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氏

鎖定
古氏,是周朝的一個姓氏,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在神元皇帝拓拔力微時(時在西晉),有吐奚氏改為古氏。現分佈於河南、陝西等地姓氏。
中文名
古氏
主要分佈
分佈於河南、陝西等地
出    處
魏書·官氏志
尋根溯祖
一、 主要來源
以號稱氏。周朝末年,周族傑出領袖古公父(古公是號,父是名),率族人自豳地南遷至岐山,建立周國,並娶太姜為妻,育有三個兒子:泰伯、仲雍、季歷。季歷之子姬昌出生時有“聖瑞”,古公對這個孫子另眼相看,有意傳位於他。但當時氏族的繼位方式是由嫡長子繼承,而姬昌之父排行最小無權繼位,古公因此積鬱成疾。泰伯、仲雍兄弟善解父意,為讓賢於弟弟季歷以繼承王位,於武乙年間趁父親病危之際,強忍拋妻棄子之痛,潛奔江南荊蠻之地,為能徹底讓位,遵照當地土著習俗,斷髮紋身,不回岐周,並在今江南無錫市一帶建立吳國。仲雍去江南之後,遺留二子於岐周宮中。長子昂,在周武王時受封於雍(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翔區 [1]  一帶),次子姬為紀念祖父古公父,遂以祖父的號為姓,稱古。古與周文王姬昌是堂兄弟,姬昌任西伯侯時,古跟隨他左右,任上士,以功加升為大夫。
二、 其他來源
1、以國名命氏。這是一種新説法。商代末期有古國,今出土青銅器有“古伯尊”。古伯,商末周初人,古國族首領,名不詳。古國其後有以國命氏者。上海博物館介紹館藏青銅器“古父已卣”時,也説“器蓋各鑄銘文‘亞古作父已彝’六字,是貴族古氏為其父已所鑄的祭器。古是商代國族名。”
2、古成氏改古氏。晉獻公時,公族子弟姬叔虎受封邑,後代稱為氏。到晉景公時,有大夫食採於苦,稱苦成,因以為氏。苦成氏後來又衍變成車成氏、庫成氏、古成氏等。古成氏的後代,有一支分為古氏。王符《志氏姓》中説:古成氏之後,分為古氏,後漢廣漢多古氏。
3、吐奚氏改古氏。吐奚氏是鮮卑族的姓氏。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在神元皇帝拓拔力微時(時在西晉),有吐奚氏改為古氏。
4、少數民族古氏
回族古氏。回族,是Huihui(回回)民族的簡稱,族人中有一支以經書《古蘭經》的“古”字作為姓氏。另一支在唐初中亞人進入中國後,以天寶十四年(755年)任大將軍的古都白丁首字“古”作為姓氏,稱古氏。
苗族姓氏。據苗族傳説,遠古時代,有兄妹倆滾磨為婚,生下一個大南瓜,夫妻倆感到驚奇,便將它剁成肉塊,拋於四野。第二天,肉塊所拋之處均有炊煙,肉塊亦變成了人類。夫妻倆便把掛在李樹旁的定為“李”姓,掛在木鼓邊的稱“古”姓,等等。
高山族古氏。台灣省高山族古氏,是在1945年日本投降,台灣正式由國民政府接管後出現的。國民政府要求原住民改為漢姓,各單位依分配、抽籤、自選等方式推行。在北區原高山族住民,因尊敬愛戴他們的警官古星南,自選古姓。
遷徙流佈
盛唐以前,南遷北徙。古公父自其孫古在岐山啓姓後,子孫隨着周朝的遷都而遷徙。至東周時,有一支向東發展,定居於齊國淄博一帶,後來分支於河北、山西諸省。
唐末,由北而南。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年),世居河東平陽府(今山西省臨汾市)的二十五君古云應,由進士官任洪州(今南昌市)通判,勤政愛民,六十歲時謝爵歸隱。當時他的兒子古浩以才學任職虔州府虔化縣(今寧都縣)縣令,古云應便隨子卜居虔化縣北關。因古云應是唐代第一位南遷古氏,南方古氏的共同祖先,故被尊稱為南遷一世祖。遞傳至第六世古全交等六兄弟,各擇地而居,古全交遷居古云,古全規遷居寧都縣,古全則居福建汀州,古全望居廣東增城縣,古全讓居惠州長寧縣,古全賞居圳邊。於是,古云應的裔孫遍佈南方諸省、港澳台及海外。
明代山西洪洞大移民。明初山西洪洞移民運動中,洪洞及其周邊鄉村古氏分別派遷至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安徽、江蘇及陝西一帶。
清代遷台灣。康熙23年海禁取消後,廣東梅州地區、福建平和縣等地古氏族人陸續遷往台灣島,居於島內各縣市,尤以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台東為最。
古姓僑居國外者,據不完全統計,有20多個國家: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印度、越南、緬甸、汶萊、日本、美國、加拿大、巴拿馬、巴西,阿根廷、秘魯、毛里求斯、留尼旺、南非、英國、荷蘭、澳大利亞、大溪地、新西蘭等國。人口以東南亞居多,大部分是廣東客家人。
郡望堂號
一、郡望
新安郡: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魏太宗時(409——423)置郡。
新平郡:在今陝西省彬縣,原是古氏鼻祖古公父祖居地。漢代為漆縣地,漢獻帝建安年間(196——219)置郡。據《太平寰宇記》載,新平三大姓氏為古氏、附氏、異氏,足見新平古氏人口之多。
河內郡:治所在懷州(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秦朝實行郡縣制時始置。
二、堂號
新安堂、國寶堂:古氏家族普遍以“新安堂”、“國寶堂”為堂號,都是取自北魏宰相古弼的祖籍懿行及其榮譽。古弼在北魏德高望重,朝廷立其為甲姓貴族。
流芳堂:廣州市番禺區、花都區、南海市的古氏祠堂堂號。源於明代鄉賢古文炳,為官清正廉潔,在刑部主政時,曾關照過入獄的户部主事海瑞。待海瑞出獄後,古文炳已辭世,海瑞在傷心痛哭之餘,挽題“流芳千古”,以示悼念,並親書“流芳堂”匾額高懸於番禺古文炳祖祠。
官箴堂:是以唐代文學家古之奇的名作《縣令箴》引申。
忠順堂:見於湖南省岳陽縣支系。其族譜書新安郡忠順堂。
文人堂:見於湖北省紅安縣上新集古家灣及河南省新縣支系。堂名由來待考。
和氣堂:見於陝西省延安地區支系。譜稿標明為新安郡和氣堂。
古姓名人:
古弼:北魏宰相,崇祀為鄉賢。
古之奇:唐代文學家,作《縣令箴》聞名。
古太素:宋代名醫、藏書家。
古奉寧:元代兵部尚書(二品),卒封楚國公。
古鏞:明代大理寺左少卿。
古連奎:清代戲曲家。
古應芬:孫中山秘書,傾力協助孫中山革命。
古柏:革命英烈。曾任毛澤東秘書、紅四軍前委秘書長。
古大存:無產階級革命家,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古耕虞:民族資本家。
古德生: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古勝詳:香港千禧富豪。第六、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古宣輝:香港華僑華人總會會長,世界著名企業聯盟名譽主席。
古華民:中國僑聯副主席。
參考資料