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

鎖定
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的前身應用物理系成立於1980年,當時以物理教育、應用物理、半導體物理與器件等專業為基礎組建而成,是國內高校中成立應用物理系較早的單位之一。1999年,應用物理系與數學系合併成理學院。2007年底,學校撤銷理學院,恢復應用物理系建制。為進一步整合優勢資源,提升辦學實力,2009年6月經學校批准,將原應用物理系和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的微電子研究所,以及計算機與信息學院的計算機系統結構研究所,合併成立了新的電子科學和應用物理學院。
中文名
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
成立時間
1980年
前    身
合肥工業大學應用物理系
院    長
梁華國

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學院簡介

經過若干次調整後,學院覆蓋電子科學與技術、物理學、光學工程和教育學四個一級學科,擁有電子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和課程與教學論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擁有集成電路工程、電子與通訊工程兩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課程與教學論兩個同等學力碩士研究生授權點。其中,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為安徽省重點學科。學院具有應用物理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學三個本科專業。其中,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為校級特色專業和示範專業。據學校資料顯示, [1]  學院各類在讀研究生200餘人,在讀本科生1100餘人。 [1] 
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將以更快的發展步伐、更新的精神風範來迎接更輝煌的明天!歡迎有志於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發展的有志之士加入我們的行列。

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師資力量

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
據學校資料顯示, [1]  學院有教職工135人,其中專任教師112人、教授10人、副教授33人,專任教師中80%以上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中有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23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教育部霍英東基金會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1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 [1] 

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人才培養

據學校資料顯示, [1]  學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着重學生求實精神、創新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培養了各類畢業生4000餘人。學院培養的各專業本科生一次就業率均保持在95%以上,考研率30%以上。用人單位普遍反映該院畢業生思想品德好,專業基礎紮實,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學院培養的優秀畢業生有: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司長丁文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黃慶安、盛政明、魏志義、楊國偉、劉明,美國Synopsys高級主管劉衞東,美國田納西大學副教授吳傑等一大批科學家、工程專家等。 [1] 

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教學工作

學院長期注重教學工作,面向全校開設大學物理、大學物理實驗課程,該院獲省級、校級教學成果多項。《大學物理》、《半導體器件物理》課程為安徽省精品課程,《大學物理實驗》、《數字邏輯》為校級精品課程,大學物理、半導體類課程教學團隊為校級教學團隊。學院編寫並出版教材5部,其中有2部教材列為“十一五”省級規劃教材。 [1] 

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學科建設

學院在學科建設過程中,不斷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注重新興學科生長點的培育。該院有教育部應用物理網上合作研究中心、教育部集成電路設計網上合作研究中心、安徽省MEMS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籌)等三個省部級科研平台,擁有微電子研究所、激光所、系統結構研究室、計算電磁學研究室、電子元器件研究室、集成電路設計研究中心、微電子綜合實驗中心等科研基地,並積極與企業合作,先後設立了雙環電子、龍迅微電子、黃山電子、海利醫療等校企聯合實驗室。 [1] 

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科研工作

學院在科學研究工作中,強調理工結合、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相結合,注重面向工程實際應用的技術研究,已形成集成電路設計、可測性與容錯設計、納米器件、計算電磁學、量子電路設計、激光醫療、MEMS設計、新型傳感器研發等有優勢的研究方向。學院先後承擔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面上項目、省部級科技攻關及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60餘項,企業委託研究項目30餘項,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發明三等獎和部省級科技進步獎多項。據學校資料顯示, [1]  學院教師每年在國際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或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00餘篇,並有多篇被SCI、EI、ISTP等收錄。 [1] 

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實驗室建設

學院十分重視實驗室建設,大學物理實驗室是安徽省物理實驗示範中心,專業實驗室擁有Candence、Synopsys、Mentor Graphics、TCAD、華大九天等多種集成電路設計、半導體器件模擬專業軟件,Atomistix Virtual NanoLab納米器件分析模擬軟件,Ansys MEMS設計軟件等,價值百萬美元。實驗室還擁有典型半導體工藝流程的主要工藝設備和測試設備,以及激光、光電子實驗設備,價值千萬元。以上設備和軟件的配置,極大地促進了專業建設和科學研究。 [1] 

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學院領導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學院領導為:
院長:梁華國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學科學位建設、財務。
黨委書記:趙金華副教授,主持學院黨委全面工作,分管黨務工作、研究生。
副院長:劉士興副教授,分管本科教學、實驗室。
副院長:張多利研究員,分管科研工作,協管學科學位建設。
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鞏惠玲副教授,分管學生工作。
副院長:孟祥發副教授,分管行政工作。 [2] 

