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史學導論

(2010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史學導論(修訂本)》是2010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依據海內外史學理論成果和史學實踐經驗,將歷史認識論、史學方法論、歷史本體論、史學形態學以及歷史認識主體自身的素質作為統一的論述體系,揭示歷史認識的基本特徵,分析歷史研究的主要方法,考察關於歷史實際及其規律的本體論,探討史著、史學論文等研究成果的社會表現形態,闡述歷史學家為提高自身素養、擔負起時代使命所應走的必由之路。
中文名
史學導論
作    者
姜義華瞿林東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1月
定    價
32 元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309068962

史學導論內容簡介

作為供高校歷史學和其他文科基礎課教學以及研究生入學考試使用的國家級規劃教材,《史學導論(修訂本)》在論述中與當今海外各種有影響的史學流派展開積極對話,進而提出一組具有前沿性乃至原創性的學術觀點,力圖體現歷史唯物主義的史學導論的開放性與動態性。 [1] 

史學導論作者簡介

姜義華,1939年生,江蘇揚州人。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上海歷史學會會長,上海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著有《章太炎思想研究》、《章炳麟評傳》、《大道之行——孫中山思想發微》、《理性缺位的啓蒙》、《百年蹣跚——小農中國的現代覺醒》、《新譯禮記讀本》、《現代性:中國重撰》等。策劃並主持編纂百卷本《中華文化通志》,主編或合編《康有為全集》、《章太炎全集》、《胡適學術文集》等。
瞿林東,1937年生,安徽肥東人。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中國史學史專業研究生畢業。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研究所教授、博土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史學理論及史學史。著有《唐代史學論稿》、《中國史學散論》、《中國古代史學批評縱橫》、《史學的沉思》、《杜佑評傳》、《史學與史學評論》、《史學志》、《中國史學史綱》等:發表相關論文、評論200餘篇。
趙吉惠,滿族,1934年生,2007年4月逝世。黑龍江寧安縣人。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西安交通大學中外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學術委員。長期從事中國思想史、史學理論的教學與研究。著有《中國儒學史》、《歷史學概論》、《歷史學方法論》、《中國傳統文化導論》、《國學沉思》等;發表有關論文約200篇。

史學導論圖書目錄

引言:史學導論的對象與任務
第一章 歷史學的起源與目標
第一節 人類的存在是歷史的存在
1.物質生產、精神生產、交往關係生產的歷史連續性
2.歷史是人類充滿矛盾的活動與成長過程
第二節 歷史學:對客觀歷史的主觀認知
1.族類記憶的產生
2.作為國家記憶的古代史學
3.族類記憶、國家記憶的提升與世界記憶、公眾記憶的成長
第三節 歷史學的學科體系與學科羣
1.古代中國歷史學學科體系的形成
2.近代西方歷史學學科體系的構成
3.現代歷史學學科羣
第四節 歷史學在科學發展中的地位及其社會功能
1.一切科學都是歷史科學
2.歷史學發展在主客觀世界改造中的功能
第五節 20世紀曆史學概論性著述概觀
1.關於歷史學概論性著述的目的
2.關於歷史學概論性著述的內容
3.可貴的探索
第二章 歷史認識的基本特徵
第一節 歷史認識活動的結構與過程
1.歷史認識的三極能動統一結構
2.歷史認識的感性、知性與理性認知過程
第二節 歷史思維的方式與範圍
1.歷史思維中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與直覺思維
2.微觀、中觀、宏觀的歷史考察
第三節 歷史認識的真理性及其檢驗
1.歷史真理的相對性與絕對性
2.歷史認識的真理性在史料、科學認識總體及社會實踐三個層面上接受檢驗
第三章 研究歷史的主要方法
第一節 歷史事實的清洗與再現
1.歷史事實的客觀存在與主觀認定
2.史料的蒐集、閲讀與理解
3.歷史資料的輯錄、辨偽、訓詁與考據
4.史實的編次與整列
第二節 歷史過程的分析與解釋
1.歷史分析與解釋的可能及其性質
2.歷史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
3.邏輯方法在認識歷史過程中的合理運用
4.結構分析與整體研究
第三節 歷史比較研究和跨學科研究
1.歷史比較研究方法與比較歷史學
2.歷史比較研究的歷史認識功能
3.歷史比較研究的可比性原則、類型選擇與運用程序
4.跨學科研究下歷史學的新拓展
第四章 歷史實際的本體論探究
第一節 探索歷史本質的艱難歷程
1.古代社會對於歷史本質的探究
2.近代世界對於歷史本質的反思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對歷史本質的追尋
1.在積極揚棄人的異化中認識歷史本質
2.掌握歷史全面本質的主要範疇
3.歷史全面本質的認識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第三節 史學理論多元發展中歷史全面本質認識的深化
1.馬克斯·韋伯的宗教社會學研究
2.湯因比的文明史研究
3.年鑑學派的“三時段”理論與實踐
4.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理論
5.後現代主義思潮的當代挑戰
第五章 歷史研究成果的社會表現形態
第一節 歷史研究成果的社會性與多樣性
1.歷史撰述的社會性及多層次性
2.歷史編撰構架的多樣性
第二節 歷史撰述的根本原則與具體要求
1.客觀主義、先驗主義傾向與信史原則
2.歷史主義與當代意識
3.語言表述的審美要求
第三節 歷史撰述內容與史家撰述旨趣的統一
1.講求史法以利於史書對歷史內容的合理表現
2.強調史意以顯示史家的撰述旨趣及獨到見解
3.歷史撰述內容與史家撰述旨趣的辯證關係
第六章 歷史學家的基本素養與時代使命
第一節 歷史學家的優良傳統與現代素養
1.歷史學家的知識結構與研究能力
2.歷史學家的社會責任與獻身精神
3.歷史學家的憂患意識與現實社會的歷史前途
第二節 歷史學家個體與羣體
1.歷史學家的獨斷之學
2.歷史學家的羣體之學
第三節 歷史科學的時代使命
1.全球化現代化進程中史學發展的新趨向
2.當代中國歷史科學的時代使命
參考書目
後記
修訂後記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