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中好風景

鎖定
《吳中好風景》是唐代詩人崔融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是一首描寫吳地風景而思念故都的詩。首聯表達了詩人與親人的相互思念;頷聯寫夕照晚景;頸聯寫夜望之景;尾聯點主旨,抒發感情。此詩煉字錘句,用詞普通,卻恰到好處,對仗工穩,平仄諧調。
作品名稱
吳中好風景
作    者
崔融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律詩

吳中好風景作品原文

吳中好風景
洛渚問吳潮,吳門想洛橋
夕煙楊柳岸,春水木蘭橈
城邑高樓近,星辰北斗遙
無因生羽翼,輕舉託還飆 [1] 

吳中好風景註釋譯文

吳中好風景詞句註釋

①吳中:地名,今江蘇蘇州、吳縣一帶,泛指吳地。
②洛渚:洛水邊,或指洛水中的小洲。洛,洛水。吳潮:即浙江潮,錢塘潮。
③吳門:古吳縣城(今蘇州市)的別稱,也指春秋吳國故地。洛橋:即洛陽天津橋,橋在洛水之上,故稱“洛橋”。
④夕煙:傍晚時的煙霧。
⑤木蘭:木名,可造船。橈(ráo):船槳。這裏指船。
⑥城邑:城和邑。泛指城鎮。
⑦北斗:喻帝王。
⑧無因:無由。
⑨還(xuán)飆:旋風。還,通“旋”。飆,暴風,也泛指風。 [2-3] 

吳中好風景白話譯文

洛水小洲喲問候浙江潮,吳縣城門喲想念天津橋。
晚煙籠罩着夾岸的垂柳,春江裏飛動着木蘭之橈。
城邑的高樓聳立在眼前,望星辰北斗是那樣迢遙。
可惜無法生出一對翅膀,依託南風輕輕向北回飄。 [3] 

吳中好風景創作背景

久視元年(700),崔融因忤張昌宗,貶婺州(今浙江金華一帶,屬吳地)長史,此詩應是詩人被貶婺州時所作。 [3] 

吳中好風景作品鑑賞

吳中好風景整體鑑賞

這是一首描寫吳地風景而思念故都的詩。首聯選擇洛陽和吳中的四個地理名詞,用“問”“想"兩個動詞將其聯繫起來,深切地表達了詩人與親人的相互思念,擬人手法的運用尤為生動親切,令人感動。中二聯重點描寫吳中春景。頜聯寫夕照晚景:夾岸楊柳婆娑,煙霧瀰漫繚繞,春江碧水漾漾,木蘭輕舟浮漂。這正是一幅傍晚美麗的煙柳浮舟春江圖。頸聯寫夜望之景。此寫城邑,寫高樓,寫夜空,寫北斗,雖是吳中所見,卻表達了對帝都、君王的思念,透露出貶流的哀愁。以上二聯用樂景渲染烘襯,更見其愁深也。尾聯點主旨,抒發感情。詩人願生雙翼,乘風北還,可見其歸心似箭也。此詩寫吳中好景,卻又不忘北還,更顯出詩人對故都的真情。此詩能煉字錘句,如“問”“想”“遙”“託”等詞,雖然普通,卻也用得恰到好處。且對仗工穩,平仄諧調,是一首達標的五律。 [3] 

吳中好風景名家點評

近代學者聞一多:“竟不像一首律詩,簡直是從《西洲曲》化出,極為生動,頗帶歌謠風味,是從古詩到律詩過渡期間的絕妙佳作”。(《隋唐五代文學研究》) [4] 

吳中好風景作者簡介

崔融(652—706),子安成, 齊州全節(今山東濟南)人。初應八科舉登第,累補宮門丞,兼直崇文館學士。又為東宮(李顯)侍讀,兼侍屬文。因撰《啓母廟碑》而受武則天賞識,聖歷間,累轉任鳳閣舍人。久視元年(700),忤張昌宗,貶婺州長史。頃之,召回任知制誥事,再遷鳳閣舍人。張易之伏誅,貶袁州刺史。不久召回拜國子司業,兼修國史。後因撰《則天哀冊文》,用思精苦,發病而卒。崔融今存詩只18首。 [3] 
參考資料
  • 1.    黃勇.唐詩宋詞全集 第1冊.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07:213
  • 2.    孫建軍,陳彥田主編;於念等撰稿.全唐詩選注.北京:線裝書局,2002.01:379
  • 3.    曾凡玉.唐詩譯註鑑賞辭典.北京:崇文書局,2017.02:73
  • 4.    張燕瑾,呂薇芬.隋唐五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1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