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本科生專業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備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寬廣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能夠從事電子科學與技術有關領域(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或電子材料及元器件)的研究、設計、製造及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與開發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微電子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備微電子學專業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寬廣的專業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夠從事微電子學領域的(集成)器件研究、設計、製造、應用及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研究、開發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應用物理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一定的外語水平和基本實驗技能;提高科學素養,養成對科學探索的興趣,訓練科學思維方法,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具有較紮實的物理學基礎,受到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以及工程技術的初步訓練,具有工程技術所需的基本知識結構和研究開發能力;適應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和較廣泛的科學技術適應能力以及較強的發展後勁,畢業後能夠在物理學或光電子、激光、物理檢測等相關科學技術領域中從事科研、教學、技術應用和相關的管理工作,也可攻讀物理學或相關學科碩士研究生。

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研究生專業

(一)博士研究生招生
集成電路與系統
集成電路與系統為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的交叉二級學科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權。現有博士生導師5人。 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統綜合與測試;新型半導體材料與器件;複雜集成電路設計;傳感技術與微納機電系統;電磁計算與信號完整性分析等。
(二)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招生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本學科下設的四個二級學科在我院招收碩士研究生,即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電路與系統及物理電子學。其中,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二級學科連續被安徽省批准為省級重點學科,“微電子機械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安徽省列入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本學科擁有一批微電子工藝、電子功能材料與器件等方面的研發設備和測量儀器,以及Cadence、Synopsys、Mentor Graphics、TCAD、華大九天(ZENI)等著名EDA軟件。現有專職教師5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26人,兼職教授10人。多年來,完成和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等各類別科研項目60餘項,已獲國家發明三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項,各類技術專利多項,出版學術專著5部,在IEEE Transactions、IEE Proceedings、Appl. Phys. Lett.等國際頂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他重要學術論文400餘篇。
研究方向:集成電路設計與測試;固體電子器件與工藝;微納功能材料與器件;敏感材料與傳感技術;MEMS設計與應用;嵌入式系統綜合與測試;SOC設計與驗證;混合信號系統設計;可編程器件與系統設計;數字系統設計自動化;計算電磁學及應用;微波電路與微波器件;無線傳感器網絡及應用;射頻MEMS設計;量子信息與量子計算;納米光電子器件;微弱信號處理;等離子體理論與數值模擬;信息顯示技術與器件等。
集成電路與系統
集成電路與系統為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的交叉二級學科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權。圍繞複雜計算系統、信息傳輸與信號處理系統的微集成需求,學科點重點進行以下幾個方向研究:嵌入式系統綜合與測試技術研究;面向高性能計算和高速信息處理的集成電路設計技術研究;信息獲取中的傳感、傳輸(的)理論、器件設計及集成技術研究;新一代集成電路理論、器件、及相關材料技術研究等。現有碩士生導師33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0人),兼職教授10人。
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統綜合與測試;可編程器件與系統設計;固體電子器件與工藝;數字系統設計自動化;信息顯示技術與器件;微納功能材料與器件;敏感材料與傳感技術;MEMS設計與應用;微波電路與微波器件等。
光學工程專業
光學工程為一級學科,主要研究利用從軟X射線到亞毫米波段之間,特別是紫外至紅外具有光學共性的電磁波段,以成像或非成像方式實現光輻射信息產生、傳輸、探測與處理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和新裝置,它是現代物理學、光學與電子學綜合交叉形成的新興前沿技術學科。現有導師11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8名,具有博士學位者4名)。已完成及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縱橫向課題數十項,曾取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安徽省科技進步獎在內的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另有一些研究成果已獲專利授權或完成技術轉化和轉讓。
研究方向:激光技術與應用;光學精密測量;激光光譜與光電材料;光電傳感技術;微納光子學等。
課程與教學論專業
本學科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我國教育發展和改革的需要,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紮實的物理專業知識,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從事教學、科研及管理方面的專門人才。可在高等或中等學校從事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也可進一步深造或在其它單位從事相關工作。現有導師10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7名。先後承擔過省部級縱、橫向科研課題多項,獲得過省部級科技及教學成果獎多項。
研究方向:物理教育研究、教育技術研究、工程教育研究、物理學原理的應用。
(三)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
我院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導師及考試科目同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二級學科。專業為: 1、集成電路工程 2、電子與通信工程 。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