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世雄

(福建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鎖定
吳世雄,男,1963年5月16日出生,福建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2005)。
中文名
吳世雄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3年5月16日
性    別

吳世雄人物經歷

幼年患兒麻致殘,長期堅持自學,1986年自學考試大專畢業,1993年6月福建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獲得英語語言學碩士學位,2007年獲香港嶺南大學哲學博士(Ph.D in English) )。
福建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2000)。
福建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 (1996)。
香港嶺南大學英語語言學專業的哲學博士學位 2007。
福建師範大學英語語言學碩士學位 1993。
福建師範大學自學考試英語專業大專學歷 1986 [1] 

吳世雄研究方向

模糊語言學,比較詞源學,符號語言學;基於語料庫的英漢詞彙隱喻結構研究。

吳世雄主要貢獻

吳世雄科研項目

1. 模糊認知語義學,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規劃項目,2001-2004;(合作,排名第2)。
2. 跨語系詞源文化的比較研究,福建省社科規劃項目,2003-2005;(獨立完成)。
3. 英漢語詞彙隱喻結構的比較研究,福建省教育廳A類項目,2005-2006;(獨立完成)。
4. 多值邏輯及其在模糊語義研究上的運用,福建省社科重點項目,2005-2007;(合作,排名第2)。
5. 語義模糊性的多維研究,福建省教育廳A類項目,(合作,排名第1),2002-2005。

吳世雄發表論文

1.中國模糊語言學:回顧與前瞻,《外語教學與研究》(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報)2001(1)。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2001(5)。收入《語言學》,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2.論語義範疇的家族相似性,《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4)。收入《語義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3.有關模糊語義邏輯的知識論觀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年第1期。(合作完成,第2作者)。
4.範疇理論的發展及其對認知語言學的貢獻。《外國語》, 2004年第4期。
5.有關範疇本質和語義模糊性的再認識,《外國語》,2003年第1期。(合作完成,第2作者)。
6.比較詞源學與比較文化詞源學研究述略, 北京教育部:《中國外語》,2005年第3期。
7.原型語義學:從“家族相似性”到“理想化認知模式”。《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年第2期。
8. 論範疇的習得,《現代外語》,2004年第1期。(合作完成,第2作者)。
9. 伍鐵平《模糊語言學》評介,《現代外語》2002年第4期。
10. 論比較方法在詞源文化研究中的應用及意義,《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3年第5期。
11. 比較詞源學理論的提出及其意義,《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12. 從英、法、日、德、俄、漢諸語言對“婚姻”概念的表達看人類社會的觀念文化,《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2002年3月。
13. 顏色詞語義模糊性的原型描述,《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2年第3期。
14. 原型範疇理論的歷史淵源及其對模糊語義研究的意義,《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第11卷第5期,2004年9月出版。
15. 評《波茲南語言學和東方學研究》(第三輯)及其對中國語言學刊物的啓迪,《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2002年10月出版。
16. 範疇和語義模糊性的現象學闡釋,《來自首屆外語教授沙龍的報告》,商務印書館2002年10月。合作,第二作者。
17.維特根斯坦的“私人語言”悖論及其懷疑論解決方案,《外語學刊》2008(1)(合作,第二作者)。

吳世雄獲獎記錄

科研獲獎情況:
1. 合著《範疇與模糊語義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2003年獲得福建省第五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2。
2. 研究成果“模糊認知語言學” 1998年9月獲得福建省第三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獨立完成)。
3.研究成果“比較文化詞源學”2000年12月獲得福建省第四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獨立完成)。
4. 合譯《後現代轉向》一書[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於2003年12月獲得福建省第五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排名第1。
5. 論文《中國模糊語言學:回顧與前瞻》於2004年獲得福州市第五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排名第1。
6. 論文《比較詞源學再探》獲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優秀論文獎(2007)。
榮譽稱號:
1. 2003年7月被評為福建省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2. 2001年12月和2003年12月兩次獲得福建省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稱號(提名獎)。
3. 2000年8月被福建省人事廳認定為福建省百千萬人才。
4. 1997年3月被福建省人事廳授予“福建省自強模範”稱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