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合頭藜

鎖定
合頭藜(學名:Sympegma regelii Bunge)是莧科、合頭草屬植物。根粗壯,黑褐色。老枝多分枝,黃白色至灰褐色;當年生枝灰綠色,稍有乳頭狀突起,具多數單節間的腋生小枝;小枝基部具關節,易斷落。葉片直或稍弧曲,向上斜伸,先端急尖,基部收縮。花兩性,通常1-3個簇生於具單節間小枝的頂端;花被片直立,草質,具膜質狹邊,先端稍鈍,脈顯著浮凸。胞果兩側稍扁,圓形,果皮淡黃色。種子直立;胚平面螺旋狀,黃綠色。 [1] 
分佈於中國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中亞、哈薩克斯及蒙古也有。生於海拔1200-2100米的洪積扇礫質荒漠、輕度鹽化荒漠及山地乾旱荒漠。在崑崙山北坡海拔可升到2600米,甚至達2900米處。 [4] 
合頭藜粗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較高,而粗纖維含量較低,駱駝喜食其當年生枝條,秋末結實期及乾枯後則嗜食全株;羊春秋喜食,夏季採食較差,冬季不食;牛和馬基本不採食。 [5] 
中文名
合頭藜
拉丁學名
Sympegma regelii Bunge [2] 
別    名
黑柴
合頭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石竹目
莧科
合頭藜屬
合頭藜
命名者及年代
Bunge,1879

合頭藜形態特徵

直立,高可達1.5米。根粗壯,黑褐色。老枝多分枝,黃白色至灰褐色,通常具條狀裂隙;當年生枝灰綠色,稍有乳頭狀突起,具多數單節間的腋生小枝;小枝長3-8毫米,基部具關節,易斷落。葉長4-10毫米,寬約1毫米,直或稍弧曲,向上斜伸,先端急尖,基部收縮。 [1] 
花兩性,通常1-3個簇生於具單節間小枝的頂端,花簇下具1(較少2)對基部合生的苞狀葉,狀如頭狀花序花被片直立,草質,具膜質狹邊,先端稍鈍,脈顯著浮凸;翅寬卵形至近圓形,不等大,淡黃色,具縱脈紋;雄蕊5,花葯伸出花被外;柱頭有顆粒狀突起。胞果兩側稍扁,圓形,果皮淡黃色。種子直立,直徑1-1.2毫米;胚平面螺旋狀,黃綠色。 [1] 

合頭藜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200-2100米的洪積扇礫質荒漠、輕度鹽化荒漠及山地乾旱荒漠。在崑崙山北坡海拔可升到2600米,甚至達2900米處。合頭藜往往單優勢種形成羣落。 [4] 
合頭藜是一種適中温超旱生耐鹽夏綠半灌木,荒漠草地的重要建羣種或共建種。它具有較廣泛的生態幅度,在天山南坡、帕米爾東坡、崑崙山北坡均有大面積生長,並沿着庫魯塔格向東分佈到嘎順戈壁,在巴里坤山地亦有出現。其分佈的高度在天山南坡焉耆以西直到帕米爾東坡是由東向西逐漸升高,海拔1400-2100米,而在崑崙山北坡則是由西向東逐漸升高,海拔1800-2900米。它一般生長在石質山地及剝蝕殘丘上,也出現在山麓及幹谷中,土壤為礫質、石質或沙壤質的棕色荒漠土及荒漠棕鈣土。 [5] 
以合頭藜為單優勢種構成的荒漠草地廣泛分佈在崑崙山北坡和南天山低山帶的沙壤土及礫石上,草層蓋度10-20%,草層高20-30釐米,畝產鮮草60公斤;在這些地區合頭藜還與高山絹蒿Seriphidium rhodanthum)、內蒙古旱蒿Artemisia xerophitica)、纖杆蒿Artemisia demissa)、紅砂駝絨藜圓葉鹽爪爪Kalidium schrenkianum)、小苞瓦松Orostachys thyrsiflora)等構成不同類型的荒漠草地,羣落蓋度10-50%,草層高15-35釐米。在天山南坡的阿克蘇地區合頭藜與新疆絹蒿Seriphidium kaschgaricum),在東疆與短葉假木賊Anabasis brevifolia)、灌木亞菊Ajania fruticulosa)等組成山地礫石質荒漠草地型,羣落蓋度5-15%,草羣高度20-40釐米。合頭藜與灌木亞菊、沙生針茅Stipa glareosa)組成的山地荒漠草原草地在東疆有大面積的分佈,它還作為重要的伴生種參與到許多荒漠草地中。 [5] 

合頭藜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新疆(伊吾、哈密、吐魯番、托克遜、和碩、焉耆、庫爾勒、庫車、拜城、阿克蘇、烏恰、喀什、于田、葉城、策勒、塔里木盆地四周及東疆地區)、甘肅西北部、青海北部、寧夏、內蒙古西北部。中亞、哈薩克斯及蒙古也有。 [4] 

合頭藜生長習性

合頭藜通常於4月上旬芽開始萌動,4月中旬長出新葉,6月中旬始花,花期持續到7月,8月中下旬結實,10月上旬種子成熟,11月初乾枯,冬季以乾枝1條狀態越冬。若遇夏季乾旱的年份,花果期則相應地推遲月餘,種子不能成熟。 [5] 
合頭藜具有抗旱、耐寒、耐鹽等特點,它適應乾旱的方式為落枝,即當年生枝條春夏之交時由基部向尖端木質化,早熱季節來臨時每一枝條先端來不及木質化的部分被旱死,以後就逐節脱落。小枝秋冬凋落,次年新生枝條繁茂,植叢呈黑綠色,故羣眾有“黑柴”之稱,秋後植叢變成黃色。 [5] 

合頭藜主要價值

合頭藜枝葉繁茂,葉多汁並帶有一些鹹味,是駱駝喜食的牧草,被認為是荒漠區駱駝的三大抓膘植物之一。其粗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較高,而粗纖維含量較低,駱駝採食後具有明顯的催肥作用,早春乏弱的駱駝採食合頭藜後能很快復壯,秋季在合頭藜草地上放牧則抓膘快。駱駝喜食其當年生枝條,秋末結實期及乾枯後則嗜食全株;羊春秋喜食,夏季採食較差,冬季不食;牛和馬基本不採食。屬良等牧草。 [5] 

合頭藜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