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台灣清華大學理學院

鎖定
台灣清華大學理學院願景為追求學術卓越,為達到此願景,教育目標為:1.持續推動跨學門基礎科學教學,培養具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之學生。2.進行世界級尖端前瞻研究,營造卓越創新基礎科學研究環境,培育尖端科技研究人才。3.理論與應用並重,積極連繫產業,協助產業升級。4.科技與人文並重,關懷社會,積極參與推動社會改革進步,做出正面貢獻 [1] 
中文名
台灣清華大學理學院
隸    屬
台灣清華大學

台灣清華大學理學院單位概述

台灣清華大學理學院機構

理學院現有數學系(學士、碩士及博士班)、物理學系(學士、碩士及博士班)、化學系(學士、碩士及博士班)、統計學研究所(碩士及博士班)、天文研究所(碩士及博士班)、計算與建模科學研究所(碩士班)、理學院學士班(跨學門雙專長)及跨院先進光源科技學位學程(設物理組及工科組碩士及博士學位)。
理學院目前有109位專任教師(數學系24位、物理學系36位、化學系26位、統計學研究所9位、天文研究所8位、計算與建模科學研究所6位),教師研究表現傑出,在尖端基礎研究中有優異表現。

台灣清華大學理學院簡史

台當局“科技部”1997年成立理論科學研究中心,中心辦公室設於台灣清華大學,是台灣地區理論科學研究國際合作之重要窗口。台灣清華大學為統合基礎科學尖端研究,於2007年成立清華基礎科學研究中心。理學院有相當優良的圖書、儀器及設備,例如:同步輻射研究中心、高速網絡與計算中心、新竹科學園區、太空中心以及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同時理論科學研究中心以及物理研究推動中心也都設於清華大學校園內,與理學院各系所互動頻繁。

台灣清華大學理學院地位

理學院不僅在台灣的基礎研究與教學居於領導地位,而且有相當良好的國際學術聲譽。許多畢業校友在國際學術界也有相當傑出傲人的表現,例如1957年物理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院士、1986年化學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院士及哈佛大學比爾蓋茲講座孔祥重教授等。

台灣清華大學理學院數學系

本系學士班分純粹數學及應用數學兩組,旨在培養學生對數學廣泛的基礎認識,並由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作較深學理及應用的探討。本系亦提供其他科系學生重要之數學課程,俾具備良好的數學基礎可應用於個人的領域。本系除學士班外另設有碩、博士班,以造就有志研究數學及應用數學之人才,並培養大專院校數學師資。課程及研究重點為:泛函分析、代數、李氏羣與李代數、微分幾何、代數幾何、代數拓樸、數論、機率統計、多複變函數論、微分方程、調和分析、動力系統、生物數學、科學計算、數值分析、對局論及作業研究 [2] 
數學為科學研究之基礎學科,本系旨在造就數學及應用數學教學與研究人才,提高大專院校的數學專業水準,並提供理工學院基礎科學在國內生根培植的優良環境。台灣地區幾個具權威性的大學學術聲望與辦學績效的調查機構,如遠見雜誌、天下雜誌,還有幾個大報,在這一、兩年中,都做過島內大學數學領域的評比。清華數學系的排名都是名列前矛。這對數學系教授們過去多年來的努力是一種肯定。 理論中心帶來很多學術活動,對於提升數學系師生的研究品質有很大的助益。相信在共同的努力下,清華數學館能成為一個重要的數學研究場所
本系不論是大學部畢業生,博、碩士班畢業生,或中等學校教師碩士學分班的結業生,在各行各業都表現得十分傑出。68級系友孔祥重、73級系友梁庚義、74級系友蔡瑞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有許多系友在島內外一流大學擔任講座教授、教授,以及校長。此外,本系系友在資訊、保險等行業也有許多十分有成就者。
在研究、教學之外,數學系同仁們也走出學校來幫助、改進台灣的教育環境。本系於1974年起,在暑假時開設“中等學校教師碩士學分在職進修班”,提供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這個班預計在2001年結束。為了延續提升數學教育品質的想法,本系將設置“教學諮詢中心”,目的在用網路幫助中學教師解決其專業上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提供老師間可以互相交換教學心得的管道。

