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鱷屬

鎖定
古鱷屬(屬名:Proterosuchus),是種已滅絕主龍形類爬行動物,是古鱷科的一屬,生存於三疊紀早期的中國南非。古鱷是著名的早期主龍形類之一,外形類似現代鱷魚,可能是現代鱷魚的遠祖。古鱷可能以伏擊方式攻擊水邊獵物。它們的上頜前端往下彎曲,齶骨有牙齒,這是種原始的特徵,較晚的主龍類失去這個原始特徵。
拉丁學名
Proterosuch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亞    綱
雙孔亞綱
古鱷科
古鱷屬
分佈區域
生存於三疊紀早期的中國南非
中文名
古鱷屬

古鱷屬基本介紹

三疊紀早期,古鱷是最大型的陸地爬行動物之一,體型接近於現代的科莫多龍。古鱷的外表類似原始鱷魚,並與現代鱷魚擁有許多共同特徵,例如:長口鼻部、健壯的頸部肌肉、短四肢、長尾部。但古鱷仍保有自己的原始特徵,例如口鼻部前端呈鈎狀。這種鈎狀嘴部使得遭到獵食的獵物,例如二齒獸類水龍獸,幾乎不可能從嘴裏逃脱。如同大部分現代鱷魚,古鱷是種伏擊掠食動物,在水中等待獵物接近、進入水裏,然後在水面下展開攻擊。古鱷的尾巴長而健壯,適合在水中高速移動。古鱷的四肢短而粗壯,也可以在陸地上行走、移動。古鱷能夠在水中、陸地上移動,這意味者它們可以在兩種不同環境調節體温,在陸地曝曬陽光、在水中冷卻身體。身為伏擊掠食動物,意味者古鱷的的大部分時間中,大部分身體都處於同種環境。這種方式是節省能量消耗的好方法,甚至可讓掠食動物長時間沒有進食。
雖然古鱷可以在水中生存、游泳,古鱷應較常獵食陸地動物,而較少捕食魚類。它們的眼睛位在頭部上方,使它們可躲在水面之下,等待獵物至水邊飲水,再將水邊的獵物拖入水中,再將獵物溺死、咬食。
在2011年,科學家比較古鱷、現代鳥類與爬行動物的鞏膜環大小,提出古鱷可能屬於無定時活躍性的動物,覓食、移動行為跟白天黑夜沒有正相關,只休息短暫時間。這個分析結果,支持了早期主龍類的視力已經適應微弱光線的理論。但是,古鱷可能生存於極區環境。如果屬實,它們生存環境的光線條件,可能不同於其他主龍類的環境,而古鱷可能獨自演化適應不同的光線環境。

古鱷屬種類

化石最早被發現於南非東開普省的卡魯盆地,屬於波弗特羣(Beaufort Group)的水龍獸集合帶。在1903年,古生物學家羅伯特·布魯姆(Robert Broom)將化石進行敍述、命名。模式種弗氏古鱷Proterosuchus fergusi),屬名意為“較早的鱷魚”。
之後在卡魯盆地發現許多古鱷科的化石,先後被建立為其他物種,例如:在1924年命名的加斯馬吐龍Chasmatosaurus vanhoepeni)、在1946年命名的Elaphrosuchus rubidgei、以及在1965年命名的加斯馬吐龍的第二種(C. alexandri)。這些物種的差異,主要在體型大小的特徵差別。近年,這些物種被發現是相同物種,而特徵差異導因於生長時期的不同變化。由於古鱷屬的命名時間較早,以上物種都是弗氏古鱷的次異名
在1936年,中國新疆吉木薩爾縣倉房溝羣(Cangfanggou Group)發現一個早期主龍形類化石,被楊鍾健命名為袁氏加斯馬吐龍C. yuani)。在1970年,袁氏加斯馬吐龍被改歸類於古鱷屬,成為袁氏古鱷P. yuani)。

古鱷屬分類

古鱷是種早期主龍形類動物,主龍形類包含了鱷魚、翼龍類恐龍、以及鳥類。過去有理論認為古鱷是鱷目的祖先,鱷目包含了長吻鱷短吻鱷、以及鱷魚,目前普遍認為古鱷是現代鱷魚的遠親。

古鱷屬影視形象

古鱷出現在英國廣播公司的電視節目《與巨獸共舞》。在節目裏,當水龍獸因季節遷徙而橫越一個小深谷時,遭到古鱷的伏擊,類似現在非洲鱷魚伏擊斑馬。古鱷還出現在《動物末日》(Animal Armageddon)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