼兒園14所,在園幼兒854人,專任教師30人;有小學13所,在校生2496人,專任教師15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有初中2所,在校生2140人,專任教師13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7%;小升初升學率99%,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8%;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645萬元,比上年增長2%。

吳村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吳村鎮有鎮文化站1個;有文化廣場1個鎮文化活動中心1個;有各類圖書室1個,藏書2000冊。

吳村鎮醫療衞生

截至201年末,吳村鎮有醫療衞生機構1個,衞生所11個;有病牀2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0.6張;固定資產總值221萬元;有專業衞生人員92名,其中執業醫師10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8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6200人次;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98%。

吳村鎮社會保障

2011年,吳村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58户,人數220人,支出68.09萬元,比上年增長9.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644户,人數1299人,支出177.8萬元,比上年增長19.9%;城鄉大病醫療教助102人次,支出45.53萬元,比上年增長88.8%;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2人,支出69.95萬元;社會福利費6144元,比上年增長0.2%,農村五保供養人員88人,支出16.45萬元;2011年,自然災害受災人口45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17畝,直接經濟損失1063萬元,救災支出12.2萬元,比上年增長11.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1700人,參合率99%。
吳村鎮社會保障 吳村鎮社會保障

吳村鎮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吳村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73千米,投遞點11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徵訂報紙710份、期刊48冊;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户2100户,電話用户普及率達到17%;移動電話用户18050户,移動電話普及率為44%;互聯網端口總數550個,寬帶接入用户550户。

吳村鎮基礎設施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吳村鎮有鎮區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7千米,生產能力1000噸/日,生活用水1000噸/日。
供電
截至2011年末,吳村鎮鎮區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用電負荷7200千伏安,年售電量累計完成910萬千瓦時,供電可靠率99.9%。 [1-5] 

吳村鎮交通運輸

2011年,吳村鎮有廣管公路、仙六公路過境,總長18.5千米;有縣鄉級公路1條;境內有1赭通往縣城、上饒等地的客運班車,日客運量500人次。

吳村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吳村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吳村而得名。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徐毅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江西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年3月:2156-2157.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269.
  • 3.    2020吳村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20-06-30[引用日期2021-12-04]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263.
  • 5.    上饒市廣豐區吳村鎮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喜人(多圖)-上饒頻道-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江西日報[引用日期202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