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吃酒!吃酒!

鎖定
《吃酒!吃酒!》是2011年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 
書    名
吃酒!吃酒!
作    者
陳賦
出版社
遼寧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年5月1日
頁    數
392 頁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38292329
編    者
陳賦
語    種
簡體中文
尺    寸
20.8 x 15.2 x 2.6 cm
重    量
499 g

吃酒!吃酒!內容簡介

《吃酒!吃酒!》精選70位中國現當代作家、學人談論飲食文化的散文、隨筆一百多篇。《吃酒!吃酒!》裏,我們跟隨着梁實秋周作人豐子愷葉聖陶汪曾祺的筆觸,享受一場美食的盛宴,領略中華飲食文化的源遠流長。

吃酒!吃酒!編者簡介

陳賦,編輯,自由撰稿人。文字散見於報刊雜誌,出版有《當花側帽——納蘭詞中的美麗與哀愁》。

吃酒!吃酒!媒體評論

汪曾祺是當代作家中以少許勝許多的典範,用不多的文字,卻能吸引很多人用很長時間去品讀。
——梁文騏《我的父親梁實秋》
我們推薦的是張抗抗的一篇散文《稀粥南北味》,她的散文都不太長,但她在有限的篇幅裏,寫得詩情畫意,描繪得惟妙惟肖。讀後使人久久難以忘懷。可以説,她的散文達到了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的統一。
——來自中國廣播網
父親每次吃蟹,總是把蟹鉗頭上毛茸茸的兩個東西合起來做成一隻蝴蝶。吃幾隻蟹就做幾隻蝴蝶。所以一到金秋季節,我家牆上總是貼滿蝴蝶。
—— 豐一吟 《天於我相當厚:回憶父親豐子愷》來自中國網
——包國華 來自《中華語文網》
面對這一問題,梁實秋的反應與常人不同,便是他的心境較常人而超脱,於是將神韻美髮揮到了淋漓盡致。雅舍本身並不美,美就美在梁實秋的心。
——周 檳 品讀《雅舍小品》
唐魯孫還對富春的名菜名點記憶猶深。一是燙乾絲。他寫道:“筆者到富春,總嫌煮乾絲油水太厚,不夠清爽,喜歡叫一賣雞皮脆魚澆的燙乾絲。雞皮腴而不膩,脆鱔酥而不焦,配上潤氣傳香的乾絲,可以説宜茗宜酒的小饌。”
——羅加嶺 來自《揚州晚報》
汪曾祺先生不僅為文有大名,做菜也是一把好手,真是能者無所不能。有幾個得意的拿手好菜汪先生在自己的數篇文章中提到:“台灣陳怡真到北京來,我給她做了幾個菜,有一道是燒小蘿蔔。我做的燒小蘿蔔確實好吃,因為是用乾貝燒的。”
——來自e度網
父親寫過談吃數十文。在吃的方面,父親無疑是伊壁鳩魯主義者。自罹患消渴後,禁糖。他本非特嗜甜食,但是物以稀為貴,此刻甜點、巧克力、汽水、較甜的水果。乃至放了糖的菜餚,一齊變成了伊甸園中的美味蘋果,越不準吃越想吃。

