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口,漢語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象形字,其甲骨文像一個向上的嘴形,上面部分有出的意思,所以多用於指發音説話。本義為嘴,引申為容器通外邊的部分,出入通過的地方等。口也是個部首字。
中文名
拼    音
kǒu [2] 
注    音
ㄎㄡˇ [2] 
造字法
象形
部    首
結    構
單一結構(獨體字 [2] 
筆    順
豎、橫折、橫
筆順編號
251 [2] 
筆畫總數
3
倉    頡
R
鄭    碼
JA [2] 
五    筆
KKKK [2] 
四角號碼
60000 [2] 
字    級
一級 [1] 
平水韻部
上聲二十五有 [3] 

文字源流

口,六書屬象形字,像人口之形。甲骨文、金文的“口”字,像人嘴張開的樣子。小篆略同金文,但字形上下拉長。隸書、楷書以直筆方折代替小篆的弧筆圓折,就不太像嘴的形狀了。其本義即指口。金文中“口”字用作族氏文字。古文字中“口”一般寫作兩筆,至漢時可能出現了作三筆寫的。
“口”既可單用,也可以作偏旁,是《説文》部首,現代漢語字典仍設“口”部。與“口”有關的漢字大都從“口”,如吻、吃、喝、唱等。“口”有時也可以作聲符,如扣、叩等。 [4-6] 
“口”字形體演變圖 “口”字形體演變圖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詞
例句
名詞
口腔器官,嘴。人和動物用來發聲和進食的器官
mouth
口腹;口分;口滑;口輔;口眼弗閉。
口之為言達也。——《春秋·元命苞》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

瓶子口

出入通過的地方。亦指口岸
passage
井口;礦井口;火山口。
山有小口。——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人口
population
口賦;口合不敷;口井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孟子·梁惠王上》
破裂的地方

口子

言語
words
口聲;口重
惟口出好興戎。——《書·大禹謨》
口才
eloquence
口沸;口困;口穩;口拙;口卞;口墜天花
蚡辯有口,學《槃孟》諸書,王太后賢之。——《漢書·淮南王劉安傳》
指牲口的年齡
age
口小;口硬

關口,特指長城的關口
pass
口外;口內

性質相同或相近單位的管理系統
departments
歸口;農林口

通商碼頭,港口
port
五口通商;口澳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邊
edge

刀口不卷。——《水滸傳
邊、沿、圈,物的外緣或邊界、常成彎形或圓形
rim
碗口;杯口

Kou
口祿

形容詞
厲害

這丫頭真口

口頭的。嘴説的,説話的,非書寫的
oral
口詞;口談;口論;口對

量詞
用於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豬
發炮數口。——《廣東軍務記》
[2]  [7]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二】【口部】口
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凡口之屬皆從口。苦後切。 [2] 

説文解字注

口,人所言食也。
言語、飲食者口之大耑。舌下亦曰。口所以言別味也。頤象傳曰: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象形。苦厚切。四部。凡口之屬皆從口。 [2] 

康熙字典

〔古文〕𠮚𠙵
《唐韻》苦後切。《集韻》《韻會》去厚切。《正韻》苦厚切,𠀤𡨥上聲。《説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易·頤卦》:自求口食。《書·大禹謨》:唯口出好興戎。
又户口。《孟子》:數口之家。《前漢·宣帝紀》:膠東相成勞來不怠,流民自佔八萬餘口。
又《李陵傳》: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單于為兵,以備漢軍。
又姓。《唐韻》:今同州有之。《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祿。
又古口,複姓。《正字通》:漢有古口引。
又壺口,山名。《書·禹貢》:冀州既載壺口。
又谷口,地名。《史記·範睢傳》:北有甘泉谷口。注: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
又列口,縣名。《前漢·地理志》:樂浪郡,列口縣。
又《史記·倉公傳》:切其脈時,右口氣息。注:右手寸口也。脈經,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
又《韻補》:苦動切,音孔。《釋名》:口,空也。空上聲。
又葉康杜切,音苦。《詩·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憂心愈愈,是以有侮。《前漢·溝洫志》:且漑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宋玉·風賦》: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下葉音戸。按唐韻正,口古音苦。引朱子韓文考異雲:今建州人謂口為苦,走為祖。雖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與古暗合也。是直以為口當讀作苦,非止叶音矣。
又葉恪侯切,音彄。《梁法雲·三洲歌》:三洲斷江口,水從窈窕河傍流。 [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口”字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體對比 “口”字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體對比

書寫演示

“口”字書寫動畫演示 “口”字書寫動畫演示

書法欣賞

“口”字篆書
“口”字隸書
“口”字行書
“口”字草書
“口”字楷書

音韻集匯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部
字母
聲類
四呼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開口呼
一等
次清
苦後切
kʰu
集韻

上聲
𠪋


開口呼
一等
次清
去厚切
kʰəu
韻略


上聲






去厚切

增韻


上聲






苦厚切

中原音韻

上聲
尤侯
尤侯



次清

kʼəu
中州音韻


上聲
尤侯






枯厚切

洪武正韻

上聲
十九有


次清
苦厚切
k‘ou
分韻撮要

陰上

第五修叟秀







[8-9] 

方言集匯

◎ 贛語:kiau3
◎ 客家話:[沙頭角腔] kieu3 heu3 [寶安腔] kiu3 hiu3 [客語拼音字彙] heu3 keu3 [東莞腔] keu3 [梅縣腔] heu5 keu3 [陸豐腔] keu3 [客英字典] keu3 heu3 [台灣四縣腔] kieu3 heu3 [海陸腔] kieu3 heu3
◎ 粵語:hau2
◎ 潮州話:kau2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