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同濟大學電氣工程系

鎖定
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電氣工程系建立於2000年,前身為同濟大學於1912年設立的電工機械科,建國後經過多次變遷和院系調整發展而來。 [1] 
中文名
同濟大學電氣工程系
外文名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Tongji University
創辦時間
1912年6月
創辦人
貝倫子
本科專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碩士點
電氣工程
博士點
“能源動力”工程博士學位
國家重點學科
國家一流本科專業
知名校友
劉友梅
程京
知名校友
奚國華
馬雲雙
陳虹 展開
知名教師
張逸成
張冶文
鄭飛虎
李宏強
沈小軍 展開
類    別
公立
所屬地區
上海

同濟大學電氣工程系歷史沿革

1912年,“同濟醫工學堂”成立了電工機械科
1927年,“同濟醫工學堂”定名為“國立同濟大學”
1930年,同濟大學成立了工學院,改電工機械科為電工機械系
1939年,電工機械系調整為電機工程系和機械系,電機工程系下設“電訊”和“電力”兩個專業方向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同濟大學電機工程系併入上海交通大學
1956年,上海交通大學成立電氣機車專業,後調整改為機車車輛系,隨後併入上海鐵道學院後改為機電系
1958年,同濟大學成立建築機電及設備系,並增設了建築供電專業
1979年,同濟大學建築機電及設備系調整為“電氣工程系”和“機械工程系”
1981年,上海鐵道學院機電系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科獲首批碩士學位授予點
1984年,上海鐵道學院成立電氣工程系
1998年,同濟大學成立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學院下設電氣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計算中心、CAD研究中心和CIMS研究中心
2000年,同濟大學電氣工程系與上海鐵道大學電氣工程系合併成立新的電氣工程系
2005年,獲得電氣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下設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高電壓與絕緣技術4個二級學科
2011年,獲批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2018年,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2019年,獲得“能源動力”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
2021年,獲批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同濟大學電氣工程系師資力量

電氣工程系以強電應用為特色,強弱電結合、理論研究與工程應用並重,擁有一支業務素質高、愛崗敬業、創新爭先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40人,專任教師32人,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85%的教師具有博士及博士以上學歷,近40%的教師具有一年以上的海外學習或研究經歷,其中國家青年高層次引進人才1人,國家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人,中國科協青年託舉計劃1人,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揚帆計劃”、“海外領軍人才”、 “香江學者”7人次,多人在國際性學術組織擔任重要職務、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擔任編委(副主編)。同時,聘請多位國內外院士、國內外著名高校教授為兼職教授,聘請近20位國內知名企業專家為兼職教授。

同濟大學電氣工程系人才培養

電氣工程系注重本科生培養與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養體系的緊密銜接,形成了工程應用、技術研發、學術研究三位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電氣工程系培養具備面向未來國家建設需要,適應未來科技進步,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掌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學科的相關原理和知識,獲得良好的工程師培養訓練,基礎理論紮實、專業知識寬厚、實踐能力強,具備在電氣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技術開發、工程管理、系統運行和控制、試驗分析以及計算機技術應用等工作的能力,具有繼續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國際視野和領導意識的寬口徑、綜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電氣工程系積極拓寬國際合作渠道,探索聯合培養模式,已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等國家的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及本科生的交流互換學習,已有較多本科交換生在法國、芬蘭、意大利等國學習。
電氣工程系充分利用學科優勢和特色,密切關注電力行業、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等領域的最新技術和成果,將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並將之貫穿於人才培養、教育全過程。培養的畢業生理論基礎紮實、專業知識寬廣、綜合素質高、愛崗敬業,能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多年來始終保持着上佳的就業去向與很高的就業率。培養的畢業生中已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更多學生已成為本專業領域的技術與管理精英,贏得了上好的社會口碑。 [1] 

同濟大學電氣工程系教科研概況

同濟大學電氣工程系學科建設

電氣工程系擁有“電氣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權和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高電壓與絕緣技術4個二級學科授予權、“電氣工程”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能源動力”博士學位授予權,並在“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培養博士生。擁有一批優秀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具有較完善的科研、實驗條件。

同濟大學電氣工程系學科支撐平台

電氣工程學科試驗研究平台
新能源利用與新型電氣裝備研究平台
電力系統保護與監控研究平台
車輛電力電子與傳動系統研究平台
軌道渦流制動試驗研究平台
軌道交通仿真駕駛與控制研究平台 [1] 

同濟大學電氣工程系科學研究

本學科為適應智能電網、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等領域的需求,在新能源利用及電氣裝備、電氣絕緣與電力設備診斷、電力系統保護與監控、電力電子與牽引自動化、傳動控制與系統仿真、智能配電網與微網等方向開展了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近5年本學科共承擔國家級項目18項,省部級項目50餘項,年科研經費達1200萬元以上;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近20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合作項目、國家火炬計劃、上海市科委科技項目、上海市經委科技項目、上海市教委科技項目、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項目、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鐵道部科技發展計劃、上海市軌道交通科研專項等。
近年來在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中國電機工程學報、電工技術學報、鐵道學報、電力系統自動化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檢索1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10餘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近20項。
本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能源利用與新型電氣裝備;電氣絕緣與電力設備診斷;電氣設備檢測與控制;電器智能化;電力系統保護與監控;分佈式發電與微網;智能配電網;牽引供電與仿真;電能質量分析與控制;新能源控制技術;電力電子與牽引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源技術;新能源變換與系統集成技術;電氣系統的智能控制與應用技術;傳動控制與系統仿真;列車網絡與牽引控制;計算機仿真與控制等。 [1] 

同濟大學電氣工程系國際合作

在對外交流方面,電氣工程系加強同國內外同行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多次邀請國外知名學者與專家來校講學。如韓國LS產電汽車電子研究所所長林鐘德、Ryerson University吳斌教授、日本熊本大學Takashi HIYAMA教授、英國Leeds大學TX Mei教授、英國Strathclyde大學KL Lo教授、意大利Politecnico di Torino大學Mario Milanese教授等。同時,鼓勵教師及研究生參加國際交流活動,近年來有20餘人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擴大了本學科在國內外的學術影響力。本系還積極開展與國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人才培養的合作,到國外交流、學習的學生逐年增加。
該系已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的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 [1] 

同濟大學電氣工程系獲獎成果

序號
項目名稱
獲獎名稱
等級
獲獎時間
1
綜合保護測控裝置及分佈式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2007
2
體外特高頻傳感的GIS局部放電在線檢測、定位和診斷
陝西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06
3
基於工業以太網的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2005
4
聚合物絕緣電老化的電荷陷阱理論及其應用
教育部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2005
5
電類專業計算機課程鏈的建設
上海市教委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
三等獎
2005
6
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
教育部教育管理中心獎
優秀獎
2005
7
ZQBZ-400/1140礦用隔爆兼本質安全型真空磁力起動器
國家安監局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獎
三等獎
2004
8
線性軌道渦流制動試驗枱
中國鐵道協會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2002
9
北京地鐵DK16A型DA11型電動列車司機駕駛模擬器設備研製
北京市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01
10
地鐵一號線車輛IGBT靜止輔助逆變器研製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2001 [1] 

同濟大學電氣工程系系部領導

支部書記:鄭飛虎
系主任: 沈小軍
系副主任:韋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