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氏魟

鎖定
古氏魟(學名:Dasyatis kuhlii)的魟科、魟屬的一種魚類。體盤斜方形,前緣斜直或微凹,與吻端成60°-70°;前角鈍尖,后角尖鋭。體盤寬比體盤長大1.4-1.5倍,最寬處在於體盤的前半部。吻端圓鈍,不突出,吻長等於體盤長的1/5-1/6。眼大,顯著突起,比噴水孔為大。噴水孔狹小,呈“S”形,裏側被眼的後外部遮蓋。前鼻瓣連合為口蓋,伸達下頜;後緣細裂,中部微凹。口小,波曲。腹鰭稍呈三角形,後部鰭條比前部短,在雌體後緣與裏緣分明;在雄體後緣與裏緣連合。尾頗短,比體盤長大1.3-1.5倍;上皮膜短而顯明,隱約地可見到退化的鰭條痕跡;下皮膜始於尾刺下方,幾達到尾端。背面褐色,具不規則暗色斑塊,常多少具黑緣藍色圓斑;頭的前部、在兩眼前後區域,具一顯著暗色橫條,其中間具一狹小淺色橫條;胸鰭後緣暗色;尾暗褐色,其後部具幾個白色環紋,腹面淡白色,邊緣灰褐色。
古氏魟近海暖水性底層魚類。偶爾在潮汐中移動到礁灘和瀉湖,獨居,通常生活在深水(90米))的沙質底部,靠近岩石棲息地和珊瑚礁。用沙子覆蓋自己,只留下眼睛和尾巴。主要以螃蟹、蝦和小魚為食。分佈於印度至西太平洋地區,包括紅海,東非至薩摩亞和湯加,朝鮮半島、印度尼西亞、日本和澳大利亞南部。在澳大利亞水域,從新南威爾士州史蒂芬斯港的北部到澳大利亞西部的鯊魚灣不等。在中國分佈於台灣海域、東海、南海。
古氏魟尾刺有毒腺,被刺傷後劇痛、紅腫、燒灼感。 [1]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拉丁學名
Dasyatis kuhlii
別    名
古氏土魟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軟骨魚綱
亞    綱
板鰓亞綱
鱝形目
亞    目
魟亞目
魟科
魟屬
古氏魟
亞    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Müller & Henle,1841
保護級別
(IUCN)2017年 ver 3.1——數據缺乏(DD) [4] 
中文名
古氏魟
外文名
Bluespotted Stingray、Kuhl's Maskray
同義學名
Neotrygon kuhlii Müller & Henle,1841

古氏魟動物學史

古氏魟最初由穆勒和亨利(Müller & Henle)於1841年命名為Trygon kuhlii。後來該名稱更改為有效學名Dasyatis kuhlii(Müller & Henle 1841)。屬名Dasyatis源自希臘語“dasys”(意思是粗糙或密集)和“(b)atus”(意思是鯊魚)。 [5] 

古氏魟形態特徵

古氏魟
古氏魟(8張)
古氏魟圓盤長度至少為75釐米。體盤斜方形,前緣斜直或微凹,與吻端成60°-70°;前角鈍尖,后角尖鋭。體盤寬比體盤長大1.4-1.5倍,最寬處在於體盤的前半部。端圓鈍,不突出,吻長等於體盤長的1/5-1/6,比眼間隔約大2倍。眼大,顯著突起,比噴水孔為大。噴水孔狹小,呈“S”形,裏側被眼的後外部遮蓋。前鼻瓣連合為口蓋,伸達下頜;後緣細裂,中部微凹。口小,波曲;前吻長比口寬約大1.7倍;齶膜中部凹入,後緣細裂;口底中部具顯著乳突2個(0、1 、0、1、0)。齒細小,在上頜突出部分較大而尖。鰓孔頗寬,第三鰓孔寬約等於第五鰓孔間距離的1/3。
腹鰭稍呈三角形,後部鰭條比前部短,在雌體後緣與裏緣分明,前角頗尖,后角圓鈍;在雄體後緣與裏緣連合,前角鈍尖,后角消失;鰭腳扁長,後部尖突。尾頗短,比體盤長大1.3-1.5倍;上皮膜短而顯明,隱約地可見到退化的鰭條痕跡,其長約等於吻長;下皮膜始於尾刺下方,幾達到尾端,其前部頗寬,後部漸低平。幼體光滑,稍大者背上肩帶區正中具平扁結鱗,長大者自頭後至尾刺前方具結鱗1縱行。
背面褐色,具不規則暗色斑塊,常多少具黑緣藍色圓斑;頭的前部、在兩眼前後區域,具一顯著暗色橫條,其中間具一狹小淺色橫條;胸鰭後緣暗色;尾暗褐色,其後部具幾個白色環紋,腹面淡白色,邊緣灰褐色。 [5-6] 

古氏魟近種區別

古氏魟可能會與藍斑條尾魟(Taeniura lymma)混淆,後者也生活在珊瑚礁的近岸。然而,古氏魟的特徵在於其稜角分明的圓盤和更纖細的尾巴。 [5] 

古氏魟生活習性

古氏魟近海暖水性底層魚類。 [1]  偶爾在潮汐中移動到礁灘和瀉湖,獨居,通常生活在深水(90米))的沙質底部,靠近岩石棲息地和珊瑚礁。用沙子覆蓋自己,只留下眼睛和尾巴。主要以螃蟹、蝦和小魚為食。古氏魟尾刺有毒腺,被刺傷後劇痛、紅腫、燒灼感。 [1] 
天敵包括虎鯨(Orcinus orca)。其他潛在的掠食者包括其他海洋哺乳動物和大魚,例如鯊魚。 [5] 
古氏魟 古氏魟

古氏魟繁殖方式

古氏魟的繁殖方式是卵生的。卵保留在雌性體內,胚胎在那裏發育,同時接受卵黃囊的營養。胚胎通過吸收含有脂肪和蛋白質的子宮液獲得額外的營養。在未知的妊娠期後分娩1-2只幼魚。幼魚出生時約有16釐米的椎間盤寬度和33釐米的總長度。 [5] 

古氏魟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7年 ver 3.1——數據缺乏(DD)。 [4] 

古氏魟主要價值

古氏魟具有經濟價值。主要以拖網、纜車和捕魚器捕獲。肉有時被食用,但由於其體積小,食用價值有限。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