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得其所(拼音:gè dé qí suǒ)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周易·繫辭下》。
[1]
- 中文名
- 各得其所
- 拼 音
- gè dé qí suǒ
- 近義詞
- 兩全其美、各取所需
- 反義詞
- 不得其所、人浮於事
- 出 處
- 《周易·繫辭下》
- 注音字母
- ㄍㄜˋ ㄉㄜ ㄑㄧˊ ㄙㄨㄛˇ
- 語法結構
- 動賓式
- 語法屬性
- 作謂語
各得其所成語出處
編輯各得其所成語典故
編輯遠古時期,民眾過着採集和漁獵生活,神農氏發明製作了木耒、木耜,教會民眾開墾荒地,播種五穀,汲水灌溉,進行農業生產,擴大了人們飲食的來源。傳説神農氏為了發現藥材,遍嘗百草,教會人們用草藥醫治疾病。除了發明農耕技術和傳授醫術外,神農氏還制定了曆法,改進水利灌溉技術等。
[2]
隨着食物的種類變得豐富,人們逐漸有了多餘的糧食。神農氏便設立集市,規定中午為買賣時間,招致天下的人們,聚集天下的貨物,互相交換所需要的貨物,滿足各人的需要,讓大家各得其所,從而出現了中國社會原始的商品交易。
[2]
各得其所成語寓意
編輯各得其所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代表每個人的才能都能在其想要的領域得到充分的施展。“各得其所”的成語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獲得相應地位的優勢,但同樣也存在着劣勢與不足。發現自己的長處,避開或修正自己的短處,是人們最終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寶。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需要擅於去挖掘他人身上的閃光點,並加以學習和利用,讓優勢與劣勢、長處與短板都能各得其所。
[3]
各得其所成語運用
編輯- 成文用法
- 運用示例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八回:當下各得其所,就如那倦鳥出籠,每日園中游戲。”
[5]
各得其所逸聞趣事
編輯漢武帝妹妹隆慮公主的兒子昭平君,是漢武帝的外甥,隆慮公主知道昭平君倚仗權勢,經常為非作歹,難免要惹出大事。她擔心自己死後,昭平君會犯死罪無人救他,便在病重時對武帝説:“陛下,我願以一千斤黃金和一千萬錢,為昭平君預贖死罪。”這種事沒有先例,但漢武帝見她病得很重,為了安慰她,也就點頭應允了。
[3]
隆慮公主死後,昭平君因沒有人管束他,日益驕橫。一次他酒後殺人,被捕入獄。武帝非常難過,嘆息道:“我妹妹很晚才生這個兒子,死前把他託付給了我,如今要判他死罪,我實在不忍心呀!”左右的大臣們都説:“公主早已替他贖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一次吧!”武帝搖搖頭説:”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必須遵守。如果因為我的親屬而破壞法令,豈不失信於民?”最後,武帝狠了狠心,還是下詔處死了昭平君。處死了昭平君,武帝心裏很難過。但是,太中大夫東方朔卻向武帝祝酒説:“賞功不避仇敵,罰罪不考慮骨肉,這兩點陛下都做到了。四海之內的百姓就會各得其所”。當天夜裏,武帝對東方朔説:“我悲痛時,你卻祝賀,不對吧。”東方朔又説了一番頌揚的話,武帝高興了,給了他不少賞賜。
[3]
- 參考資料
-
- 1. 王濤等編著. 中國成語大辭典 新一版·辭海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03:369
- 2. 中國大陸杜慶餘. 《周易》與史學[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07:78-79
- 3. 孔慶國主編. 儒家經典成語故事啓示錄[M]. 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 2018.11:179-180
- 4. 各得其所的解釋|各得其所的意思|漢典“各得其所”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01-14]
- 5. 高歌東,張志清編著. 紅樓夢成語辭典[M]. 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7.0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