台灣清華大學理學院物理系

物理系成立於1965年,現有專任教授34位,榮譽講座教授1位,及合聘教授8位;師資陣容堅強,研究領域涵蓋基礎物理及應用科學。目前有大學部學生296位、碩士班研究生122位及博士班研究生78位。迄今已有1500位學士、893位碩士及150位博士畢業生。系館為七層樓高之建築,總面積約3800坪,有各種完善的教學及研究實驗室、視聽教室、自修室及物理圖書館 [3] 
本系研究風氣蓬勃,目前教授陣容中,有三位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每位教授皆擔任導師,給予學生課業及日常生活上的輔導,平均每十名學生即有一位導師,師生接觸及溝通的機會多,關係密切且融洽。
課程設計兼重理論與實驗,一、二年級課程多屬必修,其中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實驗、理論力學、電磁學及實驗物理為基礎性專業課程。三年級起,除物理組的量子物理、熱物理及近代物理實驗,光電物理組的量子物理、熱物理、光學、光學實驗、應用電子學及應用電子學實驗外,其他課程皆為選修。本系亦設有奈米物理、計算物理、微波物理及生物物理課程,引導學生進入應用科學領域。選課極具彈性,導師針對學生的志趣及過去修課情形,指導學生於系內或他系的課程中作最佳選擇,以發揮個人最大潛力。
本系的實驗課程皆有現代化的專用教學實驗室,除普通物理教學實驗室外,尚有實驗物理、近代物理、實驗技術、應用電子學及光學等五個教學實驗室。另於物理館頂樓設有天文台,供天文教學使用。
物理系圖書館佔地兩百一十坪,訂有島內外期刊一百九十種,藏書一萬八千多冊,採開架式管理,為台灣最完善的物理圖書館。此外,本系特為同學設置二十四小時開放的“K房”,有六十多個桌位及完善的照明及空調設備,提供同學充實自己的理想場所。
物理學門為其他理工學門的基礎,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尤其能充分培養思考、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系畢業的學生不僅能在物理、光電、材料、原子科學、電機或生命科學等領域繼續深造、在半導體、電子、光電、微波、儀器及資訊等工業亦具有寬廣的發展空間。歷年來畢業的系友,無論於學術界或工業界多有傑出表現。

台灣清華大學理學院化學系

化學系成立於1966年,最初僅設大學部,後陸續成立研究所碩士班及博士班。目前共聘有28位專任正、副教授及4位合聘教授,並收有大學部學生262人,碩士班學生149人及博士班學生183人。本系新館於1993年夏天落成啓用,可使用面積共達13,300 平方公尺,館內設有現代化的教室、研究室實驗,教室及老師、學生辦公室。館內並置有多部繫上及貴重儀器中心之大型共同儀器。另外並設有一功能齊全之化學圖書館,訂有島內外重要化學期刊及雜誌,提供師生們閲覽 [4] 
本系為台灣研究設備最完善的化學系之一,即使和島外知名大學的化學系相比亦毫不遜色。
化學館並置有多部新竹地區貴重儀器中心之大型儀器,並配置專任操作員以維護機器及服務新竹地區的研究者。
大學部教學重點在於理論與實驗並重,一、二、三年級注重基礎訓練,四年級以選修課程及重點研究為主,鼓勵學生畢業後繼續進入研究所深造或踏入工業界成為化學專家。另設碩、博士班,依學生個人之興趣,從事物理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材料化學及生物化學等領域之研究。其中幷包括天然物化學、有機合成、藥物合成、無機物及有機金屬製備、觸媒和表面化學、雷射化學、分析方法化學、新材料合成等相關之化學研究。

台灣清華大學理學院統計所

統計所的前身起緣於1972年本校應用數學研究所正式招收統計組的碩士班研究生,後來於1988年正式成立統計研究所,並於1989年開始招收博士班研究生,目前統計所共有專任師資十一名(其中合聘教師二名),博士班研究生二十一名,碩士班研究生四十七名。統計所的研究生課程兼顧統計理論與各種專業領域之實務應用,教師們主要的研究領域有數理統計、工業統計、財經統計和生態統計等。
統計所目前與數學系共同座落於本校綜合三館大樓,而位於大樓內第三和第四層的數學圖書館擁有超過19萬本各類統計和數學的書籍和專文,以及歷屆博、碩士畢業生之論文,它也提供了約150種現代的統計和數學期刊供教師和研究生們使用。統計所擁有約五十台個人電腦和數台工作站的統計電腦室,教師和學生亦可輕易透過校園光纖網路與世界各網站連接。
統計所一向秉持研究與教學並重的優良傳統,追求學術卓越,並培育優秀人才。
天文所
清華大學天文研究所碩士班於2001年成立。 其主要目的在追求卓越的天文物理研究,及培育天文教育人才與天文物理研究人才,以提昇國內各級天文教育及天文研究水準。目前天文所共有榮譽講座一名、專任教師四名、合聘教師一名,碩士研究生八名,不久後將成立博士班。研究領域有:太陽物理、高能天文物理、黑洞、星球的形成、日地關係等。其中某些領域已在國際學術界嶄露頭角。
天文研究所課程提供未來有志從事天文物理研究的學生一套完整的研究所課程。 天文研究所並在物理系開天文基礎課程,以提供理工科學生天文基礎知識。 此外天文研究所也提供全校性的天文通識課程。
學士班
本校為因應社會多元化潮流,大力整合相關科系資源,讓大學教育不再只守傳統一系到底的教育及學習方式,初規劃成立雙主修學士班,並於95年7月開始招生。
入學學生不分學系,根據性向及志趣修習數學、物理、化學學羣核心課程,再雙主修其他學院學系課程,並將輔導本班同學前往世界一流大學或研究機構就學實習,目標是培育有紮實理學背景並且具有國際觀的跨領域科技人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