吃酒!吃酒!目錄

第一輯 北風胡味
家常豆腐/林斤瀾/2
龍門武昌魚/古清生/6
一魚兩吃黃河鯉/姚雪垠/8
手把肉/汪曾祺/10
煎餅花兒/馬瑞芳/15
臘羊肉/賈平凹/23
滿洲餑餑/鐵玉欽/25
指頭粗的面,碗口大的饃/劉曉航/30
一雞三吃/徐城北/32
你真的會吃烤鴨了嗎/陳建功/35
涮廬閒話/陳建功/39
北京小吃/肖復興/44
喝豆汁兒/韓少華/48
江米甑糕/鄭啓五/52
開封鼓樓小吃/劉曉航/55
葫蘆頭/賈平凹/57
乾縣鍋盔/賈平凹/59
談羊雜碎/張賢亮/61
開封灌湯包子/古清生/65
我愛喝稀粥/王蒙/68
蘭州拉麪/古清生/73
第二輯 南城巷深
獅子頭/梁實秋/78
螺螄/鄭逸梅/80
長江浪闊鮰魚美/碧野/82
吃河豚/葉至誠/84
鮎魚之酌/李耕/87
宋嫂魚羹/車前子/91
五香螺螄與麻辣泥鰍/李幼謙/93
於今何處覓鰣魚/談正衡/96
過橋爆鱔段/古清生/100
梧州豆漿/秦牧/103
難忘揚州煮乾絲/洪丕謨/107
“王怡泰”臭乾子/談正衡/109
又到藕粥飄香時/李幼謙/113
端午的鴨蛋/汪曾祺/116
餛飩/車前子/120
花樓街口的豆絲/胡榴明/122
野鴨、鵪鶉、斑鳩、鵽/汪曾祺/124
周莊名吃萬三蹄/洪丕謨/127
糊塗面/張拓蕪/131
我愛武漢的熱乾麪/董宏猷/134
桂花赤豆湯/胡榴明/136
揚州的牛肉湯/鄭啓五/138
麻餈香,香麻餈/張詩羣/141
徽州餜/王毅萍/144
紹興東西/孫伏園/146
食味雜記/魯彥/149
揚州名點蜂糖糕/唐魯孫/154
第三輯 素年食錦
故鄉的野菜/周作人/158
豆腐/梁實秋/161
芥末墩兒/錢世明/164
霜天爛漫菜根香/談正衡/166
喝湯/趙立民/169
薯憶/楊聞宇/173
啖蟹/陸蓉秀/179
油炸鬼/周作人/183
炒米和焦屑/汪曾祺/187
榆錢飯/劉紹棠/191
芝麻香菜滋味長/王毅萍/196
吃喝之外/陸文夫/199
燙飯/唐玉霞/204
鮮魚濃湯/吳泰昌/206
想到老家的菜豆腐/沈奇/212
稀粥南北味/張抗抗/219
野味香/傅炯業/227
從許餅説到常三/王世襄/231
第四輯 食趣故事
蘿蔔/汪曾祺/236
黃州東坡菜/劉曉航/241
吃蟹/豐子愷/245
咬菜根/朱湘/247
蘿蔔賽梨/張拓蕪/249
大餅油條豆腐漿/洪丕謨/253
黃雞白酒嫩菠青/温肇桐/256
二百年老滷的自信/陳建功/259
二葷鋪/鄧雲鄉/262
吃瓜子/豐子愷/266
三遇爆肚馮/肖復興/273
吃喝之道/陸文夫/276
臘菜纓子下酒/鮑爾吉·原野/282
記臘八粥/周紹良/284
人生一世/胡榴明/288
臘肉黃豆湯/徐小斌/292
蘇幫菜/俞明/296
豬頭肉滄桑錄/周瑞玉/303
青菜與雞/陸文夫/309
聞一多先生食趣/聞銘/312
“佛跳牆”正本/逯耀東/320
第五輯 名人説吃
從香糟説到“鱖魚宴”/王世襄/324
藕與蓴菜/葉聖陶/327
酸梅湯與糖葫蘆/梁實秋/330
腐乳·窩頭議/吳祖光/333
筍/梁實秋/338
吃酒/豐子愷/341
家鄉菜味/臧克家/346
鄉情與鄉味/陳荒煤/349
話説揚州的吃/朱自清/354
宴之趣/鄭振鐸/356
五味/汪曾祺/362
南北的點心/周作人/367
飲食男女在福州/郁達夫/373
餛飩民俗/林斤瀾/382
湯圓涉外/林斤瀾/385
家鄉的食品/葉靈鳳/38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