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中水利書

(明張國維撰水利著作)

鎖定
《吳中水利書》是明張國維撰水利著作。書共28卷。 [1] 
書    名
吳中水利書
作    者
張國維
類    別
水利
創作年代
明代
卷    數
28
書中列出東南7府水利總圖52幅,並標出水源、水脈、水名等目,又編輯詔敕章奏以及議論、序記、歌謠等有關典故文章,所記止於明代,內容頗為詳盡。
崇禎八年(1635),時任巡撫都御史的張國維同巡撫御史王一鶚修吳江石塘,勘核全坍應修一千五十五丈,半坍二千八十六丈,平望西諸聚水缺,應築內外塘七百六十丈,並修長橋、三江橋、翁涇橋。他針對太湖洪水下泄不暢,曾於崇禎九年(1636)上書請求開浚吳江縣長橋兩側的泄水通道,“太湖翕聚眾水,吳江仰承委灌分注吳淞、婁江以入海,其長橋七十拱與九里石塘一帶諸水竇皆宣泄之分,必由今橋拱旁架浮圖閣,淤遏水勢,漸致閉塞,則拆卸不容緩,石塘諸竇年久亦多壅淤成陸,並宜一體開浚,以免農田之患”。因此,《明史》上説:張國維“建蘇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內外塘,長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扞海堤,浚鎮江及江陰漕渠,並有成績”。他深入瞭解,“惟吳澤國,民以田為命,田以水為命,水不利則為害”。他説:“臣搜泉興浚,單騎馳驅,手口拮据,糜事不為”、“臣嘗單舸巡汛,探溯河渠,各繪水圖,括以説略”,積累了數十年治水之經驗,寫成並刊刻了一部七十萬字的《吳中水利全書》,為我國古代篇幅最大的水利學鉅著。《吳中水利全書》成書於崇禎十二年(1639),該書先列東南七府水利總圖十二幅,次標水源、水脈、水名等目,又記錄了有關詔敕、章奏,包括宋、元到明崇禎時的有關治水的議論、序記、歌謠等,是研究蘇、松、常、鎮四郡的一部至關重要的水利文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